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润青山茗秀岭(一)
路边
茗从云贵来
茗者,茶也,古人认为茶树是上苍赐予我们的名贵之草。中国有座以“茗”为名的山岭,它盛产这样的名草,那就是江苏宜兴的茗岭。唐代名人杜牧说“山实东南秀,茶称瑞草魁”。李嘉祐说“阳羡南陵近,绿茗盖春山”。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茶多酚,可保健益生。茶碱和茶氟化物还能抑制口腔菌和增强牙齿的抗酸防蛀能力。古人刘贞亮说茶有散郁祛疲雅志等十德,现代说茶是第一安全饮料。
中国茶始于何时,因岁月悠久已无从查考。陆羽干脆说“茶之饮用,发乎神农”,说茶是神农尝百草的结果。1824年,英国侵略军少校勃鲁士在印度发现了野生茶,其中在沙地耶有一株高达43英尺,树干合围3英尺,勃鲁士断定自己找到了世界茶树的发源地。这个对东方历史一窍不通的欧洲大兵根本不知道,相传为周公所作的中国第一部词典《尔雅》里,就有野生大茶树的记载了。一百年后,印度茶委聘请瓦里茨和格里费两位博士研究,结论是印度茶树来自中国。后来美国学者瓦尔茨、威尔逊,俄国学者勃列雪尼德,法国学者金奈尔以及苏联学者杰姆哈捷等研究认为,世界茶树均来自中国。近年日本学者志村桥、桥本实通过茶树染色体比较,进一步认为印度茶、缅甸茶、泰国茶和台岛茶均起源于中国的云贵高原。茗岭茶当然也来源于云贵,怎么来的?鸟衔的,兽咬的,风刮的,雨带的,历经万载千年,慢慢的就一步步来了。
据说茗岭在唐代以前不叫茗岭,叫障山,俗称章山。障山的黄塔顶海拔611米,仅次于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的624米。山东泰山和安徽黄山,海拔都在一千五百米以上,但江苏是全国地势最低的省份,五大山脉云台山脉、老山山脉、宁镇山脉、茅山山脉和宜溧山脉都是丘陵山。山中无老虎猴子便是王,玉女峰和黄塔顶便分别是苏北和苏南的第一高峰。第一峰给当地人民的交往带来了障碍,所以叫障山。秦始皇置天下为三十六郡,江东便简称障郡。从障山变为茗岭,相传是由一个小故事开始的。
贡于山僧献
大约在唐朝代宗大历初年,常州地区包括宜兴在内发生了灾荒。李栖筠带领当地军民一面开渠引水灌溉农田,一面深入山区平定以张度为首的匪乱。丰收了,寇平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安居乐业的百姓也给宜兴南部山区的庙宇带来了香火的兴旺,有位寺庙山僧认为这都是托李大人的福,应该表示一下感谢,于是给李栖筠送了些障山茶。李栖筠尝了感觉很好,便邀集政府同僚社会名士文化学者会品,其中包括随名士来的陆羽。
陆羽品尝后认为障山茶芳香甘醇超过其他地方的,可以推荐给皇上。李栖筠问山僧这样的茶叶宜兴山区多不多呢?山僧想了个颇有文化味的词回答说:“宜兴小山富千达万,小山茗茶富千达万。”李栖筠脱口说:“好,富千达万山,富千达万茶,富千达万春茗如璞婳,富千达万甘芳上官家。”后来李栖筠终于把宜兴茶送进上了朝堂,历史上第一次把茶作贡品的是周武王册封的巴国。《华阳国志·巴志》说,巴侯向周天子纳贡了土植五谷,其中包括茶,但李栖筠却是开创了中国专业性制度性贡茶的历史先河。
山僧没有留下寺名庙号,也没有留下姓名法号,但他的脚印还是留在了赵明诚《金石录》廿九卷《唐义兴县重修茶舍记》碑刻上。请看:“义兴贡茶,非旧也,前此故御史大夫李栖筠守常州时,有山僧献佳茗,会客尝之,野人陆羽认为芬芳甘辣冠于它境,可荐于上,栖筠从之”。相传后来山僧也不遗余力地投身于李栖筠的贡茶事业,最后圆寂于涅槃洞。涅槃洞上方山腰处有一水池,广深皆盈丈,池中有山下水龙村献来的水龙(现代科学识别是珍稀动物蝾螈),于是后人便称这座有高僧涅槃的山叫龙池山。宋咸淳初年,龙池山终于建有龙池庵,称禹门禅院,清康熙间敕额澄光寺,为江浙八大寺院之一。
龙池庵有上中下三院,上院最早,建在山顶,东有一组岩石,石上有亭,称依云亭,凭亭四览,风景尽收。院西有一塔,建于民国,为航标识物,乡民俗称飞机塔。中院在龙池边,下院在山脚,即涅槃洞下百步便是。后来国画之父徐悲鸿老爸徐达章荆溪十景画了龙池晓云后,好事者一发指点出了龙池晓云、禹门禅院、高僧涅槃、一步登天、白云依亭 、空谷伏虎、千年古松、世外桃源 、荆川山庄和仙姑浣纱等龙池十景。又进一步挖掘出了象山云路、岭涯寒泉、茶亭禅馨、平阳修竹、长涧飞淙、阳山老桂、茶庙石壁、卢岕金芽、团麓乔松、苑坞樵歌等岭下十景。其中“一步登天”边有“知音崖”,据说山僧就在这里向种茶采茶的人们宣讲,宜兴茶叶遇到了知音李栖筠大人,终于一步登天成为贡茶。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