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
作者:盛晏平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还没有实现改革开放的时候,农村农民的生活还是很艰难的,由于搞大集体生产,农民连一小块自留地都没有,平日里连吃的蔬菜都没有。住在山角下张家村的张大元,趁着端午节这天放假,就背上背篓拿上小挖锄上山挖竹笋去了。一大早上在浅山的竹林里转了一大圈,还没见到笋的影子,其实这浅山处的笋子早已被别人挖完了,这时节要想挖到竹笋,就必须往深山老林里钻。张大元想好后,就大踏步的钻进了深山老林。
他钻进深山竹林后,发现这竹林的气温比山下的低了好多,想着想着就打了一个寒战,于是他赶忙行动起来,一头钻进密密麻麻竹林丛中,发现了很多的笋子,又大又嫩,不一会儿功夫,他就挖满了一背篓,心里还想挖呢,就是背篓装不下,也就作罢了。
他背起装满竹笋的背篓,非常艰难的朝山下走着。大家都知道这上山容易下难,背上又背着好重的背篓,要想顺利的背下山来,那就不是常人能干的活。当他背下第一道山岭时,一不小心在拐弯处就把脚崴了,痛的直嚷嚷,辛好这山沟里住着一人家,姓李,因丈夫是从平坝招来的上门女婿,结婚没几年,实在过不惯山里的穷生活,就给跑到山下去了,好几年不见回来,山里人都叫她李寡妇。这么多年里双老因病相继去世,李寡妇和自己的一个女儿,二人相继为命。这天,李寡妇在家里煮好粽子,正准备在屋后的一眼泉里去取些冰凉之水,走着走着突然听到山沟里有人叫喊,就急忙过去想看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来到张大元跟前一问才知道是把脚崴了,于是她对张大元说:“这位大哥如果你不惹弃就到我家坐坐,我给你取些冰凉之水把脚泡一下,可能会好一些,否则出的淤血过多,你今天就下不了山了”。张大元看了看她,又望了望附近她的家,想了想说:“那就麻烦你,在这里我得先谢了”。张大元在李寡妇的搀扶之下来到了李寡妇家,他放/好背篓就坐在了门墩上休息,李寡妇到屋后泉眼里打来冰凉之水,倒入盆中给他把崴了的脚泡了进去,他的崴脚顿感一阵冰凉,稍后崴脚就不那么痛了,又泡了一会儿功夫,他取出泡脚,穿上鞋子正准备再给人家道一声谢的时候,李寡妇就端着一碗切好的粽子出来了,里面还放了好多土蜂蜜,来到张大元跟前对他说:“这位大哥你这挖了这么多的笋子,回山外的家还有老长的一段山路要走,家里也没啥好吃的,你还是吃了这碗粽子再走吧”,此时的张大元确实也有点饿了,身上带的干粮也吃完了,他还能说什么呢,只好客随主便,吃完了这碗香甜的粽子,他心里特别的激动,今天能遇到这么好心的人,是他的造化更是他的福气,于是他再一次的深表感谢后,并告诉了他住址,最后还说来年,再来挖竹笋时一定要好好地谢她,说完这些话后,他情有不舍的看了看李寡妇几眼后,就背上了背篓向山下走去。
一年的时间说长也很长,说短也很短,在张大元看来真是太短了,但在李寡妇的生活里,却显得很是漫长。这里放下李寡妇不淡,先说张大元,他那天背着竹笋下山后,就找了当地的赤脚医生给看了脚,赤脚医生对他说:“多亏你遇到了懂点医术的好人,这脚刚崴了的时候一定要用冰水冰一会儿,才能止住崴伤脚内血液的继续渗出,崴脚就不会肿的更大,也会好的更快,你真是有福气之人呀”。张大元看完脚回家的路上边走边想,这回头一定要好好感谢人家。
几个月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到了来年的春天,改革的春风吹绿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张大元就和同乡们一起到南方打工去了。
这里再来说说李寡妇,自从张大元走后,李寡妇就一直盼望着自己的丈夫能够早点回来,其实他丈夫走了就不打算回来了,可她却是不知道的,就这样一直从夏天盼到过年,从过完年又盼望到端午,就是不见他丈夫的影子。
端午这天她盼着盼着就突然想起了崴脚的张大元来,不知他今天能否上山来挖竹笋,我能否见到他吗?这不想起到不要紧,这一想起再回忆当时张大元看她的眼神,她确实有点不自在,有点说不出的感觉,蒙蒙胧胧的直撞她的心窝。她索性扰坐在门墩上等,这等呀等,等到天快黑了,也不见张大元的影子。
于是,第二天天刚亮,她就把给她丈夫缝好的夏天穿的衫衫装上(其实这张大元的身胚子和她丈夫差不多)去山外张大元的家乡找张大元去了。
到了张家村一问,才知道这张大元还没结过婚,并且和同乡的几个玩伴一起到南方打工去了,李寡妇得到这个消息后,整个身子都没了一点力气,就坐在张家村村口歇息。
其实这女人是人世间最为敏感的高级动物,她们对任何事情,只要发现有一丝希望,她们就绝对不会放过,她李寡妇之所以来找张大元,就是张大元在她家吃完粽子,临走时看了她几眼,她从他的眼神里捕捉到了那么一丝希望才为之的。生话就是这样,那怕是一根稻草,只要能救命,就要牢牢的抓住它。
当李寡妇歇息够了,她就从张家村村头到村尾来来回回嘴里唱着一支山歌:
又到六月六唉
来到哥的家门口哟
妹给你送薄衫来哟喂
哥哥若是听到了喂
就出来唱支山歌给妹听唻
歌声不断地萦绕在张家村的上空,而李寡妇却早已回到了她生活的深山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