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贾似道身败名裂
作者:李铁
贾似道是南宋历史上有名的佞臣,但他并不是天生的怀种,也曾意气风发,他变成奸佞有个历史过程,令人唏嘘。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63岁的宰相贾似道向年仅4岁的宋恭宗赵㬎呈上一道情真意切的《出师表》,表示自己“无复以家为意”。第二天,就率军13万,战舰2500艘,沿江西上,迎战一路势如破竹的元军。
不久,宋元两军在安徽铜陵一带的丁家洲相遇并展开大战,宋军大将孙虎臣开战便弃阵而逃,引发了宋军大面积溃败,在后军押阵的主帅贾似道,被迫与孙虎臣一起仓皇逃往扬州。于是,南宋失去了最后一支主力军团,再不能与元军对抗,沿江州郡的小大文武将吏也都纷纷投降,立国150多年的南宋由此进入倒计时。
贾似道的光环与荣耀,都来自16年前的鄂州解围。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为了配合四川的蒙哥,蒙古大军在忽必烈率领下,大举渡淮,兵临鄂州,临安(南宋都城杭州)震动。由于贾似道在抗蒙前线治军理政成绩斐然,也曾数挫蒙军兵锋,宋理宗赵昀于是将抗蒙兵事交给他统一指挥,令其率10万禁军,救援鄂州,后还火线任命贾似道为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接到命令后,在最短时间内率军抵达鄂州前线,一时宋军军心大震。
忽必烈早就听说过贾似道大名,知道他来了,对身边近臣说:“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真心钦佩他的军事才能,大有对贾似道惺惺相惜的意思。
此后没多久,蒙古军就主动撤军北返了。贾似道得知忽必烈是回去争夺汗位,便看准机会,要和忽必烈签订和约,并表示愿意称臣、岁奉20万两银、绢20万匹。
此次撤军的主要原因固然是忽必烈急于带兵回漠北,和弟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但是,如果不是贾似道的及时救援和坚决抵抗,忽必烈很有可能不会放弃他拿下鄂州的想法。而一旦鄂州被占,杭州就会受到直接威胁,之后的历史发展也将充满变数。
为时100多天的鄂州保卫战,以南宋的胜利而暂告一段落。南宋朝廷也不明真相,都认为蒙古人是贾似道打退的。当鄂州解围的消息传到临安,南宋朝野上下对贾似道都深信不疑。宋理宗说的甚至更为夸张,说贾似道之功“有同于再造”。
不可否认,贾似道在鄂州解围之后,的确是自我炒作的。他上表宋理宗称:“诸路大捷,鄂围始解,江汉肃清。宗社危而复安,实万世无疆之休!”一方面夸大了自己的战功,一方面又刻意忽略忽必烈撤军的主因是为了回草原争大汗之位,而至于 “议和”之事,则更是绝口不提。贾似道的显赫功绩,虽有虚假的一面,但他以一定的实事加上巧妙欺骗,赢得了巨大的个人威望。1260年四月,挟“不世之功”的贾似道入朝拜相,从此独揽大权达15年之久,跨越了理宗、度宗和恭宗三朝。
掌权后,他党同伐异,打击政敌,无所不用其极,但对赵宋王朝有着起码的忠诚,毫无僭越之举。宋度宗即位后,他渐渐疏于国事,五日一朝,自号“半闲老人”。
当丁家洲战败的消息传到临安,贾似道一度还想运作迁都,但朝中舆论汹汹,反对和仇视他的力量非常大。太皇太后谢氏本想将他罢官作为了结,但朝中群情激愤,无奈之下,只好下令将他流放到福建漳州。
德祐元年(1275年)八月,
曾受过贾似道迫害的衙役官郑虎臣,为了报仇主动要求押贾似道去贬所。在押解的路上,他多次提醒贾似道自尽,但贾似道不愿就死。郑虎臣想尽办法,勒逼折磨,到了木棉庵时,贾似道自知再也活不下去,就服冰片自杀了。怎奈他一时并没有死,只是肚泄,于是,郑虎臣在厕所内处死了贾似道。
文/李铁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作者李铁,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硕士毕业,在甘肃新华社分社担任10年一线记者,熟悉西北5省特别是甘肃一草一木,冒着生命危险去过甘肃很多偏远地方,2002年到北京工作至今。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
《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烦请读者朋友帮忙点击文后“赞赏”后面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