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用爱护航
作者/邹相
随着儿子和女儿的相继出生,我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人生也更加充实。在与两个孩子的生活、交流过程中,倍觉童心无价、天真无邪的真实不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成长,更是受益无穷。现将我在育儿过程中的感悟与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
不要试图欺骗孩子。都说孩子是小天使,因为他们纯洁无瑕、拥有童真。在孩子面前,我们万不能随意妄语,说一下谎话去欺骗他,比如为了吓唬孩子,就说世界上有“鬼”;为了让孩子就范,就说给他摘天上的星星,等等。这些谎言,一旦得不到实现,就会降低我们在孩子心中的信任度,以后我们就是说个天花乱坠,也难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当然,如果我们能像“曾子杀猪”故事中的主人公曾子那样——言出必行,就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表率,培养他们言行一致、一诺千金的品行。
不要在孩子面前假装“万事通”。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即是说,我们不要装作什么都知道,知道多少是多少才好。然而,好为人师是我们世俗中人的通病。特别是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往往喜欢充当“万事通”的角色,为了博得孩子的赞美和佩服而忘乎所以,为了得到孩子说“爸爸真棒”“妈妈真厉害”而胡扯八道。孩子似乎是天生的“发问机器”,见到什么、想到什么都会忍不住问我们。如果我们知道的话,就应该立马回答;如果不知道,就不要贸然回答,或是随便找个答案搪塞过去。一旦“万事通”的我们有太多不实、虚假的答案,总有一天,会让孩子觉得我们一直在忽悠他们、糊弄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度也将降到最低点。
不要限制孩子的思维模式。孩子毕竟是孩子,因为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智力水平还未达到一定阶段而显得有些幼稚。然而,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片天空,什么样的云、什么样的鸟,都在他的脑海中有所呈现。所以,当孩子去画画时、去讲故事时,请不要去打扰他、纠正他。在孩子的世界里,没有真正的对与错,因为他觉得一切都是美好的,感知到的一切都是有趣味的。当看到孩子正在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去做一件事情,或是想一件事情时,我们要去表扬他、鼓励他,给他以信心和勇气。如此,孩子才会充满信心地做得更好。
不要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我们很容易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发现他们的许多不好习惯,比如喜欢晚睡、吃甜食、不爱穿鞋子、看电视或电子产品等。这些坏习惯,就像是一棵树上的枝桠一般,如果不及时把这些枝桠剪掉,这棵树就很难成为木材。很多孩子长大后,身上所具有的坏毛病都是从小养成的,想改都改不了。所有,我们一旦发现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要及时纠正,彻底根除,孩子一般也会配合。特别是现在的一些小孩子喜欢看手机、玩网络游戏,如果不及时引导,会让他们深陷其中,难以自拔。想一想,现在有多少成年人陷入网瘾之中,成为“手机控”“游戏控”,何况是胎毛未尽的孩子呢?
坚持和孩子做朋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道理我们都清楚。然而,很多人都记住了自己是孩子的老师,却忘记了成为孩子朋友的角色。坚持和孩子做朋友,不仅能促进与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走进孩子的心中,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给他们以心理辅导与心灵呵护。既然是朋友,就应该遵循朋友之间的原则:诚实守信,谦虚厚道,平等尊重。一旦你成为孩子的朋友,就会发现,与他们沟通起来没有任何障碍,他们愿意对你吐露心扉,毫不遮掩。
孩子就像是一本空白画页,既需要他们自己去涂抹、去渲染和创作,绘出各式各样的美好蓝图,也需要我们去因势利导,助力于他们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在培育孩子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用心、专心,一定能为孩子保驾护航,帮助他们成人、成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亦能收获诸多经验,受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