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嘉元,原藉浙江东阳人,生于1940年,现为中国国宾礼艺术家,中国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创作研究院付院长。原总后勤部军人俱乐部美术工作室任主管、一级美术师。京北画院顾问。曾任东阳市书画院顾问。北京神州书画研究院理事兼创作部主任。 2017年在家乡东阳设有“嘉元艺术馆”。
国画创作,继承传统与发展。讲究用笔、用墨、用颜色;工笔和写意结合,并把有些书法艺术的元素融入绘画中。
方法和造型以自然为师,接触、观察自然,创作山水、人物、花鸟画。因喜欢画荷花,以《和蓮堂》为斋名。
书画和现代刻字作品多次入选参加国际、全国、全军、中国书画报巡展并获奖,其中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等多家博物馆收藏、刊碑、发表及收入精品专辑,曾作为礼品赠送新加坡领导人等,部分作品成为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作品。 2022年作品入选《当代书画家全书》。
2023年作品入编《国家收藏·当代书画名家名录》。国画作品:30000元一平尺。部分作品被中国国宾礼特供(外事)中心收藏。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八字箴言,在李嘉元先生的山水画作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他跋涉于山川之间,将真山真水的视觉震撼与心灵触动,尽数转化为创作的宝藏。“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也是他积累素材的真实写照。凭借这份积淀,他提笔作画时,便能做到意在笔先,无论是描绘溪山行旅的悠然诗意,还是勾勒云上山巅的雄浑壮阔,都能以娴熟的骨法用笔,精准捕捉山水的精气神,再辅以精妙的随类赋彩,使每一幅作品都成为气韵生动的典范。


李嘉元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是其作品充满生命力的源泉。在他的画中,溪泉似在飞奔跳跃,白云如在翩然起舞,鸟鸣仿佛诉说着动人的故事,这些灵感的迸发,皆源于他对自然的无限深情。他深谙中国画写生的精髓,不拘泥于物象的外形临摹,而是以写意之笔,夸张自然物象的特征与意趣,展现生活的个性与特点。从一石一树的精妙构思,到一山一水的磅礴气势,每一处画面都充满意趣,苍茫而又浑厚,这得益于他对生活的深入体验与感悟。



李嘉元先生认为,对景写生并非简单地照搬物象,而是要萃取大自然的精华,在感悟与取舍间,构建出富有感染力的画面。那些能够触动他心灵的景物,都被他巧妙地定格在画布之上,飞瀑与小溪相映成趣,老树与茂林共生共荣,山石小径承载着岁月的故事,每一笔都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蕴含着深厚的精神内涵。

李嘉元先生笔下的荷花千姿百态、造型优美、风韵雅致、情趣生动,他的每一幅作品似乎都在追求诗的意境,让观者仿佛于无边的想象中身临其境,真可谓“画内蕴诗意,荷中藏风骨。”他正是通过情感与笔墨的交融创作出了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荷花作品。先生的作品大多以水墨入画,黑白对比、层次分明、干湿浓淡总相宜。艺术来源于生活,常到荷塘旁静坐,与塘中的荷花“对话”,用大自然的诗情画意不断启发着自己的创作灵感。




李嘉元先生对笔墨的运用堪称一绝,画梅时,先生以苍劲老辣之笔勾勒枝干,恰似书法中的篆籀笔法,古朴厚重,尽显岁月沧桑;新枝则用灵动活泼的行草之笔,轻盈流畅,展现出蓬勃生机。花瓣以点厾之法绘就,浓淡相宜,或疏或密,将梅花的娇艳与坚韧刻画得入木三分。画兰讲究笔法的飘逸与灵动,兰叶以中锋用笔,如 “写” 字一般,每一笔都蕴含着 “永字八法” 的神韵,撇捺之间尽显潇洒风姿,且叶片的穿插疏密有致,体现出一种节奏之美。竹子的绘制对用笔要求极高,以中锋为主,画出挺拔的竹竿,节节分明,彰显其坚韧不屈;竹叶则用侧锋横扫,如疾风骤雨,笔势凌厉,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远近、向背关系,营造出竹子的立体感与空间感。画菊时,花瓣的描绘细致入微,以细腻多变的笔法表现其卷曲、舒展之态,或工笔细描,或写意挥洒,皆能传达出菊花的神韵。
画品如人品,人品亦画品。先生淡然地挥写着大自然,表达着心灵所向。
(文/田野)
欢迎点赞留言,喜欢老师作品随时留言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