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江苏两省作协联合举办“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主题创作采风活动
2025年6月3日—8日,为期六天的由山东省作协与江苏省作协联合举办的“千年大运河·流动新生机”主题创作采风活动在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公共文化中心启动。
山东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杨发孟,扬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沈文杰,扬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黄振宇等出席启动仪式。来自鲁苏两省的近30位青年作家代表,深入江苏、山东段大运河沿线城市,深切感受新时代以来大运河文化建设成果,书写新时代的流动篇章。
仪式上,陈文东在讲话中指出,大运河不仅是促进南北方贸易往来的经济动脉,更是奔腾在人们心灵河床上的文化之河。新时代以来,以 习 近 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运河的保护、传承与利用,为大运河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苏鲁两省作协联合组织主题创作实践,正是践行总 书 记关于“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两省作家要以文学之笔,记录大运河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时代重生的壮阔历程,让这条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母亲河,在新时代文学创作中绽放新的光彩。

杨发孟在动员讲话中勉励在场的作家们要以敬畏之心感悟运河千年文脉,做历史的“倾听者”;要以赤子之心触摸运河时代新生,做现实生活的“记录者”;要以创新之心书写运河精神图谱,做文学的“破壁者”,以文学之力唤醒运河记忆、书写运河时代新篇。这是一次深悟运河历史文化的文学征程。
仪式上,山东作家刘月新、江苏作家殷飞作为作家代表先后发言。
启动仪式结束后,大家还聆听了国内知名运河文化学者、中国文物学会大运河专委会副主任姜师立所作的《大美中国之大美运河》专题讲座,了解到中国大运河上下2500多年,绵延3200多公里,哺育35座城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这条以人工之力开凿的水系,贯通南北,沟通起了华夏大地上的庞大水网,打破了地域的界线,成为中国南北经济与文化的命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并总体把握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时代价值,全面了解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情况。
在山东省作协与江苏省作协的精心组织下,主题创作实践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六天时间里,鲁、苏两省作协的有关领导与作家代表一行二十六人,沿着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先后参观走访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淮安府衙、河下古镇、淮安里运河文化长廊、淮安记忆馆和淮安名人馆,新沂市窑湾古镇;济宁运河文化核心区的乔羽艺术馆、竹竿巷、太白楼、河道总督署遗址展示馆、太白湖景区,东阿鱼山曹植墓,临清市运河钞关、鳌头矶,聊城山陕会馆、海源阁、光岳楼等20多处大运河沿线历史古迹、文博场馆,深入了解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
这是一次深入人民火热生活的文学创作之旅。在为期六天的采风活动中,作家们不仅领略了运河沿岸城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更深入了解了运河文化在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表现和发展变迁。他们通过实地考察、交流研讨等方式,不断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每到一处,作家们都与当地文学爱好者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探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为未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采风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学创作之旅,更是一次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盛宴。在采风过程中,作家们深刻感受到了运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新时代运河沿岸城市的蓬勃发展。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采风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运河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创作出更多反映运河新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为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采风活动还得到了沿途各地政府和文学组织的热情接待和大力支持。他们不仅为作家们提供了丰富的采风资源和便利的创作条件,还积极组织当地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同采风团的作家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推动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种跨地域、跨行业的文化合作模式为未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示。
文/鲁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