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岁月留痕》
(自传)连载
第五十一章:负重前行中的精神栖居
2013年的时光,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写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也绽放着温暖而坚韧的光芒。这一年,生活给予我诸多考验,却也让我在困境中收获了别样的感动与成长。
我的姐姐在2007年因脑血管病永远地离开了我。想起小时候,家里一贫如洗,父母没什么文化,整日为生计奔波。姐姐作为家中长女,主动承担起照顾我们的责任。那时家里粮食紧张,每次吃饭,姐姐总把仅有的小米饭拨到我碗里,自己啃着难以下咽的窝窝头。我想读书,父亲不同意,是姐姐偷偷把攒了许久的鸡蛋拿去换钱,给我买本子和铅笔。她总说:“弟啊,你好好读书,以后出人头地,姐就高兴。”姐姐离开后,这份空缺成了我心中难以愈合的伤口,时常在夜深人静时隐隐作痛。
而我的孙女在这一年已经四岁。回忆起她四岁那年,在幼儿园里就是一颗耀眼的小明星。那时的她,天生就有艺术天赋,舞蹈、唱歌、表演样样出色。每当幼儿园有演出,她总是被老师委以重任,站在舞台最中央领舞。她扎着可爱的小辫子,穿着漂亮的演出服,随着音乐翩翩起舞,脸上洋溢着纯真灿烂的笑容,像一只灵动的小蝴蝶。老师们都对她宠爱有加,常常把她抱在怀里,夸她聪明又乖巧。如今,虽然岁月流逝,但她对艺术的热爱从未减退,依然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看着她一步步成长,我这个做爷爷的心中满是骄傲与欣慰,仿佛看到了生命中最美好的延续。
家庭的变化在这一年也尤为显著。儿子出于对我们养老的考虑,提议在江南购置新房。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油田300栋小区时,便被那里的环境深深吸引。正值春节前夕,小区里挂满了大红灯笼,物业还精心布置了彩灯,处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氛围。道路两旁的树木被修剪得整齐美观,楼房排列有序,环境清幽宜人。可当得知房价需要40多万时,我瞬间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儿子结婚后,我的积蓄早已所剩无几,面对如此巨额的房款,我满心都是无奈与抗拒。我常常在夜里辗转难眠,眉头紧锁,不知该如何是好。
然而,亲情和友情的力量在此时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儿子坚定地对我说:“爸,有钱就有人,有人就有钱。咱们一起奋斗呗!”他的话语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我心中的阴霾。亲朋好友们也纷纷伸出援手,马市长毫不犹豫地从工资存折里取出2万支援我,他握着我的手说:“拿着,先把房子的事解决了。”老乡徐春年也热情地说:“三哥,买吧,没问题,我支持你!”儿子的朋友们也主动借钱给他。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东拼西凑,终于签下了购房合同。但好事多磨,原住户一时无法搬走,我们足足等了半年才搬进新家。从原来55平的旧房子搬到101平宽敞明亮的新居,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可随之而来的债务,却像一座大山,压得全家人都喘不过气来。为了尽快还清欠款,全家人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爱人拿着微薄的1000多元退休金,还坚持在外打工,每天早出晚归,累得腰酸背痛;儿子和儿媳只要有时间,就去摆摊卖货,无论严寒酷暑,从不间断;我也努力节省每一笔开支,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就这样,22万的欠款8个月就还上了。我如释重负。起码在朋友亲属那里没有失信。那段日子虽然艰难,但一家人团结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力量。
家庭的重担远不止经济上的压力。二哥的脑血管病愈发严重,已经瘫痪在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看着他痛苦的样子,我心疼不已。我每月都要用有限的稿费为他买药、帮衬生活,尽可能地有时间就回去探望他。弟弟与后老伴的关系也十分紧张,三天两头就发生争吵。每当接到弟弟的电话,听到电话那头传来激烈的争吵声,我的心就揪成一团。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他们发生矛盾,我都会立刻赶到他家调解。无数个夜晚,我在寂静的街道上匆匆赶路,路灯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疲惫和焦虑笼罩着我。但看到二哥在我的照顾下稍微舒适一些,看到弟弟和后老伴在我的调解下暂时和好,我又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血脉相连的亲情让我无法对他们的困境视而不见。
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我始终没有放弃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或许是因为童年时期的经历,让我对知识和文字有着格外深厚的情感。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父母都没什么文化,母亲虽然支持我读书,但也无能为力。父亲更是不理解读书的意义,每次我提出买书的要求,都会遭到他的一顿责骂。记得有一次,我攒了好久的零花钱,终于买到了一本梦寐以求的作文书,满心欢喜地拿回家,却被父亲发现,他大发雷霆,一把夺过书摔在地上,还大声呵斥我浪费钱。那一刻,委屈的泪水夺眶而出,我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捡起被摔得皱巴巴的书,心里暗暗发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有很多很多的书。是姐姐的鼓励,让我在艰难的求学路上坚持了下来,她虽已不在,但这份对知识的渴望早已深深扎根在我心中。
