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意纵笔尽传神
———老舍《骆驼祥子》读赏
车向斌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祖籍辽宁辽阳,北京满族正红旗舒穆禄氏,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因创作《龙须沟》,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出生于1899年2月3日,2岁时父亲去世,他与母亲在北京度过了贫困的童年。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担任讲师,并开始陆续发表小说《老张的哲学》等,开始他的创作生涯。1930年—1936年期间,老舍归国赴齐鲁大学任教,期间发表《猫城记》等长篇小说、出版短篇小说集,文风逐渐成熟。1937年,老舍南下,开始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文协)工作,配合宣传发表了大量抗战题材的作品,如《火葬》《惶惑》等。1946年,老舍受邀到美国游学宣讲,三年后回国,开始支持“北京市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文联)工作,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代社会的作品。1966年8月24日,受“文化da革命”影响,老舍于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老舍的一生创作出了大量文艺作品,形式不拘一格,从小说、散文到曲艺、话剧,均有涉猎,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中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散文《樱海集》《福星集》等。老舍的作品多以北京市民生活为题材,反映了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后半世纪的北京社会变迁。其作品文风幽默、语言通俗、音韵和谐,在文学、戏剧领域都有重要影响,作品《骆驼祥子》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海外广泛传播,为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北平城为舞台,通过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命运,勾勒出一幅旧中国底层社会的血泪图景。小说以恣肆的笔触穿透时代迷雾,在俗白语言与深刻人性刻画中,尽显文学的神韵与力量。
一、祥子:个人奋斗的幻灭与人性异化
“骆驼”般的坚韧与淳朴
祥子初入北平时,如“饿疯的野兽”般拼命拉车,三年攒钱买下新车,象征他对独立尊严的追求。他善良正直,为曹先生撞车主动担责,为老马祖孙买包子充饥,展现劳动者最本真的道德感 。老舍以“地狱里也能作个好鬼”的比喻,凸显其灵魂底色 。
三起三落的毁灭之路
一起一落:新车被乱兵劫走,偷骆驼求生,象征社会暴力对个人努力的碾碎 ;
二起二落:积蓄遭孙侦探敲诈,揭露权贵勾结的黑暗 ;
三起三落:婚姻换车→虎妞难产亡→卖车葬妻→小福子自杀,彻底击溃其精神支柱。祥子从“体面的车夫”沦为“城市垃圾”,成为“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揭示旧社会将人异化为兽的必然 。
二、群像塑造:市井百态中的命运交响
虎妞:市侩与温情的矛盾体
作为车厂主之女,她精明泼辣,用怀孕谎言逼迫祥子成婚,既是对父权的反抗,也是对情感的畸形索取。她的难产而死,讽刺了剥削阶级的虚妄,也暗示女性在旧社会的双重困境 。
配角群体的象征意义
小福子:被迫卖身最终自杀,象征纯洁人性被社会绞杀;
刘四爷:剥削者的冷酷缩影,视钱如命、抛弃亲情,揭露阶级人性的异化 ;
老马与小马:祖孙乞丐的命运,预示祥子未来的轮回,强化“底层无出路”的宿命感 。
三、艺术匠心:俗白语言与史诗结构
“京味儿”叙事的生命力
方言淬炼:提炼北京口语,“地道窝窝头脑袋”“傻骆驼”等鲜活对白,使人物跃然纸上 ;
风俗画卷:车厂、茶馆、大杂院的白描,虎妞婚俗、红白事的细节,构建浓郁的北平底色 。老舍自言:“北平是我的老家,一想这两个字立刻有几百尺‘故都景象’在心中开映。”
心理刻画的多元维度
针对祥子木讷寡言的性格,老舍融合动作、景物、他人视角等多重手法:比喻入魂:婚后被困家中,“像小笼里的兔子,空有能飞跑的腿”;被虎妞控制时,“如被猫叼住的小鼠” ;
环境衬心:烈日暴雨下拉车的痛苦,通过车夫的感官体验,折射生存的炼狱 。
“三起三落”的闭环结构
文本以祥子买车梦想为主线,所有人物(虎妞、刘四、曹先生等)和事件(兵乱、敲诈、婚姻)均围绕其命运展开。线索明晰如“小羊拴在柳树下”,不枝不蔓中深藏社会批判的锋芒 。
四、主题深渊: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
小说超越个人悲剧,直指系统性压迫:
阶级剥削:军阀抢车、侦探诈财、车厂压榨,形成吞噬底层的巨网;
性别压迫:虎妞的婚姻挣扎、小福子的卖身求生,揭示女性双重枷锁;
个人主义幻灭:祥子的堕落宣告“勤劳致富”在现代社会的虚妄,唯有集体觉醒方能冲破黑暗 。老舍借祥子之殁,发出泣血之问:“不让好人有出路!”
神韵永驻的文学丰碑
《骆驼祥子》以恣意之笔写尽市井悲欢,俗白中见深刻,幽默中含血泪。它不仅是北平风俗的史诗,更是人性异化的警世钟。当祥子倒在北平的暗夜中,一个时代的疮疤被彻底撕开——而那永不熄灭的,正是文学对苦难的凝视与对尊严的坚守。
老舍的笔如刀:“苦人的懒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结果,苦人的耍刺儿含有一些公理。” 在纵笔传神的背后,是永不妥协的人道光芒。
谢谢您的品读
2025年6月11日
车向斌,汉族,1967年生,大学学历,陕西省潼关县人。1992年结业于鲁迅文学院。现供职于陕西某报社。1993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文学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张的爱情》《郭二牛的爱情小差》《缝穷的女人与她的官儿子》《毫州人“出口”那些事》《爱神的裁决》《秋日沉思》《过继》《二球》等;中篇小说:《优秀的“坑儿”》《卤肉西施》《为您添彩》《潼关烧饼进大城》。2023年5月出版中篇小说集《优秀的“坑儿”》。现为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职工作家协会理事。
2022年,中篇小说《优秀的“坑儿”》获首届世界华文小说奖。
(编辑:武双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