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残缺处绽放的生命之光——评陈艳丽诗歌《我的爱》
作者:富有
在陈艳丽的诗歌《我的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灵魂,在残缺与遗憾的底色上,用爱与坚韧绘就出一幅震撼人心的生命画卷。这首诗歌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却以质朴而充满力量的文字,直击人心,展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为我们呈现了一场关于爱、勇气与希望的精神盛宴。
诗歌开篇以“残缺/虽是一种遗憾/但也是一种力量”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这种对残缺辩证的认知,打破了人们对残缺固有的消极印象。在传统观念中,残缺往往与不完美、遗憾紧密相连,而作者却以独特的视角,赋予残缺全新的意义。残缺不再仅仅是令人惋惜的存在,它被转化为一种能够激发内在力量的源泉。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展现了作者思维的深刻性,更暗含着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正如断臂的维纳斯,其残缺反而成就了艺术史上的经典,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与赞叹。
在生活中,那些经历过残缺的人,往往能够在困境中挖掘出自身的潜力,实现自我超越。这种对残缺的重新诠释,为整首诗注入了哲理性的光芒。 紧接着,作者写道“它毁灭不了一个坚强的意志/和一颗慈父的爱心”,将笔触聚焦于个人品质与情感。坚强的意志是面对残缺时最坚实的盾牌,无论生活给予多少磨难,都无法将其击垮;而慈父的爱心,则是温暖而强大的力量,它承载着责任与担当。在这里,“慈父”的形象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角色,更是作者在困境中坚守与付出的象征。这种将个人意志与情感紧密结合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坚定与柔软。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正是凭借着坚强的意志和对家人、对生活的爱,在困境中砥砺前行,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作者通过这两句诗,巧妙地将个体的精神品质与诗歌主题相融合,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上苍垂怜我/让我拥有一支拐杖和一双坚忍的臂膀”,这一句诗充满了诗意与感恩之情。“一支拐杖”象征着生活给予作者的辅助与支撑,或许它代表着外界的帮助,也可能是作者在困境中找到的依靠;“一双坚忍的臂膀”则凸显了作者自身的力量与担当。在这里,作者将外在的辅助与内在的力量相结合,展现出一种理性与感恩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残缺,作者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去接纳,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力量。这种对生活的态度,不仅令人敬佩,更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在面对困境时,我们既要学会接受外界的帮助,也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我要用我所有的力量/支撑起一片天地/将我未来的希望/高高擎起”,这几句诗将情感推向高潮,展现出作者强烈的使命感与坚定的信念。“支撑起一片天地”,这是何等的气魄与担当!作者以一己之力,为自己、为家人、为未来撑起一片充满希望的天空。“高高擎起”的不仅是未来的希望,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这种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在困境的映衬下显得尤为珍贵。它让我们看到,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怀有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作者通过这几句诗,向读者传递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人们在困境中坚守希望,勇往直前。
诗歌结尾部分,作者以排比句“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呐喊。这几句诗铿锵有力,充满了自我觉醒与奋斗的豪情。它打破了人们对依赖的幻想,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总是期望能够找到依靠,寻求他人的帮助与庇护,但作者却清醒地认识到,真正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这几句诗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困难与力量关系的认知。它告诉我们,困难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我们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当我们选择坚强,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时,困难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作者通过这种充满力量的表达,展现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写照,更是对所有在困境中挣扎的人的鼓舞与激励。
从艺术手法上看,陈艳丽的这首诗歌语言质朴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直击人心。她以简洁明了的文字,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诗歌的结构紧凑,层层递进,从对残缺的认知,到个人品质与情感的展现,再到对未来的坚定信念,最后以豪迈的宣言收尾,形成了一个完整而富有逻辑的情感脉络。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如“拐杖”“臂膀”等意象,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我的爱》这首诗歌,不仅仅是作者个人情感与经历的表达,更是一首关于生命、爱与勇气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在残缺的生活中,只要拥有坚强的意志、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就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不抱怨、不退缩,以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挑战,用自己的力量创造美好的未来。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与困境,这首诗歌所传递的精神力量,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鼓舞着无数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我的爱
文/陈艳丽(原创)
残缺
虽是一种遗憾
但也是一种力量
它毁灭不了一个坚强的意志
和一颗慈父的爱心
上苍垂怜我
让我拥有一支拐杖和一双坚忍的臂膀
我要用我所有的力量
支撑起一片天地
将我未来的希望
高高擎起
我没有靠山,自己就是山!我没有天下,自己打天下!我没有资本,自己赚资本!这世界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我弱了,所有困难就强了。我强了,所有阻碍就弱了!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生活,你给我压.力,我还你奇迹。
【作者简介】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处女作《走在田野上》,发表在《1993中国诗坛》上。这篇作品曾多次获奖,2005年,被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和华夏学术杂志社编入《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学术卷,并荣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奖”。
2005年8月,荣获“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
1994年,诗作《爱情三部曲》《恋痕》等连续发表在《大陆爱情诗百家》上。同年,被中国诗书画研究院授予“百家爱情诗人”荣誉称号,并获得文学报刊编辑资格证书。
1998年10月,被吸收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2002年10月,荣获国际华文文学荣誉作家诗人卡:(编号:0207)。同时,被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文学艺术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由中国诗人报编辑出版的个人诗集《心灵的颤音》,被2007年中国作家创作成果报告组委会评为金奖,并提名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知名作家的称号。
2007年3月《温总理印象记》在报纸和网络上公开发表,并荣获国务院新闻办特殊嘉奖,同时赢得了新华社高度好评。2019年荣获中国文化建设委员会授予《国家文化建设贡献人物》奖等。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八十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老丫文苑 :创始人】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立即删除。183044397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