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浙江作家童月亮老师的佳作:《观景》「飘舞的剑」(8151辑)

观景
文/童月亮
亭台楼阁水潋滟
夏风荷叶舞翩翩
初阳明媚晨练忙
柳浪闻莺观大千
这首《观景》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晨景图。全诗通过意象的层层铺展,在动静交融中传递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更在结尾处升华出开阔的宇宙情怀。
**逐句赏析:**
1. **亭台楼阁水潋滟:**
* **意象组合:** “亭台楼阁”点明古典园林或湖畔景致,“水潋滟”描绘波光荡漾的水面。
* **画面感:** 静景为主,建筑与柔波相映成趣,奠定全诗清雅明媚的基调。“潋滟”二字精准捕捉了阳光下水波的动态光泽。
2. **夏风荷叶舞翩翩:**
* **动态引入:** “夏风”带来生机,“荷叶”是典型夏日意象。“舞翩翩”以拟人手法赋予荷叶灵动的姿态。
* **感官联动:** 上句视觉(潋滟)与此句触觉(风)、视觉(舞)结合,静中见动,写出风过荷塘的鲜活场景。
3. **初阳明媚晨练忙:**
* **时间与人文:** “初阳”点明清晨,“明媚”延续明朗氛围。“晨练忙”巧妙引入人物活动。
* **生机注入:** “忙”字不仅写晨练者的活力,更反衬出清晨的蓬勃朝气,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4. **柳浪闻莺观大千:**
* **意境升华:** “柳浪”写柳枝如波,“闻莺”加入清脆鸟鸣(听觉)。前句“观”字统摄全局。
* **格局打开:** “观大千”是全诗点睛之笔。它超越具体景物(亭台、荷叶、晨练),将视野投向无垠天地,将眼前生机升华为对广阔宇宙和无限生机的体悟与赞叹。
**整体艺术特色:**
* **意象鲜明,画面丰富:** 亭台、波光、夏荷、晨风、朝阳、柳浪、莺啼、晨练者…意象典型且组合有序,构成多感官交融的立体画卷。
* **动静相宜,层次分明:** 静(亭台、潋滟水光)与动(风舞荷叶、晨练身影、柳浪莺啼)交织;视角由近(亭台水)及中(荷塘)再及远(柳浪)、最后指向无限(大千),空间感开阔。
* **炼字精准:** “潋滟”绘水光,“舞”字活荷叶,“忙”字显生机,“观”字统摄全局并升华意境。
* **结句高远:** “观大千”三字如推开一扇窗,将日常晨景瞬间提升至对生命与宇宙的哲思层面,余味悠长。它点明诗题《观景》之“观”,不仅是目之所及,更是心之所感所悟。
**总结:**
《观景》一诗犹如一幅生动的工笔小画,又似一曲清新的晨间乐章。它从细腻处落笔,捕捉夏日清晨的典型风物与生活片段,语言凝练优美,画面感极强。结尾“观大千”的陡然升华,使诗歌意境超脱具象,展现出作者拥抱自然、心怀天地的豁达胸襟,赋予寻常景色以深邃悠远的韵味,体现了“以小见大”的艺术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