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荷
城市山林(江苏)
赞美声此起 彼伏
青春娇羞欲滴
硕大的伞 刚好接住
◇波吒简评:炎炎夏日,此起彼伏的蛙鸣,在空气中交织、回荡,这蛙声,被作者想像成赞美声。由此想到荷花盛开时引来众人观赏的场景。从侧面烘托夏荷的美丽迷人,引来人们一片喝采。全诗充满宁静、和谐的美好意境。
你看,那娇羞欲滴的容颜,多么令人怜惜,难得的是,有荷叶在她的身边保护。诗中的“滴”本是形容词,而被作者故意为之,还原本意,成为动词。
诗歌采用“总-分-合”的布局。首句宏观描写荷塘整体氛围,次句聚焦花朵特写,末句又将视角拉回到荷叶。三行诗分别对应听觉、视觉和触觉感受,构成多感官的审美体验。
“夏荷”是青春、美丽与纯洁的象征。以夏荷的形象,寓意着如同夏荷般美好的事物或人物,是诗人赞美和歌颂的对象。而“硕大的伞”,既与夏荷紧密相连,又是夏荷在成长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夏荷提供了庇护和依托。这是作者隐喻在全诗的关键意义所在。
“花好还需绿叶配”,但此诗中的“绿叶”,被作者赋予了更深一层的喻意。除了衬托,还有保护、关爱。它让我想到那些在荷塘中创造美的人,在荷塘边,当我们被盛开的荷花所吸引时,却很少想到“花儿为什么这样鲜”。就像荷叶不会与荷花争艳一样,当我们沉醉于荷花绽放的美丽时,很少有人会注意到那些在泥泞中辛勤劳作的背影。这些甘居幕后的园丁们,为荷花的华丽登场默默付出。他们用汗水浇灌美丽,用双手托起芬芳,却从不奢求掌声与赞美。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正是诗中“绿叶”意象最动人的写照。
★刊:【一品微诗】《微型诗精选》华文微型诗选刊 2019年8月
父亲
城市山林(江苏)
打开四季,掌心里的茧结实如山
额头上的纹路
一条指向清晨,一条通往夕阳
◇波吒简评:此诗以“掌心里的茧”“额头上的纹路” 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形象,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父亲的辛勤与沧桑。诗中用 “茧结实如山” 象征父亲的坚韧和力量,用 “纹路” 指向 “清晨” 和 “夕阳”,并与“打开四季”相对应,象征着父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劳作,从早到晚为家庭默默付出。“掌心里的茧结实如山”,不仅形容了茧的坚硬,更暗示了父亲像山一样是家庭的坚实依靠,承担着家庭的重担。“额头上的纹路,一条指向清晨,一条通往夕阳”,纹路象征着父亲走过的岁月痕迹,寓意着父亲的每一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从清晨到傍晚,为生活奔波。
诗歌的主题是赞美父亲,通过对父亲身体特征和生活状态的描写,表达了对父亲辛勤劳作、坚韧不拔品质的歌颂,以及对父亲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同时,也通过父亲这一形象,传达出对所有为家庭、为生活努力奋斗的人们的敬意。
短短三行诗,高度凝练地描绘出父亲的形象和他的生活状态,展现了父亲勤劳、坚韧的品质以及为家庭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行“打开四季,掌心里的茧结实如山”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父亲手掌上的老茧比作“山”,既现了父亲常年劳作时留下的痕迹,又暗示了父亲如山般稳重可靠的品质。“打开四季”这个动作巧妙地显示父亲一年四季都在辛勤劳作,没有停歇的时候。
第二行“额头上的纹路”,诗人没有直接描写父亲的面容,而是抓住最具代表性的皱纹,以小见大地展现父亲饱经风霜的形象。
最后一行“一条指向清晨,一条通往夕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皱纹比作道路,“清晨”和“夕阳”不仅代表了一天中的不同时段,更象征着人生的不同阶段。清晨代表希望与开始,夕阳则暗示着晚年与沉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展现了父亲完整的人生轨迹。
这首诗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众多父亲的真实写照,他们默默承担着家庭的责任,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它提醒人们要珍惜父亲的付出,感恩父亲的爱,同时也让人们关注到平凡生活中那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他们是社会和家庭的坚实基石。
◇波吒,本名田小波,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微型诗学会,重庆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楹联协会、新诗学会会员,重庆微型诗研究所成员。贵州省作家网签约作家,美国华人诗学会会员,当地地方志协会理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各类文章散见国内外三百余家报刊杂志,时有作品获奖入集。参与编写、编辑《开县三峡移民志》,《开州扶贫志》、《中国微型诗大观》等二十余本书籍,主编《开州田氏族谱》计八十余万字。获《中国文学》2013年度“我最喜爱的十大诗人”;2015年《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旅游名胜景点》我最喜欢的十大旅游诗歌作品,年度人物,2024年“鹰潭·中国微诗城”首届微诗大赛“十佳微诗人”奖。出有微型诗集《豌豆苞谷》,微诗合集《当代微诗八大家》《25位三行诗诗人作品集》(美国),散文集《笔耕犁痕》,著有长篇人物传记《月照丹青》(重庆《故人旧事》全文登载,入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