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碑林博物馆(随笔)
文/ 毋东汉
今日偶发奇想,去西安碑林博物馆游览。于是,我乘公交换地铁,兼步行,十点左右到了目的地。我倚老卖老就往里闯,工作人员要看身份证,我拿出老年公交卡搪塞。工作人员说须到售票处领免费门票。我从售票窗口出示公交卡,售票员只瞅一眼就递出个小卡片。我接过就走。
进门迎面是一个大亭,内藏《石台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整理他与孔子的对话,乃语录体散文名著。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四年(745)作序注释並书写,内容是宣讲孝悌之道。其极为珍贵,围观细究的人不少。我信步而行,继续参观。
碑林起始于北宋,至今九百多年,后成为碑石和古建筑群相映成辉的纪念馆,历任馆长有曹仲谦、康耀辰、武伯伦等人。现任馆长没有把他的照片和简历置于馆內,足见其高风亮节。
展室共七个,第一室为唐代刊刻的十二部儒家经典,约65万字,乃《开成石经》。第二室为清代康熙三年补刻《孟子》,共十七石,连同《开成石经》统称“十三经”。第三室为《仓颉庙碑》等东汉、先秦、隋、唐、北宋22石碑刻。第四室为宋元明清诗文书迹和图画地图石刻。《关中八景》《松鹤图》《黄河图说》《孔子像》等引起我极大兴趣。我尊崇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求人为我和孔夫子合影留念。第五室为宋元明清各代修庙、记功、拨田、瞻学、浚渠、葺城、官箴、格言为内容的碑刻,是研究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第六室为宋元明清代任询、董其昌、林则徐等人的诗文,其中林则徐的《游华山诗》诱人注目并拍照。第七室为清顺治三年刻陕西本《淳化阁帖》共十卷、145石,两面刻字入碑林。我边读碑边思忖,有多种感触,遂在《留言簿》上写道:“厚重的石头书,铭刻历史细节。”写完,被保安发现,他问我:“有八十岁没?”我回答:“八十三了。”他笑道:“身体好。”
我走马观花,粗阅浏览了七个展室,移步换景,欣赏了馆院内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还参观了石刻艺术展览和拓片商店,亲眼看到艺术家拓印全过程。我在雕刻的两个石羊之间坐下来,求人为我拍了一张《三羊开泰》,因为我不仅属羊,曾用名毋晓阳,何况我各方面力不从心,却有以羊代牛的犟劲。下午一点半,我出馆东门,踏上归途,沿城墙根,树阴下西行,由永宁门站乘地铁,到韦曲,在金锁子饸饹店吃了一碗羊血饸饹,然后乘公交回家,睡了一觉醒来写这篇流水账,美其名曰“随笔”。
2025-6-9-于樵仙居。
【附记】
这么多石刻铭牌,有文有诗有图有画,有功德姓名无数。现在看来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其研究价值珍贵,岂止价值连城。当初勒石时花费银子不少。其中不少人姓名是以血汗为代价,名垂青史的。我联想到,倘若有甲、乙两个人,甲在世得罪了有钱有权有势文人,虽当时老百姓从他获益,众星捧月般赞美他,在他去世后,谁有钱为他树碑立传?靠上述文人是靠不住的。乙在世得罪了老百姓,老百姓吃亏受害,乙却赢得达官贵人及其附傭文人的赞美,达官贵人们有的是钱和权,雇人为乙修庙塑像,老百姓不知底细,轻信讲解员信口雌黄,照样顶礼膜拜。公道吗?颠倒黑白伪造历史及历史虚无主义由此滋生。
2025-6-9-于樵仙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