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常学,山东省巨野县人,菏泽市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菏泽市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自参加工作以来,从事办公室文字材料工作,同时喜欢新闻、小说、散文、摄影,在市以上新闻媒体发表新闻60万字,有多篇新闻、小说、散文、图片获奖!
父亲的地排车
村里有六辆地排车,我们家就是其中的一户。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家有一辆地排车,就和现在有一辆路虎,奥迪差不多,农忙的时候,拉完自家的庄稼,父亲还将地排车借给那些没有地排车的左邻右舍,让左邻右舍尽快的将庄稼运回家里,把土杂肥运到地里。农闲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几个有地排车的兄弟们联合起来,给当时的供销社运送商品,那时候都叫拉脚的,供销社经营的一切商品,都是靠地排车拉回来的,因为那时候没有拖拉机,没有汽车等运输工具,地排车是那个时候唯一运送商品的工具。
其实,从县城供销社将商品拉回到公社供销社,是一件非常苦,非常累的活儿,但是,那时候这样的的活也要经过公社党委的审批,品行不好的人,不会让你干这活的,那时候的商品都是按指标供应的,供销社也不会把一地排车货物交给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但最根本的是拉脚这个活赚钱快,除上交生产队的管理费外,自己也赚一部分,比在生产队里干活要挣的钱多。
父亲购买了地排车以后,像得到宝贝似的,地排车条之间都卡上红色的塑料园片,车轴上用旧鞋底复在上面,再用铁丝系紧,生怕车轴生绣,车架子全是槐木的,而且还用桐油刷过,给人一种讲究的舒服感。
从我们公社到县城是45华里,每没去县城拉货,都是空车去,到县供销社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四十多里路,全靠两条腿,到指定地点根据发货单据装货,不但是光装货,货的数量要严格过目,来不得任何的马虎。装验货后,拿着回执单返回,有时候拉一千多斤的商品,地排车在沙石路上行走,车盘带在肩膀上,勒在肩膀上,一步步向着家乡的方向,汗珠子从脸上,从脊背上流淌,从公社供销社到县城,父亲用脚用排车丈量了不知多少趟!
有时候拉的货物比较重,其他的几个人都有去半路接车的,我们兄弟都小,不能去接车,后来母亲也跟着他们去接车,最远的接到仲山公社,多一个人拉车,就轻松了很多,在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去接过拉车,回来累的腿都走不动了。
拉货也不光从县城拉,也常去济宁,听父亲说最远的是从滕州从煤,拉一趟需要四夜五天的时间,天不亮就起床,自已带着窝窝头,有时候带着小米,有时候带着面,让开店的给加工做饭,累了就在路边休息一会,喝口水,继续前行。去济宁两三趟,父亲就能磨坏一双布鞋,一步步的艰难前行,是力量,是希望,更是一份沉重的责任!
拉脚是强体力活,也是一种技术活,过去不像现在有大型运输车辆,车大车宽,那时候一切全靠地排车。村里一个小青年加入了拉脚的队伍,也是第一次拉脚,而这次拉脚装的是瓷缸,装瓷缸可是技术活,小青年去问领队的二大爷,大爷,你教教我怎么装这些瓷缸啊,二大爷看了一眼小青年说:“教教教,你娶媳妇的时候怎么不让我教你啊。”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小青年的胞羞的通红,也不敢吱声,这时,父亲让小青年过来帮忙,教他如何装车,捆绑瓷缸,使小青年非常感激!
有一次,邻居借父亲的地排车去叫新婚的闺女回门,父亲将地排车借出去后,这时候,领队的二大爷嫌父亲外借地排车了,说有一趟好活要干,父亲没有去,二大爷带着其他几个人去拉货,他们回来时想走小路,结果是路坡陡,几个人都感觉身强体壮,不愿意两个人合伙一辆车一辆车的下,结果前面的四辆车越走越快,造成车毁人受重伤。从这件事以后,父亲常说,人家张嘴来借地排车,就是少挣趟车钱,也得外借,人不用谁啊。
在那个年代里,好多的商品都比较紧张,比好布,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布票,按布票购买布,没有布票,在供销社是买不到布的,一天的傍晚,父亲的地排车是从济车拉的布匹,到傍晚的时候,才到狼山屯大洼,十多里的大洼,父亲拉着地排车,一步步艰难的走着,二大爷他们几人有接车的,走的快,父亲走在最后面,也就是差六七百米,这时听到后面有人跟踪,父亲便停下来,用一只木棍顶着车杆,手里握着一根本棍,那两人走到车前,问父亲拉的什么,父亲知道不是好人,说拉的货,其中一个人说,这是布,说着,用尖刀割掉刹车绳,偷起一个布个子就要跑,父亲一看是抢劫,舞着手中的木棍,将两个偷盗人打偷,并招呼前面的二大爷等人快过来,几个人将小偷掴了起来。并报了派出所。父亲成为了那时候拉脚的英雄!
有时候,父亲拉脚回来,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吃的,我们兄弟都高兴好几天,但在那个时候,我们不知道是父亲一滴血一滴汗换来的,但是,在周围的小朋友的眼睛里,我们兄弟是最幸福的事。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拖拉机三轮车开始出现,地排车拉脚退出了历史舞台,父亲也从此不再干拉脚的活了,农忙的时候,地排车也成为左邻右舍拉庄稼的公用车。后来,父亲把地排车放车院子里的角落里,用塑料布盖好,生怕雨淋,这也是父亲的一种记忆。
父亲用那辆地排车拉了多少货物无法计算,父亲走了多少路无法计算,父亲流了多少汗水更无法计算,在父亲的地排车里,盛载着我们快乐的童年,父爱如山,是一种用任何言语表出来的情感!父亲离开我们多年,但父亲的爱比山更重,更宽厚,更伟大!
满常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