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继海老师现场创作的《荷》。
这是一间宽大明亮的房间,从落地空调处徐徐而来的缕缕凉风惬意着温馨,对着门口的一排长方形桌子上,画毡、宣纸已经铺就,一场欢迎杨平夫妇回国的笔会即将展开。
大家围绕着六尺合作大画《松下问童子》合影全家福。
《松下问童子》 2025年6月9日,大家如约而至。中国美协会员、大学教授李金亭老师依旧的第一位光临。趁着其他艺术家未到之际,我们开聊李老师的作品入编中小学课本的事宜。他说,那是在为知识分子“臭老九”“摘帽”的时期,多年不被看好的“臭老九”们一夜之间迎来了尊重,他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画笔,创作出一幅以学生向老师敬礼的作品,谓之《老师好》,并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引起了首都大型报刊的集体关注,先后被《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少年》等媒体刊出,轰动了京畿,也惊动了全国中小学教材编辑组,随后接到电话,商榷并同意教材使用,一种倡导尊师重教伴随着改革开放在校园里蔚然成风。
《老师好》李金亭 作
此画于1988年3月22日在《北京晚报》上发表,伍伟同志配诗一首:
脸,微微笑
声,轻轻飘
甜甜的一句:
老师,您好。
老师的心呀,
醉了!醉了!
《心意》李金亭 作 此画也被入编了当时的全国中小学教科书。
今天,要创作多幅作品,其中,一幅六尺国画需要多人完成。由中国美协会员、全国公安美协原副主席张骏老师主笔。他伫立案前,凝思片刻,便心成图稿,持笔蘸墨,用畅快的线条,依据人物结构先勾勒出轮廓,然后三庭五眼,再墨泼青衿,一叟一童便构成了画面主题意趣。随之,中国美协会员李金亭教授画山石松身,干笔参差,龙蛇飞舞,一气呵成皴出了老松,风趣了沧桑岁月,领悟到世间的酸甜苦辣。

北京书协会员、清末民初著名花鸟画家汪慎生先生的孙女汪鎸画松针。她轻车熟路,点、顿、提、按,一通飞毫透纸,声如蚕行,疏密般的线条排布于松枝之上,虽稍瘦且苍劲,恰妖冶于枯干上之天姿无缝。画家、诗人田俊江老师画云雾,他悬腕侧锋,拖泥带水般画出氤氲之势,便坐之一旁点屏敲诗去了。续之,众人补景,一幅六尺《松下问童子》浑然而成。古有流觞雅集,今有骚客舞墨,同趣同醉,不亦妙哉乎!
那边的苏继海老师更是泼彩潇洒。他是中央美院毕业、中国美协会员、专业画家,现场创作了两幅重彩作品,每一幅都受到大家的热烈追捧。那飘逸的荷花,吐着黄蕊,在袅袅蒸腾的晨霭中,宛若凌波仙子,款款而出,娇艳欲滴,于方寸间,营造出绝对的纯净与安逸,美的让人瞠目结舌,欲赞美而不择词。


苏继海老师现场创作的作品。
中华诗词学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北京诗词学会原常务副会长、《北京诗苑》杂志原主编李增山老师是公认的诗词大家,他出版的《双叶集》《黄花集》《秋草集》《李增山诗词选》《汉俳三百首》等书籍,一经发行便受到诗词界的青睐,他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著名诗人。在这次笔会现场,他观画酿诗,推敲练句,写就的绝句转眼间被书法家杨平写在了纸上,成就了一幅书法作品。
赠予我最新出版的个人书籍。 “说好的要只松鼠,拜请李师劳动了”。有朋在笔会前已有约好。不负所望,中国美协会员李金亭教授,正锋持笔,先画鼠形,再皴皮毛。只见双鼠卧石,豆黑的双睛脉脉含情,风吹的喇叭花遥相呼应,营造的氛围一团温馨,饱满的温情如人、如恋、如痴、如醉。在期待中《情鼠相依》诞生了,一阵赞美声中,迅速被朋友揽入怀中!
李金亭老师现场创作的《情鼠相依》。
著名画家郭传章弟子、诗人田俊江老师诙谐倜傥,他握笔沉思,灵感速来,落墨写意,廖廖几笔,一幅意境特别的小品成画,赢得大家一片褒扬。
田俊江老师现场创作的作品。 北京石景山区书协副主席、北京湖社画会会员杨平,书写不停。三尺纸、四尺纸、圆卡等,据情所为,狂放不羁,一幅幅“龙蛇”穿插争让,一条条连丝,择字相接,谋局布字,讲究传统,使诗意托着友情溢于纸上,印在心里,朋友情,离别苦,尽在不言中!
杨平老师现场创作的书法作品。
译文:题紫光园笔会
李增山
人人活神仙,个个丹青手。
情浓浓若何,胜过陈年酒。
在现场,中央新闻单位高级编辑、书画爱好者王小珍及刘刚先生说:“能参加笔会很高兴,能体会到知音相聚的喜悦,能看到书画友情的真挚。艺术家们的幽默,增添了雅集的和谐,如墨彩间的交融,给大家创造了美,也享受着美,妙哉!斯景。”刘纲先生即兴作诗一首:
笔墨乾坤
刘 纲
篆隶楷草皆华夏,笔歌墨舞风一襟。
何叹英雄无觅处,你我狂放自乾坤。
北京东城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王勇,再施拙笔,在圆卡上画出了他心心念念的海南:一棵古榕万种风情,几束芭蕉聆听着夜涛椰风,半泓碧水,映照出绿翠英红。正因为地域的美,使他的多幅具有海南元素的作品入选海南省文化馆、海口市美术家协会、澄迈县文化馆等举办的展览。

即兴一首诗,以舒胸怀:
七言 笔 会
王 勇
翰墨流觞谊满盈,丹青一笔俱关情。
云肪有鼠投机语,话醉南山不老松。
杨平老师将我的诗写成了书法。 这是我继5日在军区干休所参加完今年从海南返京后第二次笔会后,这次是第三次笔会。每一次的笔会都有别具一格的感受,也是相互磋商画技的良机。下午三点,大家终有一别,各自带着对远朋归国的温情和思念暂离了,也是来年再聚的开始。在心里,我们又萌生了一份共同的期待:明年!此时!不热不冷的初夏!

本人在参加军休所笔会上创作的作品。
本人在参加军休所笔会上创作的作品。
笔会现场一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