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池国芳同窗在华中师大中文系,大学几年的时间,对桂子山校园深怀热爱。今读到他的《难忘桂子山》,心有触动,他笔下的文字,如同神奇的画笔,勾勒出曾经的点点滴滴,每一处景致、每一段故事,都让我感同身受。这份共鸣促使我拿起笔,写下这篇赏析文,期望能透过我的文字,让更多人领略到池国芳笔下桂子山的魅力,以及我们那永不褪色的青春记忆。
桂子山:青春与岁月交织的心灵归所——《难忘桂子山》赏析
《难忘桂子山》是池国芳饱含深情之作,以细腻笔触勾勒出在华中师范学院(现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的青春岁月,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校园的眷恋、对往昔时光的追念以及对同窗和母校的诚挚祝福。
一、校园印象:诗意与活力交融的画卷
作者开篇以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笔,桂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与校园风貌如画卷般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教学楼肃穆静立,图书馆蕴蓄书海,宿舍楼窗扉如眼,食堂氤氲人间烟火”,运用排比与比喻的手法,赋予建筑以人的姿态与情感,生动展现出校园功能各异又和谐统一的场景。大礼堂的庄严与运动场的喧腾在绿浪翻涌的山林背景下相互交织,动静结合,绘就了一幅青春学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全景图,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桂子山独特的魅力与蓬勃的青春气息。
二、青春时光:知识与激情碰撞的锦缎
作者对大学青春时光的描绘细致入微且充满感染力。课堂上“饱饮知识的琼浆玉液”,图书馆里“潜心深潜”,体现了莘莘学子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归寝后的卧谈会,从古代典籍到伟人著作,从国内文豪到外国名家,话题广泛,思想碰撞,展现出年轻人的博学与激情。“激辩到星月阑珊”一句,形象地刻画了讨论的热烈程度与持续时间之长,将青春年少时对真理的探索与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
桂子飘香时节,校园里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欢笑。枇杷树浓荫下的笑语、运动场上的龙腾虎跃、大礼堂中的丝竹管弦,从不同场景全方位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美好。作者用“不染纤尘的锦缎时光”来形容这段岁月,将青春无忧无虑的本色比喻为熠熠生辉的锦缎,生动贴切,让读者深刻感受到那段时光的珍贵与难忘。
三、岁月沉淀:纯真与深情铸就的记忆
骊歌响起,离愁如飘散的蒲公英种子,同窗星散,各奔前程。然而,桂子山却成为心头永恒的珍珠。随着岁月流逝,作者双鬓如雪,对那段山居岁月的感悟愈发深刻。“人生行至水穷处,方知青春这杯未经世味的清茶,竟是余生再也寻不回的甘露”,此句将青春比作未经世味的清茶与余生难寻的甘露,通过强烈的对比,表达出对青春纯真岁月的深切怀念与珍视。
午夜梦回,桂影、枇杷、旧日笑语穿透岁月迷雾清晰可闻,记忆如琥珀般温润剔透。岁月的冲刷不仅没有淡去心中的印记,反而使同窗之缘愈发显得稀世珍重。作者深刻领悟到生命最深的印痕,正是青春时代无意间滴落的纯真,这种对青春纯真情感的提炼与升华,引发了读者对自身青春岁月的共鸣与思考。
四、情感升华:对同窗与母校的真挚祝愿
文章结尾,作者将跨越迢迢山水与滚滚流年的殷殷心意托付长风。对同窗,祝愿他们晚晴静好,安康遂意如南山松柏,体现了深厚的同窗情谊;对母校,祈愿其永驻春华,为华夏育出代代新秀,桃李芬芳绵延不尽,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敬意与美好期许。桂子山虽植根山林,却如一片绿色的希望田野,默默为时代输送栋梁之材,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展现出作者对母校教育使命与贡献的高度赞美。
《难忘桂子山》以其真挚的情感、细腻的描写、生动的语言,将作者对桂子山的难忘之情娓娓道来,使读者沉浸于那段美好的青春岁月,感受到岁月沉淀后的深情厚意,是一篇情真意切、动人心弦的佳作。
附:原作:《难忘桂子山》
作者:池国芳
那年我怀着对高等学府的向往之情,一脚跨进了华中师范学院的校门。桂子山,这校园以草木为名,位置便如天意落在武昌城心一片青葱的腹地之上——入眼处,教学楼肃穆静立,图书馆蕴蓄书海,宿舍楼窗扉如眼,食堂氤氲人间烟火;更有大礼堂的庄严与运动场的喧腾在绿浪翻涌的山林背景里,织就了一幅青春学府的图卷。
初逢一张张年轻面庞,皆是未经尘霜的天真画布,绘满了活泼与单纯。我们于课堂内饱饮知识的琼浆玉液,图书馆的沉静中潜心深潜;归寝时卧谈天下,从《五典》《八索》《九丘》到《毛选》五卷;从鲁迅到高尔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沙士比亚……常激辩到星月阑珊。最是那桂子飘香的时节,枇杷树浓荫下笑语玲珑,连光阴都沾了甜香;运动场上龙腾虎跃,争锋处汗水映着阳光;大礼堂丝竹管弦,歌飞乐扬,少年意气直上青云——那真是一段不染纤尘的锦缎时光,将青春无忧无虑的本色织得熠熠生辉。
待骊歌唱尽,离愁顿成漫天飘散的蒲公英种子。挥手之后,同窗星散,各奔茫茫人海为生计辗转四方;唯有桂子山,成了心头一颗不去的珍珠。如今双鬓如雪,世事如霜,才彻悟那段山居岁月的纯粹宛若琉璃——人生行至水穷处,方知青春这杯未经世味的清茶,竟是余生再也寻不回的甘露。
于是每每午夜梦回,桂影摇曳,枇杷垂实,旧日笑语穿透岁月迷雾仍清晰可闻。那被时光珍藏的琥珀,在记忆深处愈发温润剔透。岁月无情冲刷,却冲不淡心版上刻下的名字;年光愈是催老身躯,愈显出这同窗之缘的稀世珍重——原来生命最深的印痕,恰是青春时代无意间滴落的纯真。
此刻隔了迢迢山水与滚滚流年,我唯有将殷殷心意托付长风:愿诸位同窗晚晴静好,安康遂意如南山松柏;更愿我们的桂子山母校,永驻春华,为华夏育出代代新秀,岁岁年年,桃李灼灼其华,芬芳绵延不尽……这所植根于山林的学府,正以不息绿意,默默为时代输养着栋梁之材的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