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竹桃松
路边
从县城进山或者说从茗岭出山有两条路,当然是水路,过去官船和货运都走水路。一条是经东氿到湖㳇,另一条是经西氿到张渚,湖㳇和张渚都是茗岭脚下最近的山区水码头。贡茶无疑给这两个山货集散村落的繁荣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并终于分别发展为今天宜兴十四个行政镇之一。湖㳇不仅有茶舍,还有贡茶示范基地唐贡山,后来常州湖州两位市长会商贡茶的现场办公地,也从龙池松林移到了湖㳇啄木岭,岭下有境会亭,亭外千年古茶道至今犹存,白居易有《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诗。张渚经济更是被后人冠以”金”来炫耀,叫做金张渚,本世纪初,它终于把茗岭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民国廿三年,茗岭境内被辟为龙池长冈茗岭三乡,民国三十七年,长冈并入茗岭,1957年,龙池并入茗岭,1993年茗岭为建制镇,2004年茗岭并入张渚镇)。
茗岭本为省界蛮荒之地,但贡茶事业却使这里如同闹市,从岭下到张渚,鸡鸣狗吠村舍相依,政府终于设置行政建制管理。唐代的行政村称里,长官称里正,里读作“勒”。譬如淦里,今天还保持着唐代古名,在岭下,还有一群负责贡茶采集加工修贡的管理人员,属于吃皇粮的,他们聚居的村落今天还叫官地勒,这个“勒”是后人对“里”的误写。为了有利于聚雾利茶,也为了人丁宜居,李栖筠决心要把茗岭打造成人间仙境,据说他站在黄塔顶大手一挥,茗岭以北的十里长冈便是一片竹海,龙池山下是近千亩的松林,青龙岗下是桃花如海,这些当然是采茶的役夫们用汗水换来的。
当时的役夫非常辛苦,被驱使得像劳改犯一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贡茶事业在宜兴并不被称好。共和国初,茗岭第一个高级合作社桃花社便从这世外桃源中诞生,茗岭竹海一直是省级毛竹实验基地,只可惜千年古松林荡然无存。相传当年李市长是想把境会亭建在松林里的,但松幼未成林他却已经调离。茗岭人刻骨难忘的是“东亚共荣”那个年代,日寇铁骑带着砍伐队来了,在龙池庵的火光和龙池僧人的血海中,张渚码头首尾相连的木筏整整下了半年。
最后一棵古松他们没能倒下,不是他们慈悲,据说是刀砍刀卷,锯碰锯断,是龙池庵捐躯于抗日战场的恒海法师回来显灵了,嚣张的东洋鬼子吓得落荒而逃。但古松经刀砍锯拉后元气大伤,松针尽行枯死,令人震撼的是七十余年过去,古松依旧,枝无华干不死,内心深处藏着不屈不挠的民族之魂,村民说它是茗岭松神。
神聚八仙会
茗岭出松神不稀奇,茗岭早就是神的故乡,自从柳宿来到茗岭后,八仙也来了,八仙是跟着富千达万的茶匠役夫来的,来了后就住在茗岭及周遭的山里。先是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来湖㳇张公洞修炼传道,数代以后有个小徒弟无意偷吃了师傅的千年首乌,居然腾空升仙,这位小徒便是张果老。前面说到罗岕,清代杨知新《吴兴合璧》说罗岕,唐代诗人罗隐所居,罗隐本名横,好议时政讥公卿,十考进士不中,故隐于岕。清《长兴县志》说罗岕村有明暗两白石洞,俗呼仙人洞,“唐仙韩湘隐于此,两洞深不可测,有云雾自中起,旧编云传与张公洞通。”龙池山丁墅村有个双口岩洞,吕洞宾说双口为吕,这是我的洞府了,洞南荷花池有位天天为茶匠洗衣的荷姓村姑,吕洞宾顺便也把她度成了八仙之一。
三国名将周鲂老家蒲墅有座离墨山,清《重刊宜兴县旧志》说,离墨山在县西南,九岭相连,相传仙人钟离得道于此。钟离为姓,名权字墨,原为东汉大将,故称汉钟离。铁拐李则就是大历年间人,因慕紫笋茶甘芳来茗岭,在岭西太华境内遇麒麟而逃,跌瘸右腿,太上老君现身说你跑什么,这是度你成仙呢,逃麒麟地名今天还在。因为明清八仙故事加进了被后人认同的蓝采和和曹国舅,茗岭版唐八仙中的后两位徐神翁和张四郎便淹没在茗岭山中了。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