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之先土 ”上 长出的地标产品
——嬴芹(秦)蔬菜
王晓瑜
嬴芹(秦)的由来
天地间走来一个人
蔬菜为媒大地流金
田地间书写大写的人
诉说嬴秦伯益心
原始农耕需传承
有机蔬菜圆初心 ……
这几句简短的诗句道出了嬴芹(秦)系列蔬菜的前世今生,揭开这神秘的面纱,需从一段段故事说起。
山东莱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班人,踏着祖先的脚步而来,在嬴秦热土上成长为农业行家。因他们的匠心独运,在秦之热土栽培出蕴涵远古悠长记忆的明利地标蔬菜之一嬴芹(秦)。述说嬴芹(秦)系列蔬菜的来龙去脉,或许会带给你无限的遐想。
嬴芹(秦)的创新栽培者陈明利,他在千年农耕文明里寻找新灵感,用绿色理念滋养千年农耕文明的延续。他深受嬴秦人上下求索、不畏艰苦、革故纳新精神的影响,在莱芜大地走出了一条现代版的独特农业发展之道。
2018年1月31日上午10点,现任山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明新,接到一个从广州打来的陌生电话。“你好,你是明利蔬菜吧?我的朋友,从山东给我带过来两盒你们合作社生产的水果芹菜,全家人吃后都念念不忘。快过年了,我想预订20盒分给亲朋好友,你们能给寄过来吗?”对方问道。董事长陈明新一听是客户下订单,并对合作社生产的水果芹菜念念不忘,那个高兴劲儿不亚于做新郎时的幸福感。他那种把合作社种植的每一棵蔬菜都视作”新娘“似的惬意经常流露在他的言谈举止中。他忙不迭地回敬说:“好的好的,当然可以,请添加我的微信,留下具体地址。感谢您的认可,欢迎您来山东明利蔬菜合作社作客,马上给您快递派送......”陈明新回复道。短短几分钟,莱芜高庄街道曹家庄村的明利水果芹菜即将“飞”往广州。
水果芹菜嬴芹(秦)何以获得如此好的口碑及在大江南北的传播,这可是故事里有故事,一段段佳话让人沉醉。
首先看一看水果芹菜嬴芹(秦)的由来吧。这嬴芹(秦)是在“秦之先土”上长出来的。
莱芜传承了5000多年农耕历史,有众多的农业特产在全国领先。在鲁中腹地莱芜,有一个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山东明利特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国家级示范社,其注册的“赢芹(秦)”品牌商标成为著名商标,其种植的高端蔬菜嬴芹供不应求。说起这个品牌的来历,还得从远古开始,从5000年中华农耕文化积淀和传承说起,从莱芜大地被确认嬴秦文化的始源地说起,嬴芹(秦)从远古走来,赋予了时代鲜明特色。
顾名思义,一说起”秦“这个字,人们都会立刻想起”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又名秦皇嬴政,他是首次完成中国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千古人物。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秦朝的统一,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水果芹菜为何称为“嬴芹(秦)”,它和秦始皇及秦朝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大家曾一度都知道秦始皇出生赵国邯郸,其嬴秦始源是陕甘一带。但近二十年来,史学界有了新发现:2011H年、2017年及2019年,中国先秦史学会,在山东莱芜先后三次联合召开了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专家确认秦始皇嬴姓起源于莱芜境内:莱芜是“嬴秦始源”。
头脑灵活、善于捕捉商业信息的原明利蔬菜基地理事长陈明利,早在2007年听说关于赢秦祖源,根据可靠考证是莱芜并即将召开史学研究会时就显得异常兴奋。 2011年9月,中国先秦史学会联合召开的”首届中国(莱芜)嬴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一结束,陈明利就急匆匆、兴致勃勃地找到时任莱芜市农业局局长陶务瑞,打算把他研究的视作自己生命的水果芹菜申请注册“嬴芹(秦)”商标。他自豪地对陶局长说“这种穿越万年幽情的名字是多么的有意义呀!踏着先秦始祖的足迹而来,在先秦始祖沃土上长出的水果芹菜,天下唯一,似乎传递着远古先人开创事业时咚咚嘭嘭的坚毅脚步声……”。陶局长被陈明利的言行所打动。他当即把《商标法》等有关材料全部交给了陈明利,全力以赴支持陈明利立即去工商局注册水果芹菜“嬴芹(秦)”商标。自此,这一响亮亮的“嬴芹(秦)” 名字及它独特的风味走向了千家万户。
从远古步履蹒跚走来,脚踏着人类幼年的蒙昧与野性,茹毛饮血、构木为巢、钻木取火、刀耕火种的文化因子就像一堆火种映照着嬴芹(秦)的生存空间与未来。
话说秦皇嬴政第一祖里莱芜考证:记者随首届嬴历史文化研讨会的参会专家学者,来到莱芜羊里镇城子县村参观。村东北方向有一块南北长近800米、宽约400米的地方,其中一段5米左右高的城墙保存完好,这便是嬴城遗址。现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化保护遗迹行列。
