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的文化盛宴在江苏省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启幕——国内首部聚焦御窑金砖文化的微短剧《万物皆可变金砖》正式启动。这部以“微短剧+元和塘文旅+非遗博物馆”的创新组合,为千年金砖技艺注入年轻化表达,开启国家级非遗“破圈”新路径。

启动仪式上,制片人兼总编剧沈俊苗揭秘创作内核:“金砖不仅是建筑瑰宝,更蕴含‘千锤百炼方成大器’的精神内核。我们通过爱情与奇幻叙事,让‘相信自己、万物皆可变金砖’的理念与当代年轻人产生共鸣。”她特别提到,联合出品方整合了影视制作、文旅推广、地域文化等多元资源,形成“非遗保护-内容创作-文旅引流”的闭环生态,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
作为微短剧的核心创作团队,总导演与导演分别从镜头语言和叙事结构阐释创新点:“我们将金砖的‘方润典雅’转化为视觉美学,同时在元和塘的水乡肌理中植入奇幻设定,让观众在‘一眼千年’的穿越感中感受非遗魅力。”女主角代表演员则表示,剧中角色将以“90后金砖守护人”身份串联古今,用年轻人的视角解构传统工艺,打破非遗“高冷”标签。
仪式高潮当属全体人员手持小国旗合唱《我爱我的祖国》。当“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旋律响起,金砖的历史厚重感与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交相辉映,既是对非遗传承人的致敬,更是对“文化强国”使命的集体呼应。这一环节巧妙融合家国情怀与文化传承,成为启动仪式的情感共鸣点。
据中国文旅传媒网记者了解,该剧将在御窑金砖博物馆、元和塘古窑址等场景实地取景,预计年内通过短视频平台上线。这种“非遗博物馆IP+微短剧”的模式,不仅为非遗文化提供了“轻量化”传播载体,更探索出“文化内容-文旅体验-文创消费”的产业链延伸可能。正如联合出品方代表所言:“微短剧是一把钥匙,它打开的不仅是手机前的观众,更是让非遗从‘深闺’走向‘潮玩’的新世代。”
从故宫文创到敦煌动画,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从未停止探索。《万物皆可变金砖》的启动,标志着非遗博物馆+元和塘文旅正从“静态展示”迈向“动态叙事”,让历经600余年锤炼的金砖技艺,在微短剧的方寸之间,续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文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