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诗韵中洞察人性:评郭京宜《拙言画像》
作者 富有
在文学的广袤天地中,诗歌常常以其独特的韵律和深邃的意象成为映照人类灵魂与社会万象的镜子。郭京宜的《拙言画像》正是这样一部别具一格的诗集,它以400首画像诗为载体,精心勾勒出人性的复杂轮廓,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善恶美丑、生活的百态炎凉以及人生的智慧哲思,宛如一部用诗行撰写的人性启示录。
人性的多元刻画:深度与广度的交织
郭京宜在《拙言画像》中展现出了对人性深刻而敏锐的洞察力,其刻画的人性具有令人惊叹的多元性,从多个维度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光谱。诗集中既有对人性美好一面的歌颂,如 “我助人人送心香,人人助我心花放。心心向善美心象,向善心心吐芬芳”,描绘出一幅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心怀善念的和谐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人性中善良与温暖的力量,这种力量如同心香弥漫,能够传递美好,塑造美好的心灵形象 。
又有对人性弱点和丑恶的无情揭露。像 “别人之长她嫉妒,比已之短不舒服。小看自己人变丑,自我形象打折扣”,直白而犀利地指出嫉妒这一人性弱点对人的毒害,它不仅让人内心失衡,还会扭曲自我认知,贬低自我形象。还有 “唯我独尊人不尊,骄傲自大像根针,扎了一些人的心,刺伤了自己的魂”,将骄傲自大的人性丑态比作伤人伤己的针,生动地展现出这种不良品性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对他人心灵的伤害,到对自身灵魂的损害,无一不深刻地揭示了人性丑恶面的危害。
从广度上看,诗集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和人性表现丰富多样。有生活中常见的 “软柿子”,他们 “没有尊严没底气。失去尊严会被欺,没有底气遭拿捏”,这类人物的刻画反映出社会中弱势群体在面对欺凌时的无奈与悲哀;还有 “势力眼” 任杏,“俯视穷人不顺眼,仰视富人红了眼”,将社会上以贫富和权势为标准来区别对待他人的现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使读者仿佛能看到这类人在不同人面前截然不同的嘴脸。再如 “叨叨狂”,“没有主见意茫茫。家事心事叨叨讲,没人捧场泪两行”,这一形象的塑造让我们看到生活中那些缺乏主见、过于依赖他人关注的人的生存状态。通过对这些形形色色人物的人性画像,诗集几乎涵盖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性格的人群,全方位地展现了人性在不同环境和背景下的种种表现,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仿佛在诗中看到了身边人的影子,甚至是自己的某些特质。
人生智慧的诗意表达:哲思与劝诫的融合
《拙言画像》不仅仅是对人性的简单描绘,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这些智慧以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宛如一盏盏明灯,照亮读者的人生道路。在为人处世方面,诗人提出 “结好人脉三大点:说话,闻者喜欢;做事,观者点赞;做人,识者想念”,简洁明了地阐述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要素,从说话的艺术到做事的态度,再到做人的品格,为读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导。这种诗意的劝诫并非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生活实际,让读者易于理解和接受。
在面对生活困境和人生抉择时,诗集也给出了深刻的哲思。“逆境,心旗如画。闲境,心笔绘画”,教导人们在逆境中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将逆境视为一幅独特的画卷,用坚强的心志去描绘;在闲适的时光里,要善于用心灵之笔去勾勒生活的美好,珍惜平淡日子中的点滴诗意。又如 “睡前静心不想事,醒来悦心想美事。珍惜那不期而遇,看淡那不辞而去”,传达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告诉人们要学会在睡前放下烦恼,以平和的心态迎接新的一天,对于生活中的意外之喜要心怀珍惜,而对于那些失去的人和事,则要学会看淡,不被过去的遗憾和失落所束缚。
在追求人生目标和价值方面,诗人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人生做好三件事:踏实做好今天事,模拟想好明天事,预先规划未来事”,这三句话层层递进,强调了立足当下、展望未来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只有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件眼前的事,同时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这种对人生规划的诗意表达,既有前瞻性,又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不禁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
艺术特色:质朴语言与深刻意象的结合
《拙言画像》在艺术特色上独树一帜,其质朴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语言方面,诗人摒弃了华丽雕琢的辞藻,采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语言进行创作。如 “冲动之时是魔鬼,搬石砸天逞神威。冷静之后变成龟,后悔莫及枉流泪”,用 “魔鬼”“搬石砸天”“龟” 等形象生动、直白通俗的表述,将冲动的危害和冷静后的懊悔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种质朴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无论是文化程度高的读者还是普通大众,都能轻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含义,让诗歌的思想更容易走进人们的内心。
