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童年上学路
文/王洪伟
那些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显得那么弥足珍贵,成了再也回不去的美好记忆!和几个最好的玩伴,一起说笑蹦跳,追逐打闹着上学的情景,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浮现!
七十年代,我们这个小村庄,小孩子特别多,家家都哥妹好几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就有三十多个,天天在一起,无忧无虑的尽情玩耍。
到了七、八周岁该上学的年龄了,家长就给我们准备好了书包,装好了纸本。第一天,家长领着我们走着乡间的小路,把我们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几乎再也不接送我们了,上学,下学都是几个玩伴组队走着。那时候的学校不象现在都是教学楼,就是几间破房子,有个不大的操场。
七十年代,我们的书包都是斜挎式的,每天早晨,都是母亲喊我们起床,吃过早饭就匆匆的约上几个好玩伴,我最好的玩伴是亚军、大红子、老五等。一路说笑着,走在田地间的小路上,当地人称是毛毛道,是在田地里踩出来的小路,小道原来只能两个人并排着走,后来人多就越走越宽,能并排走四、五个人了。学校离我们家里足有三里多的路程,每次都要走二十多分钟的时间,才能走到学校。那时候很羡慕离学校近的学生,因为他们上、下学不用着急赶时间。
中午放学后,就都急不可耐的,往家里走,由于小孩子多,就排起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一个个你追我赶 ,一会他跑到了前面,大家就都在后面追,就又有一个小伙伴追过了第一个,跑到了前面。就这样一个个你追我赶,跑的红头胀脸,呼吃带喘的跑到了家里。刚一进屋,母亲就疼爱的,用责怪的语气说到:“跑啥,急啥,就不能慢慢走。”还紧忙的叮嘱我,不要着急喝水,歇一会在喝水以免喝炸肺了,每次母亲都这样告戒我。狼吞虎咽的吃过母亲捞制的小米饭,土豆酱。就紧忙的和几个玩伴又踩着小毛毛道脚步匆匆的往学校里赶去。
一到夏季,遇到下雨天,没有雨衣,雨伞等雨具,就是头顶顶个丝袋子,或者披块塑料布当雨具,下小雨还好点,下大雨下半身就淋个湿透。玩伴老五比我小一岁,个头还矮,一到下雨天就躲在我和亚军的身后,或者夹在我俩的中间,为的就是让我们给他挡挡风,遮遮雨。踩着泥泞的,坑洼不平的土路,有时候谁不小心摔了一跤,大家就都鼓励他,不要怕,继续往前走。一晃,玩伴老五去了南方打拼,有三十多年没在一起聚聚了,真的好想念他。
上四年级的时候,冬天有一次下大冒烟雪,瞅不清楚前方的路,于二小一下子脚一滑,掉进了一米来深的壕沟里,是我们大家齐心协力才把他跩了出来,出来时已是冻得鼻涕直流。背起书包还得踩着小路继续上学去,想想那时候真是苦乐掺半。
如今,承载着童年欢乐的小毛毛道,已不复存在,但是同学之间嘻笑打闹,互相帮助的情景还是时不时的在脑海里浮现,另人终身难已忘怀!
作者简介:王洪伟,农民作家,居黑龙江省安达市,几家报社媒体通讯员,或特约记者,鲁南作家编辑部特约作家,民间作家网认证作家。文章见于网络,报刊媒体,公众号等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