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最后说:“再这样持续下去,我们的文化真的会走向灭亡。……
“因此我要大声呼喊,救救我们的大学,救救中华文化,救救中华文明。”
我是最近才接触AI写作的。
今年二月初,我写了一首《调笑令·关税战》,小令挂出后,不到一袋烟工夫,就有一位朋友挂出来600余字的评论,从词意解读、艺术特色、总体评价三个层次详细作了评论。行文条理清楚、用词考究、论述专业,我正纳闷,这是何方神圣?朋友说了:这是豆包AI作评。
这是我第一次领教这AI的神奇!我说怎么我一挂出来,他就写这么长的评论?他不说我就奇怪。说了,就惊奇。这以后李逵李鬼难辨真假了。
出于好奇,我请AI写了一首《百合》绝句:“素瓣琼姿意自悠,不随桃李竞风流。静于幽处香盈袖,独守清贞韵满秋。”几秒钟就出来了,文字功夫在我之上。但诗中无“我”,都是套话,我是不会录入我的作品集的。
后来,我注意到,某君,因为对仗功夫不到家,平常总写绝句、竹枝词或词曲等,近来突然写律诗多了,还后缀长长的点评赞美。偶尔署名AI作品我才知道他突飞猛进的原因。
我想诗词创作是要有灵感的,需要勤于动脑,敢于创新,才能写出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作品。真正的诗词爱好者是不会用AI来进行诗词创作的。我一位老战友,从来不写诗,听说AI能帮忙写诗,他就用AI写了一首祝贺老伴生日,他读着觉得没有写出真情实感,让我帮忙改一改。我说这文字功夫我望尘莫及,格律、对仗都很好,改不了。不写诗的人,都觉得AI这东西害人,不能指望。我们可不能用它写作,从而来装门面!
我2月7日有《诗坛疯传豆包AI写作感吟》:
网络神奇尝豆包,瞬间写就显风骚。
诗词歌赋能求助,图片文章可代劳。
开卷选优防俗套,担心弄假怕招摇。
杞人纵有忧天意,怎辨魔高道更高。
我担心AI作品泛滥。尽管我的话影响甚微,请允许我接着上面那个帖子喊一声:诗友们!为了诗词的纯洁,我们一起抵制AI写作吧!
(AI在别的领域的应用不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作者简介
吴世干,湖北黄陂人,学诗20年,还在学习中。主张写出别人不翻工具书就能读懂的正能量作品;努力创作不同于前人、不同于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作品。有诗作《苔花集》四卷。现任武汉未名诗社名誉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