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是我近三四年以来最深的一次低谷。过去那些坚持和努力过的方向,仿佛全都停滞了,甚至有些开始倒退。那种困在原地却又无能为力的感受,让我陷入一种极度的自我怀疑和前所未有的迷茫与焦虑之中。每天我都在问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过去的选择真的都是错的吗?
其实,在这半年里我承受了很多内心的压力和外界的无奈。整个过程,我没有对任何人倾诉,也没有做过任何解释。我知道,当自己没有成果时,任何解释都毫无意义。我的情绪、困惑、挣扎、怀疑、顿悟,全部都写进了我的文章里。我依然在坚持写作,哪怕无人回应。包括这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主动去处理任何关系,很多原本需要沟通的事我都选择了沉默。我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得冷漠了,两边的父母也很久没有见。可我只是想尽可能顾好自己的小家庭,同时努力让自己找回方向,找到真正属于我自己的那条路。
让我真正痛苦的,从来都不是外界的舆论、压力,而是我拼尽全力却依然无果的无力感,那种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的情绪,让人几乎窒息。在那段最熬人的日子里,没有谁能真正帮到我,也没有谁能够懂我。我只能靠自己,靠自己的意识、信念、坚守,一点点地疗愈自己,陪自己走出黑暗。写作就像是灵魂的出路,那一笔一画记录下来的,不只是事件,更是我在灵魂深处的对话。这段时间对我来说,是一次真正的灵魂之旅。
回头看这半年的自己,哪怕是在最难熬、最迷茫的时刻,我依然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与原则。虽然动摇过,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听从内心最真实的声音,选择了相信时间、相信节奏,也相信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让我真正顿悟的,是一个字——“等”。
说起来或许很简单,但真正体会到“等”的意义,是我用了整整半年痛苦换来的。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等”,甚至一直都在对抗它。我急切地想看到结果,急于从困境中突围,急于给出答案,想靠“做得更多”“努力一点”去换来改变。而真正让我焦虑和痛苦的,恰恰是我越想突破、越想求快,反而越陷越深。直到半年前,我实在无力、无路可走,只能被迫停下,才第一次真正“等”了下来。
我才慢慢意识到,原来我很多事情并没有做错,只是所有努力都刚好卡在了一个还未显现结果的节点上。这不是失败,也不是放弃,而是时间还未到。我的问题并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不懂等待。我一直在问自己还能做什么,却忘了有时候真正该做的是静下来,等一等,让子弹飞一会。而当我经过这半年“等”的时间之后,我发现: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反而开始慢慢向着好的方向推进了。虽然成果还没出现,但很多原本停滞甚至倒退的事情,已经悄悄开始前行了。
而即便有些事还没转变,那也不是彻底失败,只是还在沉淀中。而我终于明白:这个停止不前并不是因为我懒惰,而是因为我已经做了所有该做的,现在需要的是时间的力量,是那个天时、地利、人和尚未到位的契机。
所以,我现在告诉自己,要学会等,要敢于等。等势来,等运来,等那个一切条件具足的转折点到来。就像阴阳的转换,总要等那个平衡点真正出现时,一切才会水落石出。等不是逃避,也不是推脱,而是规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以前我不懂,总以为自己只要不停地做就可以改变命运。如今我知道,有时候真正有力量的人,是能静得下来,稳得住,撑得住的那一个。
过去,我不明白“等”的重要性时,我会觉得那是给自己找借口。但现在我懂了,“等”不是不做,而是在做了所有正确的事情之后,给时间一个空间,让规律自然发生。我不再急,也不再慌。我愿意等,必须等。等风来,也等光落,等生命自然而然地推我向前。
而“等”不仅仅是对我自己的修行,它更是一种我想要留给孩子的教育方式。我深知,真正有力量的教育从来不是一味地催促与拔苗助长,而是通过言传身教,在行动中示范给他看,什么是节奏、什么是节制、什么是信念、什么是坚持。我选择带着他远离那个让我们一代代重复苦难的环境,不是为了逃避,而是为了给他一个真正可以生根的地方。一个干净、自由、有选择的空间,让他在这样的环境中慢慢长大,慢慢理解人生的方向,不被压迫的声音吞没。
我愿意等他长大成人,愿意给他们时间成为一个真正有思考、有判断、有尊严的人。
同时,我也在海外为自己争取这段“等待”的时间。不急着炫耀,不急着兑现,而是先找到真正属于我最有价值的那条路径,再全力以赴地出发。我愿意等我所投入的企业和项目慢慢落地、生根、发芽,我愿意等团队和品牌在不断摸索中形成我们独有的优势,慢慢变强、变稳、变有影响力。我愿意等我从一个外行慢慢成为一个真正懂行、有判断、有信念的人。
我愿意等那个真正属于我的契机到来。不是因为我懒惰或退缩,而是因为我终于明白了,很多值得一生托付的事情,都需要时间去等待、去打磨、去深耕。
所以,我不慌不忙地走着,不动声色地蓄力着。有些路,要走得慢一点,才能走得更远。有些事,要等得起,才配得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