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张洁之例,悟人生真谛》
孟志成(山西)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扬子江文萃的推文《高考赠与我的》,读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满心都是感动与感慨。
当又一年高考的硝烟散去,张洁的故事宛如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对人生认知的幽径。她用亲身经历向我们宣告:高考,绝非人生的终点站,更非命运的唯一审判者。人生之路漫长而宽广,不应因一时的考试成绩而陷入得失成败的泥沼。
张洁,这位成绩斐然的学子,本可凭借保送名额轻松踏入高等学府,但她毅然选择让贤,将机会拱手相让给同学,自己则勇敢地踏入高考考场。然而,命运似乎并未眷顾她的善良与努力,临场的紧张与失误,让她高考成绩仅达大专线。但张洁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大专毕业后,她踏入工作岗位,积累经验、沉淀自我。当公务员考试的号角吹响,她再次踏上征程,与众多怀揣梦想的大学生、研究生同台竞技。这一次,她凭借着坚韧的毅力、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出色的应变能力,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傲人成绩脱颖而出,成功被录取。
张洁的故事,恰似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生动诠释。她的光芒,不在于高考那一次的成败,而在于她面对挫折时的坦然与坚韧,面对机遇时的拼搏与进取。她的学习精神,是永不言弃的执着,是厚积薄发的智慧,更是对人生价值的深刻领悟。让我们为张洁点赞,更为她所传递的那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笃定喝彩!

附原文
【扬子江】高考赠予我的 | 张洁(泰州)
我是1993年参加高考的,那是实行预考制度的最后一年,通过预考的人才能参加高考。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预考就是一次普通测验而已。我的预考成绩很好,特别是语文,单科全县第一,作文只扣了一分,一切似乎都在朝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距离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时候,班主任找我谈话,大概意思是说,我们班有一个徐州师范学院(今江苏师范大学)的保送名额,考虑到我的成绩比较好且稳定,将来肯定能考一个更好的学校,他想把这个名额给另外一个农村户口的女生,因为她的成绩稍弱一些,这样我们班能保证多录取一个本科生。作为班级的团支书,首先得有这个觉悟,主要还是因为自信,我当即就爽快答应了,甚至都没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
没过几天,那位被保送的女同学就收拾书包跟大家告别,直接回家等大学通知书了,我们继续紧张备考。那一刻,我的心理突然发生了微妙变化,开始患得患失,担心自己万一考砸了、考不上本科,甚至考不上大学怎么办?随着高考时间的逼近,这种负面情绪越发严重。
7月6日晚上,九点多上床,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落地扇隔着蚊帐呼呼地吹,还是闷热得很,窗外任何风吹草动都那么刺耳。老师只让我们早点睡觉,却没有告诉我们睡不着怎么办。越睡不着越烦躁,越烦躁越没有困意。翻来覆去熬到半夜,实在忍不住了,我爬了起来,摸着黑来到厨房。估计母亲也没睡着,听到动静赶紧起来,一开灯看见我正在翻柜子,问我找什么?我说找酒。母亲显然被我吓了一跳,问我找酒干什么?我说过年喝过,一小杯下肚,就头昏昏想睡觉。母亲赶紧把父亲叫起来,说丫头可能太紧张了,睡不着,你赶紧去厂医务室,看看能不能要点安眠药。
那个年代,安眠药的管理不像今天这么严格,父亲是副厂长,这个事儿不难。下半夜一点多,父亲带了四粒安眠药回来,说厂医叮嘱只能吃一粒。母亲干过赤脚医生,有点医学常识,估计也是关己则乱,为了能让我尽快睡着,她果断决定让我吃两粒。然而,药吃下去后,并未立竿见影,还是睡不着,迷迷糊糊中感觉窗子外面都泛白了。不一会儿,母亲就来叫我起床。晕乎乎去考试,第一门语文,本来是我的强项,可古文阅读理解读了一遍两遍不知道啥意思,脑子根本不转。7号稀里糊涂考完,晚上,母亲说早点儿把剩下的两粒药吃了。8号晚上没有吃药,9号的考试,头脑出奇地清醒。
高考成绩出来了,加上市级三好学生的十分加分,我才勉强够大专分数线。记得送录取通知书那天,邮递员在我家巷子口一边打着自行车铃,一边喊:张洁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了——南京中医学院。他以为那是一个捷报,于我而言,更像是一张判决书。我压根就没报这个学校,应该是被调剂进去的,我的理想是当老师或律师。整个暑假,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懊恼、自责、无助、迷惘。班主任听说了我的情况,跟我父母打招呼,说他暑假后继续带高三,建议让我插到他班上复读,明年一定能考个好大学。母亲完全赞成,她很不甘心一直引以为傲的女儿只考了个大专。父亲始终没表态。
临近开学,一天,父亲很严肃地跟我和母亲说,我看丫头还是别复读吧,她这次没考好,不是因为成绩不好,而是心理素质太差了,如果再留一年,压力会更大,万一明年再失手了呢。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走一步是一步,总比原地踏步强。一向重男轻女的父亲最后还不忘补一句:女孩子家有个大专文凭也可以了,早点儿出来工作成家才是正事。在我家,父亲的决定一向不容置疑。
南中医虽然不是我的选择,但大学生活还是新奇且丰富多彩的。学业之余,我竞选学生会干部、参加大学生辩论赛、主持学校迎新晚会、当校庆活动礼仪、拿奖学金、入党……充实而忙碌,甚至有些春风得意,高考的挫败感逐渐淡化,一度忘了自己大专生的身份,也逐步有了一个职业目标——争取留校当辅导员,然后考研。
遗憾的是,命运又与我开了一个玩笑。1995年,南京中医学院升格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按照新的政策规定,留校必须得本科以上学历,我的理想再次破灭。大学期间,我结识了现在的先生,毕业后选择来到他的家乡发展。这似乎也印证了那句话:所有答对的题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而所有答错的题是为了遇见那个对的人。
1996年大学毕业,第一个单位是泰兴市中医院。前四年在中药房抓中药、煎中药,后两年在院办室从事行政和团的工作,但我始终觉得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渴望改变,又害怕失败,大专生的自卑感挥之不去,时常陷入自我否定、自我怀疑中。
机会不期而至。2002年春天,泰州成立大市后首次大规模招考公务员。药监局是一个新成立的单位,需要招药学专业的人,我刚好符合条件。一个多月的紧张复习,又到了考试前夜,毫无悬念,我又失眠了。那一夜,我无数次在心里打鼓,明天考试该不会又失常吧?又无数次给自己打气,拼过就不遗憾。第二天,带着紧张、兴奋和期待走进考场。最终,我以笔试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被录取,击败了一众本科生、研究生。
这次的成功突破,让我重拾自信、重燃希望。此后,专升本函授、在职研究生、竞聘上岗、后备干部选拔……一路披荆斩棘、渐入佳境。如今,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回头再看看,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切风轻云淡。
高考赠予我失败,也赠予我强大,更赠予我一段独特的人生体验。过几天,今年的高考成绩就要公布了,难免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我想说,人生真的是一场马拉松,没有任何一场考试能决定终生。不必纠结一时一事的得失成败,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