长篇小说连载
第四卷 再回武平县
第1回 武工队再回武平县
南征军撤退的事情定下了,由空中运输线撤退到冠县根据地。唯独游向前的坦克营撤退比较困难,他们辛苦了一些,开到了南阳飞机场,从南阳飞机场用运8-运输机把他们空运到冠县根据地。
南征军顺利地撤退到冠县根据地桑阿镇,张维翰以最高的规格欢迎了韩行南征军的胜利归来。
筑先纵队也奉命进行了改编。1940年6月,先遣纵队和筑先纵队奉命合编为新八旅。旅长张维翰,副旅长王近山,政治委员肖永智,参谋长王波,政治部主任王幼平。
南征军是筑先纵队派出去的,也就是现在新八旅的部队,欢迎会,记功总结会,联欢会等等的会议开过去了,应该休息的也休息了几天。韩行又找到了张维翰。
在司令部里,张维翰和王幼平接待了韩行。张维翰不用说了,是韩行的老领导。王幼平也不是什么外人,在筑先时代的时候,他就是筑先纵队的前身10支队的政治部主任,以后由于范筑先的卫队营事件,不得不为了10支队的前途,背了“黑锅”顶了责任,不当了10支队的政治部主任,另调他处。
两个人给韩行沏上了一杯茶,当时条件差,来了客人都是一碗白开水,要是能沏上一杯茶,那是相当高的规格了。韩行对张维翰说:“张司令呀,我一个大头兵,还沏得什么茶呀,有一碗白开水喝就不错了。”
张维翰指着韩行的鼻子说:“韩司令呀,有牢骚是不是,肯定有牢骚。”在筑先纵队的时候,战功卓著的韩行就是参谋部的作战科长。那都是因为韩行的身份特殊,有个军统的身份,上面对韩行的职务一时拿不定主意,才暂时委屈他当了一个小小的科长。
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考察,上面对韩行的身份仍然不好把握。如果把韩行安排到更高的位置上,既有军统的身份,还不是个党员,确实难以安排。但如果仅仅给安排个科长,又有点儿大材小用,所以说还不如暂时不安排。
好在韩行不太在乎职务的大小,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能在南征军里独领风骚也就够了,至于回到了根据地里,不操心,倒能休息一下,无所谓的,他知道这种休息不会有多长时间了。
“请领导给安排一下工作?”韩行直接要求干工作了。
张维翰看了一眼王幼平,说:“这阵子这么辛苦,在家里歇歇多好,吃好喝好,把身体养好了,才能工作呀!”
韩行摇了摇头说:“在家闲不来呀,这几天光睡觉,头都睡大了。光吃不干的,成了猪啦!”
张维翰看了一眼王幼平,对韩行说:“真要出去散散心。”
韩行说:“是呀,光闲着要闲出毛病来的。”
王幼平点了点头,张维翰这才给韩行商量着说:“去年的时候,你到武平县打开了局面。可是今年,形势更加严峻,小鬼子站稳了脚跟,更加猖狂,汉奸们也更加疯狂,在鬼子的支持下,队伍更加庞大。国民党的队伍,也更加不着调,他们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弄得形势更是复杂多变。”
王幼平接着说:“三方的形势仍然是敌强我弱,要想战胜敌人,只能是比敌人更聪明,军事上更有能力。清平、武平、茌平一带,你也熟,要去的话,就带一支部队去,全部是便装,依靠当地政府和群众,和敌伪顽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韩行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叫我当武工队队长是不是,带领着武工队,协助当地政府,和敌伪顽展开斗争。”
张维翰点了点头说:“对了,职务上是小了点儿,可是这个活一般人干不了,又得有军事韬略,又得有军事实力。有困难吗?”
韩行说:“没有困难,就当到根据地外面散散步呗!”
张维翰又问:“你准备带哪支部队去?”
