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扣儿,扣紧了我的思绪……
蔺峰喜欢带着女儿去老城区的书店,那里总是堆满了整齐的商品盒,仿佛时光在这里停滞。父女俩常常坐在角落里,分享着彼此的故事。有一次,女儿指着一本书上的图案问:“爸爸,这是什么?”蔺峰笑着回答:“这是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他用简单的语言向女儿解释着那些复杂的绳结背后的意义,而女儿则认真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在一次文学活动上,蔺峰的作品《行走的粉笔》获得了“杰出文学成就奖”。他站在领奖台上,手捧奖杯,心中却想起了奶奶为他缝制的中式衣裳。他感慨道:“文学就像一根绳儿,它把我们每个人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就像中国结一样,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断开。”台下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而蔺峰的目光却投向了远方,仿佛看到了奶奶慈祥的笑容。
蔺峰喜欢在闲暇时编织一些简单的中国结,虽然手法远不及奶奶那样娴熟,但每一根绳儿在他手中都充满了情感。他常常告诉自己:“这些绳结不仅仅是装饰,它们承载着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根。”他把编好的中国结挂在书房的墙上,每当看到它们,他都会想起那些与奶奶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夜晚,蔺峰坐在书桌前,翻看着自己的散文诗集《沁雨声》。他轻声读着其中的一段:“一个手一个口,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构建一个命运共同体。”他相信,通过文字的力量,可以将这种家国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窗外的月光洒进来,映照着他专注的神情,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这一片宁静之中。
蔺峰的生活简单而充实,他用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思考与感悟,用行动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他常说:“中国扣、中国结,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他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将这份精神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者:蔺峰
2025年06月07日
作者简介:
甘肃兰州,西北师大会计学、省委党校经管学毕业。青春岁月,知青年代,青春年华,贺兰军魂。以笔为友,以诗会友。作品见诸于省市党报、高校新闻网、校报、校刊,省、市级及国内知名网络平台。并有获奖。作品有诗歌,散文,论文。篇数千章,字数百万。题材广,视角新,与三观同韵,与时代共鸣。著有散文诗集《沁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