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不测,宦海巨浪
紧随陶朱,转战商场
(续上)
刘君义涛,我之挚友也。我与刘君邂逅是在当年的一届“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然后慢慢地结为好友,无论是我退休前与刘君公司业务来往不断时,还是后来我退出江湖、休闲在家之际,刘君与我一直保持着深厚友情,因为刘君此人义盖云天也。今日偶尔打开一个U盘,发现了这一篇旧文,又回忆起当年与刘君相处时的种种趣事,于是决定将此文分三次发表,与读者诸君共享。
这是(中)篇。谢谢诸位的赏读。
苏北大老板刘义涛先生小传(节选)
(中篇)
就义涛君而言,统计工作犹如小菜一碟。牛刀小试了一阵子后,工作成绩突出的他被评为先进分子。后来领导以培养为目的,把他下放到了基层。作为村干部的义涛不仅以身作则,而且开动脑筋,以比其他村干部远为优异的成绩带领村民和劳工参与了开挖大鱼塘和疏通大运河的工作。任务完成后,义涛和他所带领的劳工大队被县里评为“完成大运河工程头一名”。一个搞统计、当村官的普通干部,以其勤勉和智慧,稍稍发力,就已大建奇功,这就是初登官场、小试牛刀的刘义涛先生,当时他才23岁。正是由于刘先生的积极肯干、表现出色,不多久他被提拔为“副镇长”、“副书记”兼“宣传委员”。几年后,他又被任命为镇上的党委书记,镇政府的第一把手(正科级干部),那时候的刘先生年仅29岁。
过了不久义涛君又被委以外贸局局长的重任。一个管过农田、工厂和鱼塘的门外汉,要想带领一班人搞好外贸,谈何容易?但这绝对难不倒刘局长。为了尽快熟悉外贸业务,刘局长专门到书店购买了整套的“外贸实务”书籍,然后把自己关进屋里,进行封闭式修炼。经过长达15天的与外界彻底隔绝的闭门苦读,刘局长不仅弄懂了外贸实务中的精髓和要义,而且也学会了如何进行外贸交易。上任后的头一年,刘局长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全县的进出口业务量从原先的几乎为零,发展到了250万美元;又过了半年,业务量翻了一番,跳到了500万美元
出色的成绩自然赢得了上级的赞扬。就在当年年底,洪泽县外贸局就被江苏省经贸厅评为“落后外贸单位扭亏为盈先进单位”,而刘局长本人则被省府请到南京,在大会上作典型发言。刘大局长真是出尽了风头。到了2001年,国家进行外贸体制改革,搞股份制,把原有的国营机构改为私有企业,于是外贸局成了外贸公司,而刘先生则变为董事长兼总经理(同时兼任外贸局长),义涛君的担子更重了。
但世事是难以预料的,义涛君在不经意间,得罪了他的顶头上司----县长大人。其实事由非常简单而可笑:作为经贸委主任的义涛君当时正主抓一项体制转换的工作,而那位县长正好在南京省府集训,集训后便出访美国。作为下属的刘义涛主任当然就只能向另一位县领导直接汇报了工作。想不到的是,县长四个月集训期满及出访美国归来并回到县里后,他发现“刘义涛同志只和别人通气、未向自己及时汇报‘体制转换’这等大事”时,心中十分不爽。他认为:“即便我身在美国,刘义涛也应该用电话向我直接汇报啊!”。于是这个小肚鸡肠的县长大人开始给刘先生穿小鞋了。
不久后,刘先生的局长、董事长和总经理等职务统统被免除,外贸局及外贸公司的财务账目被封存。一个由县“纪检委书记牵头、名为“审计小组”而实为“彻查小组”的一帮人进驻到了外贸局。据说,县长事前还特意对审计小组指示:“严查,从刘义涛当副镇长开始,再查他后来又干过的四个乡镇、两个单位,从头到尾地彻查!我就不信查不出他的经济问题来!”审查持续了四十多天,但未能发现义涛君的贪污问题。
面对着县长如此明目张胆的打击报复,刘先生被彻底地激怒了,于是他自摘乌纱帽、并要求县政府允许他离岗创业后,便开始了创业生涯。
(三)开拓篇:舞长袖,事业小成
创业的初期很难,因为刘先生离开国家部门时,他的银行账户上只有三万元人民币。临行前,他还专门去看望了父母,并给了二老两万元养老金,因为刘先生不知道他这一次到淮安创业究竟凶吉如何。接着刘先生带着已经上到小学六年级的独生女儿到了淮安。他先租下一个阁楼的小房间,买了一张供女儿使用的小单人床,而他自己就天天睡在地板上。这时候的刘先生一摸口袋,发现只剩下了可怜的七千元人民币。好在刘先生颇有远见,当他还是洪泽县外贸局长时,就为自己准备了一条后路:他让他大哥以“法人”的名义,注册了一家民营企业。所以,刘先生一出来奋斗,就有了自己的办公之处。
为了节省费用和积累经验,刘先生决定先从成本极低的出口代理干起。然而,要想涉足国际贸易,公司必须具备自营出口的资质,而执掌这个自营出口批准大权的部门是远在北京的外贸部。经过艰苦努力,刘义涛先生的公司拿到了自营出口权。但是成立进出口公司是要有注册资金的,而刘先生当时的银行账户上几乎是空无一文。但这绝对难不倒长袖善舞的刘先生。
注:本文节选自鄙人之拙著《东西南北中国人----细谈如何在大陆做生意》,这一本书于2014年由采薇出版社出版、发行,原文很长,这是节选本,与读者诸君共享。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