韩行说:“当然是警卫营了,带起来顺手。”
张维翰说:“一个营多点了,人多了有很多不方便之处。最好是一个连。”
韩行点着头说:“好,我从警卫营里挑选一个连,全部换成便衣,就和老百姓一样,再到武平县去。”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韩行从警卫营里叫张小三挑选一百多人,组成武工队,跟着自己再下武平县。这些人里头,当然吴小明和李大中是少不了的。
韩行把张小三、吴小明和李大中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里来开会。这时候,他三个人全是一身便衣打扮,为了早早适应武工队的角色,他三人早都换了装。
韩行对他三人说:“从今以后,我们就是武平县武工队了,我们四个人都是老战友,彼此就不用介绍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四人是武工队的领导小组成员,大事小事都由我们四人商量决定。我呢,就当这个队长,张小三同志是副队长,吴小明是第一小队小队长,李大中是第二小队小队长。我们的武器,除了重机枪不方便带,别的武器还是原样,另外,再多配上一些二十响的德国造盒子炮。我们的活动范围,不一定局限在武平县,清平县、茌平县,都是我们活动的地方。”
张小三一直都是韩行的粉丝,这会儿高兴地说:“南征的时候,跟着韩司令闯天下,在根据地的时候,还是跟着韩司令闯天下。只要是跟着韩司令,没有打不赢的仗。”
吴小明也高兴地说:“韩司令是我们的老领导了,大战、恶战没少打过,别说这几个小鬼子,就是再多的鬼子,韩司令也有办法摆平。”
李大中也说:“韩司令呀,你想怎么打,就给大家说说吧?”
韩行说:“不是我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毕竟这么长时间我们没有到武平县,一时一个变化,我们必须依靠当地政府,打到敌人的要害,别到时候帮了倒忙。”
“怎么会帮了倒忙呢?”张小三不理解地问。
韩行给他解释:“情况相当复杂,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我们在武平县的时候,也了解一些当地情况,别看有人穿着黄皮,有人穿着八路军的衣服,可到底哪是敌人,哪是我们的人,不是内行能分得清吗!只有当地政府最了解。所以说,我们不能帮了倒忙。”
张小三说:“明白了。”
韩行说:“武平东边有罗兆荣,西边有徐冠五,这两个人都是我们的劲敌。我们向哪边去,还请大家讨论一下。”
张小三不说话了,他依靠韩行惯了,有些事情不大愿意动脑子。李大中呢,是个粗线条的人,打打杀杀可以,可要是动谋略,他也不大行。最聪明的要数吴小明了,他能想得比较细致,考虑得比较周到。
吴小明说:“我们和徐冠五的斗争,始终处于又打又拉的状态,我们和他斗智斗勇,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个徐冠五呀,真是茅房的石头又臭又硬,双方已经保持在一种暂时平衡的状态,这种情况恐怕一天两天不会改变的。至于这个罗兆荣,又凶狠又顽固,再加上罗庄据点修得又坚固,一时半会儿对他也不能怎么样。但是我们始终处于对他打压的状态,也把他吓得不轻。这个刽子手,没少杀了我们的党员和家属,但是也被我们用以抓对抓的策略破解了。
“我的意见啊,还是往武平县的东边靠,为什么呢?因为武平东边就是茌平县,茌平县里有两大块根据地,一个茌南根据地,一个是茌北根据地。这样我们的活动范围更大,实在不行,还可以往北一跳,跳到清平县去。”
韩行高兴地点了点头,不禁为吴小明的讲话鼓了一下掌,而张小三和李大中呢,却没大听明白,只是稀里糊涂地看着韩行鼓掌了,也跟着拍了几下巴掌。
吴小明的分析比较精辟,万事谋划在先,如果没有对双方形势的深刻分析,没有对以后的行动大致地做出一个概括,那就成了无头的苍蝇,现上轿现扎耳朵眼。不论部队也好,现在的武工队也好,都需要吴小明这样的人。
韩行说:“太好了,我们就以吴小明说的办,到武平县的三区去,过去我们去还驾店,现在我们还是去还驾店,先找三区的区长王安玉。休息一天,明天晚上就出发吧!”
第二天晚上,韩行带着武工队,还是在武平县老交通员齐老庆的带领下,向武平县的三区进发。
夜晚的青纱帐,感觉虽然有些阴森,有些恐惧。但是,当你融入它的怀抱,它是那样充满神奇、那样的浪漫、那样的惬意,大有相见恨晚,一见钟情的感觉。
一场夏天的透雨,使鲁西平原的大地被涂上了满眼绿色,在黑暗中就成了墨绿色。谷子、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与村头路边的榆、柳、槐、杨,以及池塘里的芦苇连成一片,一望无垠,郁郁葱葱,茁壮地生长。
到夜晚的田野上,像是与一位少女约会,你的人生感觉是丰盈的,饱满的,在田野上散步,感受夜色中的诗意,空气里有甜润的温馨。这是来自庄稼和泥土,来自夜晚独有的气息,这气息也是来自生长的欢唱,只要你能感受到,就能让自己丰富起来。

韩济生,笔名:沃土、沃土456、 沃土789。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17K签约作家、奇迹作品签约作家、喜马拉雅人气作家。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