在意象运用上,诗集则展现出深刻而丰富的一面。“心歌心旗不可少。心画有旗心空飘,心花吐香人灵巧”,这里的 “心歌”“心旗”“心画”“心花” 等意象构建起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内心世界。“心歌” 象征着内心的愉悦和积极的情绪,“心旗” 代表着坚定的信念和意志,“心画” 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想象和追求,“心花” 则体现出内心的美好与灵动。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将抽象的内心世界具象化,让读者能够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感受到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每一位读者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对这些意象进行独特的解读。
此外,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也把握得恰到好处。虽然没有严格遵循传统诗歌的格律,但在诗句的排列和押韵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的节奏和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如 “缘分是首心之歌,光听不唱就错过。双方合唱这首歌,感恩相遇莫蹉跎”,诗歌的节奏明快,押韵自然,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音乐般的美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社会意义与价值:启迪心灵,反思人性
《拙言画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当下社会的种种现象和人性的复杂,促使读者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进行深刻的反思。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人性的弱点和丑恶往往更容易暴露出来。诗集通过对人性的刻画和对人生智慧的阐述,提醒人们要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善良和正义的底线。
同时,这部诗集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诗中所倡导的互助互爱、宽容理解、积极向上等价值观,如同一股清泉,能够滋润人们的心灵,缓解社会中的矛盾和冲突。当人们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美好的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时,整个社会的氛围也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角度来看,《拙言画像》以诗歌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为载体,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诗中蕴含的对人性的思考、对人生智慧的总结,与中国传统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理念一脉相承,体现了对人生价值和社会道德的追求。同时,诗人在创作中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和个人独特的感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魅力。
郭京宜的《拙言画像》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诗集。它以人性为主题,通过多元的刻画、诗意的表达、独特的艺术特色以及深远的社会意义,为读者呈现了一部丰富多彩的人性画卷和人生智慧宝典。这部诗集不仅能够启迪读者的心灵,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还能引导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追求美好的人生。它是诗歌艺术与人性思考的完美结合,在当代文学的星空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值得每一位热爱诗歌、热爱生活的读者细细品味。
郭京宜近照
作者简介
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处女作《走在田野上》,发表在《1993中国诗坛》上。这篇作品曾多次获奖,2005年,被中国文化传媒出版社和华夏学术杂志社编入《中国学术大百科全书》学术卷,并荣获“中国当代优秀学术成果奖”。
2005年8月,荣获“世界华人文化研究中心”授予“国际优秀创新学术成果”金奖。
1994年,诗作《爱情三部曲》《恋痕》等连续发表在《大陆爱情诗百家》上。同年,被中国诗书画研究院授予“百家爱情诗人”荣誉称号,并获得文学报刊编辑资格证书。
1998年10月,被吸收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2002年10月,荣获国际华文文学荣誉作家诗人卡:(编号:0207)。同时,被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荣誉称号。
2006年7月荣获首届“中国文艺杰出成就奖——文学艺术金奖”,并被授予“中国文艺终身成就艺术家”荣誉称号。由中国诗人报编辑出版的个人诗集《心灵的颤音》,被2007年中国作家创作成果报告组委会评为金奖,并提名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华民族知名作家的称号。
2007年3月《温总理印象记》在报纸和网络上公开发表,并荣获国务院新闻办特殊嘉奖,同时赢得了新华社高度好评。2019年荣获中国文化建设委员会授予《国家文化建设贡献人物》奖等。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八十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照片由侯玉田提供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吉林名人名企研修院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沈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