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网络到主流:
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新的破圈之路
向德荣

当《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在首发式现场翻开扉页,这场看似普通的新书发布,实则成为铁道兵战友网文学创作历程中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它不仅是一部作品的问世,更标志着铁道兵战友网的文学创作实现了从相对小众的网络圈层,向更为广阔的大众视野的跨越,完成了一次令人瞩目的破圈之旅。
在过去,铁道兵战友网的文章主要在自身网站以及今日头条、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发表。这些平台虽为铁道兵文化的传播搭建了渠道,在一定范围内引发了关注,但受网络信息海量且分散的特性影响,其受众群体相对有限,铁道兵的故事与精神,如同隐匿在深巷中的佳酿,未能被更多人知晓。然而,此次新书首发却迎来了转机,中新网、十堰广电、十堰经开区等4家媒体对首发活动进行了报道。官方媒体向来以权威性和广泛的传播力著称,它们的关注与报道,不仅是对铁道兵故事的认可与重视,更是让铁道兵的精神与事迹搭乘上高效传播的快车,突破原有圈层,传递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使得无数未曾了解铁道兵的人,得以知晓他们在国家建设历程中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之所以能够引发广泛关注,其内容蕴含的深刻内涵与价值。这部作品以丰富的维度、细腻且饱含深情的笔触,精心勾勒出铁道兵群体立体而丰满的精神图谱。书中收录了100位来自不同岗位铁道兵的真实事迹,这些故事就像一把把钥匙,引领读者穿越往昔的烽火硝烟,走进那段激情燃烧、波澜壮阔的光辉岁月。在字里行间,读者能够近距离领略铁道兵官兵们在艰难险阻面前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概,感受他们身上永不磨灭的不朽精神。同时,作品还通过这些鲜活的人物与故事,打开一扇窗口,向世人展现铁道兵们“退役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的崇高精神风貌。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确保内容的真实与权威,编著团队付出了巨大努力。他们历时3年,不辞辛劳,足迹遍布多个省区市,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工作,深入挖掘第一手资料,反复查阅各类档案文献。这份严谨的创作态度,既是对铁道兵历史的尊重与敬畏,也为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
从文学创新的视角来看,该书以口述历史的形式呈现铁道兵故事,堪称一大亮点。这种独特的创作方式,巧妙地将个人的亲身经历与宏大的时代背景紧密结合。每一个从铁道兵战士口中讲述出的故事,都带着那个火热年代的温度与气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人们的精神状态。这种创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铁道兵文学的创作手法,为同类题材的创作开辟了新路径,更为后人研究铁道兵历史提供了珍贵且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新书首发仪式同样别具匠心,它打破了传统文学发布的固有模式,将文学与多媒体展示巧妙融合。活动现场,珍贵的历史影像在大屏幕上缓缓播放,画面中年轻的铁道兵战士们在崇山峻岭间挥汗如雨,在江河之上搭建桥梁,每一幅画面都诉说着那段艰苦却又热血沸腾的岁月。与此同时,现场的铁道兵战友们用略带沧桑却饱含深情的声音,讲述着自己和战友们的亲身经历。这种多维度的展示方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铁道兵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年代。这种创新的传播形式,为文学作品的推广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可借鉴的模式,为文学作品如何更好地触达大众、引发共鸣带来了启示。
《不朽的军魂·人物风采卷(续)》的成功首发与媒体的广泛报道,为铁道兵战友网的文学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站在新的起点上,期待铁道兵战友网能够以此次破圈为契机,继续深耕铁道兵文化这片沃土,不断挖掘更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创作出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文学作品。通过持续的努力,进一步扩大铁道兵精神的辐射范围与影响力,让这份凝聚着无数铁道兵心血与汗水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建设与发展奋勇前行 。

槛外人 2025-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