据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莱芜嬴历史文化研究院院长柳明瑞介绍,历史上,莱芜被称为古嬴,有嬴水、嬴城遗址存在,这是否意味着与嬴族、嬴姓有什么联系?通过翻阅资料,发现了两条线索:一是有学者在发表的论文中说“嬴秦本自汶泗”。二是1999年版《辞海》在“莱芜”条注释:“秦置嬴县。”1981年,湖南何汉文先生在《求索》杂志上发表专文,8次提到嬴秦之发祥地在莱芜。特别是甘肃、陕西两省的学者也赞同这种观点,并发表了一系列专著和论文。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而莱芜海拔较高,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部较为平坦,形成了东西融合的文明高地,并拥有全国唯一一条向西流向的大汶河。在曾经水域辽阔的古代,莱芜区域成为了“最适宜人类生存发展之地”,其中的嬴姓先民在莱芜这片土地上通过穴居野处、茹毛饮血、采摘渔猎、刀耕火种等艰苦实践,不断得以繁衍发展。
香港出土的“清华简”(司马迁没见到过),证实嬴秦始祖是远古时期生活在莱芜西部嬴汶河流域的古嬴族,他们的首领是伯益。伯益曾经辅佐舜帝驯化鸟兽,垦荒种植,农耕文明先进发达。他在舜时担任虞官,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他是最早的农业专家,亦是思想家与政治家。
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昔伯翳(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并赐他姓嬴”,在现在看来,被“赐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与荣耀。据说伯益理政、种植、治水等皆能赢,即赐姓嬴。莱芜为“伯翳(伯益)封地,嬴秦始源地”,揭开了秦始皇嬴政第一祖里的神秘面纱。
远古之时,秦人鱼猎耕牧于东方山海之间,舜帝时古秦族群与大禹族群同建治水大业。因功绩卓著,舜帝因之赐姓嬴。并预言嬴族将大出天下!未几,伯益被公推为受禅大禹最高权力之唯一人选。其后大禹东寻,死于会稽,禹子启发动政变,袭击嬴族,杀嬴族首领伯益,嬴族实力大损,被迫退出权力中心。禅让制被破坏,夏启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嬴族在历次的争斗中胜败难分。 其中嬴族一枝西迁,带去了东部发达的文明,在曲折艰辛又隐忍的奋斗中,实现了从立足西部,到封侯建国,到独霸西戎,在华夏大地一片惊愕中又横扫六合,一举统一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初心不忘,对祖居地的记忆刻骨铭心。即刻进行数次东巡、封禅、在莱芜置嬴县,寻找在莱芜炼丹修道养生的安期生,向祖里的神山——泰山报成功。与祖里共享荣耀。
嬴秦追梦,形成了“胸怀远大,自强不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铁血雄霸,崇法尚武,纵横捭阖,坚韧毅勇。包容开放,尚贤务实,革故鼎新,锐意进取的精神。”
秦人追梦多劫难,其强势奋争历史,堪称人类古典文明之奇迹,察古今中外之文明变迁,一族于三千年间,多经劫难,屡败屡起,终成不朽之大功者,为秦人也!
秦人统一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创建了新的统一文明体系,故秦帝国乃是中国统一文明之正源。
嬴姓的始祖伯夷,在远古莱芜大地驯兽、种桑麻粮棉蔬菜,开辟了农耕文明。在他的影响下,莱芜后人传承发展农耕文明,重视农业生产,尝试种植各种蔬菜,野生驯化栽培。许多农产品及蔬菜成为地方特色地标产品。
伯益的封地嬴国,“庶物盈美”,各种各样的动植物既多又好,根本不是如后人所说的什么“荒芜”之地。
王晓瑜,法学学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副会长,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促进会副会长,济南市莱芜区散文学会副会长,莱芜区诗词楹联协会顾问,莱芜区家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讲师,凤城高级中学凤鸣文学社顾问。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济南市诚信建设促进会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都市头条2023度十大散文家,莱芜区表现突出文化志愿者,出版散文集《杏坛拾穗》、长篇报告文学《拓荒者的足迹》《人与海》《尚金花》等,曾在《时代文学》《黄河文艺》《齐鲁晚报》《职工天地》《工人日报》《齐鲁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报告文学《山城起舞金凤来》《拓荒者的足迹》分别荣获山东省、莱芜市“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文学征文奖等奖项,长篇报告文学《人与海》入选2022年度青岛市文艺精品扶持项目,同时入选山东省委宣传部“齐鲁文艺高峰计划”重点项目,入选2024年自然资源优秀图书项目,2024年短篇报告文学作品获“谁不说俺家乡好”采风创作一等奖,散文《香山牡丹》》被中国作家网选为推荐阅读文章,散文《我的父亲》获首届吴伯箫散文奖,另有多篇文章或被编入不同文集,或被评为多种奖项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