如今,我终于有了实现梦想的能力。走进书店,那浓郁的油墨香扑面而来,一排排整齐的书架就像知识的宝库,等待着我去探索。我在书架间徘徊,精心挑选每一本书籍,就像一个寻宝人发现了珍贵的宝藏。每当我把一本本新书带回家,小心翼翼地摆进书柜时,心中都充满了喜悦和满足。现在,我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籍,有记录中国现代史的厚重典籍,让我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有经典的文学名著,带我领略不同的人生百态;还有许多关于写作和摄影的专业书籍,帮助我提升自己的技能。闲暇时光,我喜欢坐在书房的窗边,泡一杯浓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书页上,我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忘却了生活的烦恼和疲惫,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汲取着前行的力量。
也正是在这一年,我多年来记录老石油人故事的心血,凝结成了32万字的著作《百味人生》。这些故事的主人公,都是我身边平凡而又伟大的老石油人。油田退休的王长荣、李玉堂老师傅,他们痴迷于根雕艺术,把一块块普通的树根,经过精心雕琢,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朱老师热衷于收藏石头,每一块石头在他眼中都有着独特的故事和价值;郭启和老师则用画笔描绘生活,用色彩勾勒出美好的瞬间。还有福玉彩厂退休的杨师傅、社区退休的林师傅,他们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依然发挥余热,主动为社区居民修理门锁、疏通坐便,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奉献精神。最让我敬佩的是吉林油田老干部孙英琦,他“退而不养”,凭借着自己的热情和毅力,建起了金秋俱乐部,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的好去处。在俱乐部里,老人们唱歌跳舞、下棋聊天,充满了欢声笑语,这里成了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我被他们的故事深深打动,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他们的点点滴滴。当《百味人生》出版后,在油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看到自己的文字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更让我惊喜的是,油田出版的《油海浪花》收录了我的十几篇稿件,这对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
搬到300栋小区后,生活还为我带来了一份珍贵的友谊。因为孙女能歌善舞,我结识了冯书民老师。那是在一次小区的文艺活动中,我看到一位背着专业摄影器材的人,正专注地拍摄舞台上的表演。我走上前去,和他攀谈起来,发现我们都对摄影有着浓厚的兴趣。就这样,我们成了志同道合的摄友。此后,我们经常相约一起外出摄影,有时去郊外拍摄美丽的自然风光,清晨的露珠、傍晚的夕阳,都被我们收录进镜头;有时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穿梭,捕捉人间的烟火气息。每次孙女有活动,我和冯老师都会提前做好准备,带着相机和摄像机,像专业的摄影师一样,认真地记录下她在舞台上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活动结束后,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坐在一起,分享拍摄的成果,冯老师还会和我交流摄影技巧,我们一起讨论如何构图、如何运用光线,在交流中,我们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厚。这些与摄友相伴、为孙女记录成长的时光,成了我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之一,让那些艰难的日子也变得温暖而有意义。
201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也是收获满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在生活的困境中挣扎过、在家庭的重担下疲惫过,但我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那些温暖的亲情、珍贵的友情,还有文字和摄影带来的快乐与满足,都让我坚信,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只要心中有光,脚下有路,就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而姐姐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爱与鼓励,永远是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光,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来之不易的幸福。(未完待续)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闻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