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她一直说不太想上学,每天都拖拖拉拉等到很晚洗澡,躺在床上也不睡,就是为了早上起不来。但每次我问她的时候,她都是说觉得上学好累,不想去,也不好玩。我的小雷达马上竖起来,开始警惕,也开始反思,究竟因为什么。学校活动多,她不喜欢体育大运动,可以理解;她早起坐校车,傍晚要等校车送,等于是早出晚归,也可以理解。但好像不至于说不想去,毕竟,去年她还是心心念念很喜欢去学校的。确认学校没有特别的情况,我想了想,是不是更多在家庭的影响。之前那阵子,我因为她眼皮受伤的事情,情绪很失落,反反复复的,她也会受影响。而且,她好像有点担心妈妈不开心或是孤单,想更多在家里陪我。我很容易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但这应该只是一个切面。小紫薯,四岁多,进入了情感敏感期,迎来了第二次小叛逆。但两岁时,我在上班,每天接触的时间段不多,整体好像还可以。她最近常说:“你要是不怎样怎样,我就施魔法把你们都变掉。”她最近总是神秘兮兮地在我耳边说话,其实不是什么秘密,这是她对空间感,社会意识,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度在提升。不管是上学,还是放学,不管是洗澡,还是穿衣服,都特别磨叽。很消耗人,要耐心。当然,很多时候是因为故意拖拉以抗拒接下来的事情。不管说什么,她都喜欢唱反调,我们说什么,她会说就不是什么。她最近很喜欢制定规则,要求我们配合她完成,要是不配合或是配合不好,就会生气。她最近总是笑嘻嘻提到“屎尿屁”,乍一听很紧张,但其实是孩子有“污言秽语”期,觉得很好玩。而且昨天,她还问我,“屁屁”和“调皮”的“皮”是不是一个字,感觉很像。但是,有些特定的她会记住,比如,她会盯着爸爸说:“爸爸,你刚刚又说脏话了。”但是,这也表明,她在挑战权威,试图建立自己的秩序。她在试探,我说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其实,秩序敏感期已经逐渐过去了,现在是情感敏感期。那么,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孩子处在情感敏感期的需求。不需要了解多么细致的教育知识,只需要记住一个字——爱。昨天晚上,她突然情绪上涌,一直哭,爸爸就说,一到晚上就哭,怎样怎样。但其实,就连我们成人,有时候都会有莫名其妙的悲伤,更何况小孩呢。正视和回应情绪就好,我抱着她,耐心哄哄,就平静下来了。我是一个精力不太好的人,就是身子弱,能量很容易耗尽,一旦耗尽,就容易绷不住。这个时候,其实需要家人的支持和帮助,但Michael最近工作太忙了,小紫薯又不要爷爷奶奶,所以我就好累啊。另外,早上送她去上学的时候,她说不想上学,包括之前喜欢的外教课,也觉得不好玩了,英语没什么意思。我跟她介绍和解释了读书的不同阶段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领悟的境界,她若有所思。回来的路上,我和Michael讨论,说我是有点完美主义和过多要求了,把自己的标准建立在女儿之上。因为,我小时候,从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满心欢喜,自此以后每天都很喜欢上学,而且学习成绩很好。我对知识有一种天然的渴求,而且因为记忆力好,那些课文我总是读两三遍就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小紫薯,跟我一样好强,但她毕竟小,学校的课程活动多,丰富是好事,但也必然会发现自己不太擅长的地方,于是容易受挫。没有人是能够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到最好的,一定是有侧重点的。她可能一时半会不能接受这个设定,但慢慢引导,我想她会理解到。我只是,潜意识默许了小紫薯是喜欢上学的,从没想过她有一天可能会告诉我说不喜欢上学,这是预料之外的事情。但,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其实是一件很常见也很正常的事情。事实上,送到学校,她也没有很排斥,还是很开心跟老师进去。我和Michael说,我们两个读了大学的,不会培养一个女儿,考不上大学吧。我想想也是,很多清华北大的学霸家长,甚至博士,自己的小孩成绩就是一塌糊涂,怎么学都学不好。其实,每个个体都是有差异的,父母的基因是一部分,孩子自己有自我的发展性。我跟Michael说,从人生均值回归来看,我们还没到顶峰。“均值回归”理论,是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提出的,最初是金融学的概念。它指的是,股票价格、房产价格等社会现象以及气温降水等自然现象,无论高于或低于价值中枢,也就是均值,都会以很高的概率向价值中枢回归。
根据这个理论得出,一种上涨或者下跌的趋势,不管其延续的时间多长,都不能永远持续下去。后来,有基因遗传的学者研究,发现同样适用于智商和人生成就。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父母如果很聪明,人生成就很高,孩子可能会一样发展,但也可能下滑,远低于父母,取决于这个家庭之前的发展情况。但一般经历几代之后,会趋向平衡,除非刻意维持,像洛克菲勒家族那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无论客观还是主观因素,我们能做的干预,都是有限的,只能顺其自然。小紫薯,从规律上来看,智商应该比我和爸爸高,人生成就也比我们要高。但是,这是美好的期许,至于真实的发展如何,我们无法强求。只要她可以活出自己健康富足的人生,有没有超过父母,并不重要。最近几年,有很多朋友跟我说,希望我多分享育儿系列,但其实,我在几年前,就确定了,我不会做育儿博主。所以,从读书博主,到女性成长博主,再到心理咨询师,我始终,都在围绕自己,而自己的部分,又更多是内在心灵。因为我深知,一个精神富足的妈妈,才会养育出真正健康喜悦的孩子。更何况,我一直认为,我的人生,和小紫薯的人生,一样重要。而事实上,当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也会学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今天是因为这件事有感而发,一个小时又写了3000字,一个妈妈的育儿体会,希望对你有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