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守臻
看到高悬在解放西路上空的标牌: “护航高考 交警同行”,不禁让我想起那年高考。
尘封了47年的记忆,一旦打开闸门,就如涓涓而来的泉水,不停的流淌……
1968年12月,我怀揣着那张名不副实的高中毕业证书,坐上了大货车,驶出了淮阴中学的校门,奔赴广阔天地,以一名并无多少知识的“知识青年”身份,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淮阴中学,这承载着我考进北大、清华美梦的母校,就此告别了,也切断了我的梦想。想当年,咱在淮中高一年级,也是名列前茅的优秀学生啊!1966年6月1日,一个停课闹革命的决定,终结了我的高中学习进程。
此后,下农田耕耘,进军营戍边,到工厂生产,日子,在浑浑噩噩中流逝。
直到1977年,我那睿智的母亲,中风后,右半身瘫痪,但是她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马上在外地姐姐家,用那左手给我写信,让我报名参加高考。但是,我却不以为然!我回信说:自从1966年6月中断学业,已经过去11年了,所学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再说,高中三年,咱只读了一年,高中毕业证书,含水量百分之七十。另外,虽说当年我在高一年级学习名列前茅,但是,也不可能掌握百分之百的知识啊。这七折八扣,我拿什么去考啊?所以,我就按兵不动,没有报名。
1977年12月高考录取的考生,1978年2月底以前入学。而母亲在听到1978年高考的消息后,又催我报名。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报了名。考上就去上学,还带薪呢,就是不参加评优。考不上,还干老本行。没啥了不起的。
我1975年退伍以后,4月份分配在清江农药厂的杀虫脒车间参加设备安装工作。6月1日,因为当时厂里的工会缺少办事员,就把我抽调过去了。由于工会主席与政工股股长是同一人,所以工会的事务和政工股的事务我都得干。我报名参加高考以后,就告知了张股长。请假在家复习不可能的,我就请求张股长,能够安排别人干的事情,尽量安排别人,非我干不可的事情再安排我干。张股长也答应了。报名时间离开高考时间7月20--23日,只有不到半年时间。
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外语。报名时,招生办卖了几本及其简陋的资料,帮不了大忙。高中一年级的书,找不到了。英语考试成绩是参考分,不管他了;数学没有书,听天由命吧;地理,凭借找出来的一本地图册,翻一翻;历史、语文,就指望脑袋里残存的记忆吧。
1977年的高考试题是各省出卷,而1978年的高考,是全国统考。
1978年7月20日上午7:20之前,在阔别了12年之后,再次踏入淮阴中学,走进南院南边靠近城南公园水边的教学楼的考场。既然来考着试试看的,心情也就很轻松。三天的政治、历史、数学、地理、语文和英语,依次考完以后,就静等消息了。
但是眼看着学校开学的日期到了,还是没有消息。直到11月,竟意外地收到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的通知书。1978年12月20日入学报到。
进校后才知道,1978年高校招生计划原来是29.3万人。在新生入学后,11月中央又决定,高考成绩较好的部分地区扩大招生,总共录取40.2万人,录取率为6.6%。咱们就是借这股东风才被扩招进来的。
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中文系原设1978级1班和2班,咱们班编为78(3)班。我的学号是178338。1,是中文系,78,是78级,3是3班,38,是本班第38号。全班50人。其中有原老三届的高三年级毕业生,还有初中生,年龄相差很大。统计过,全班学生的子女数,超过全班学生数!
1978级1班和2班的同学,1978年9月入学,三年学制,1981年7月毕业。而我们班,1978年12月入学,1980年12月毕业。其中1980年下半年,又被安排实习。实际在校学习时间1年半。欸!又是一张含水量大的毕业证书。尽管如此,它还是改变了我的人生际遇:从企业被分配到学校,以此为基础,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考进了南京师范大学,进行本科函授。1999年,又通过了省高级职称评审,获得副高级技术职称。感谢那年的高考!难忘那年的高考!
2025年6月9日
作者简介:
秦守臻,1950年出生,1968年插队务农,1970年入伍当兵,1974年入党,1975年进厂务工,1981年进校教书。南京师范大学本科函授毕业,淮安技师学院高级讲师。曾被评为首届“感动淮安十大社区人物”、“淮安市文明市民”、首届“清江浦区最美退役军人”、连续多年的清江浦区“十佳红色党史宣讲队长”,“全市优秀社区离退休干部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