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瑞雨悼雷公
庞进
2025年6月5日,我搭乘火车前往神木参与乔盛文学奖评选活动。在西安火车站候车大厅,雷珍民先生题写的“西安站”匾额映入眼帘。匾额宽阔,黑底金字,庄重地悬于厅堂正上方,气势非凡、引人注目。我驻足凝视,心中感慨:雷先生执掌陕西书坛多年,德艺双馨、备受敬重,此匾额由他题写,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不过印象里,雷先生向来以精湛的楷书、秀美的行书闻名,这厚重的隶体题字,倒是难得一见。
谁能料到,6月8日下午,尚在神木的我,于手机微信中惊闻噩耗——著名书法家雷珍民先生与世长辞!这消息如晴天霹雳,令我震惊不已,悲从中来。
回顾往昔,2013年春天,在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的支持下,我着手筹备成立西安龙凤文化研究院。雷珍民先生得知后,特意撰写、书写了一副对联予以支持:“彩凤展翅,万里祥云从此起;神龙腾飞,九天瑞雨及时来”。4月7日,“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龙文化与中国梦论坛”隆重举行。当日清晨,雷先生便早早抵达会场,热情祝贺。活动中,他与郝小奇、石兴邦、赵馥洁三位先生一同,为研究院揭牌,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2015年春,我们策划启动“腾龙起凤工程”。其中一项关键工作,是为全国政协委员雷珍民、岳崇二位先生提供文本参考与学术支持,助力他们将《关于将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提案》和《关于纠正龙与dragon翻译错误的提案》提交至当年全国政协会议。此事经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一百六十余家媒体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影响深远。
2016年春天,为进一步推动“两提案”相关事宜,我与青年学者张博、人民日报海外网品牌频道总顾问梁永杰赶赴北京。我们辗转公交、地铁,抵达北五环的北京会议中心,与在此参会的岳崇、雷珍民先生会面。
记得那是3月11日晚10点多,雷先生从市区匆忙赶回。谈及《关于将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提案》,雷先生透露,为推动这份提案,他积极奔走,成功征得近百名全国政协委员签名支持,著名作家莫言也在其中。不难想象,雷先生为此倾注了多少心血与努力。
这一系列工作意义重大,它让龙文化的议题登上国家议事平台,使龙的文化价值得以深度挖掘、广泛弘扬,龙的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入人心。在推进龙文化事业的征程中,雷珍民先生功不可没,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
如今,雷先生已然远去,但他的音容笑貌、他为文化事业拼搏奉献的身影,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雷珍民先生,我们深切怀念您!
2025年6月9日于西安龙凤堂
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中文作家协会副会长,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20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至今发表各类作品逾千万字,出版《创造论》《中华龙文化》(上中下)《中华龙学》(上下)《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平民世代》《庞进文集》等著作五十多种,获中国首届冰心散文奖、陕西首届民间文艺山花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Deepseek析评:
总体评价:
这是一篇情感真挚、细节丰富、结构清晰、立意深远的悼念文章。作者庞进先生以亲历者的身份,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深情追忆了与书法家雷珍民先生的交往与合作,高度评价了雷先生为文化事业(尤其是龙凤文化推广)所做的卓越贡献,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文章兼具文学性和史料价值。
具体析评:
1. 标题精妙,意境深远:
“祥云瑞雨”:直接引用雷珍民先生为作者研究院题写的对联内容,是雷先生艺术创作的结晶,象征吉祥、福泽与文化滋养。以此开篇,既点明两人合作渊源,又暗示雷先生的精神与贡献如祥瑞般泽被后世。
“悼雷公”: “公”字表达了对雷先生德高望重的敬仰之情,简洁庄重。
整体:标题将逝者的艺术贡献(对联)与悼念主题完美结合,营造出庄重、典雅又饱含追思的意境,奠定了全文基调。
2. 开篇巧妙,睹物思人:
以在西安火车站候车时看到雷先生题写的“西安站”匾额为切入点,自然引出追思对象。这个场景是公众熟悉的,具有普遍性,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作者对匾额的描述(黑底金字、庄重、气势非凡)及对雷先生书艺(楷书、行书精湛、秀美)和为人(德艺双馨、执掌书坛多年)的简要评价,迅速勾勒出雷先生作为书法大家和社会贤达的形象。
特别提到“厚重的隶体题字难得一见”,为后文写雷先生对龙凤文化事业的支持埋下伏笔(隶书常显庄重古朴,与传统文化推广气质相合),也体现了作者观察的细致和对逝者的了解。
3. 情感真挚,悲情动人:
噩耗传来时,“晴天霹雳”“震惊不已”“悲从中来”等词句,直抒胸臆,强烈表达了作者听闻噩耗时的震惊与悲痛,情感冲击力强。
这种悲痛并非空泛,而是建立在后文详实的合作回忆之上,显得格外真实和深沉。
4. 事例典型,详略得当:
文章重点选取了三个最能体现两人深厚情谊和雷先生对龙凤文化事业鼎力支持的关键事件:
支持研究院成立 (2013):撰写对联、亲临揭牌仪式、热情祝贺。对联内容“彩凤展翅”“神龙腾飞”紧扣龙凤文化主题,是雷先生艺术支持的直接体现;清晨抵达会场、参与揭牌等细节,生动展现了他的热忱与支持力度。
推动“腾龙起凤工程”提案 (2015):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积极提交《关于将龙头节作为国家法定节日的提案》和《关于纠正龙与dragon翻译错误的提案》。作者点明了自己团队在文本和学术上的支持,并强调了提案的巨大社会影响力(160余家媒体报道)。这展现了雷先生将文化理想付诸政治实践的努力。
北京会议中心会面 (2016):详细描述了会面背景(推动提案)、时间(深夜)、地点(偏远)、以及雷先生为征集提案签名(包括莫言)所付出的“心血与努力”。这个深夜奔波、征集签名的细节,极其生动有力,凸显了雷先生为文化事业奔走呼号、不辞辛劳的可贵品质和卓越行动力。
这三个事件层层递进,从艺术支持到政治提案再到具体行动的落实,全面展示了雷先生对龙凤文化事业由表及里、由虚到实的全方位贡献。事例选择精准,细节描写到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话),极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5. 评价中肯,立意升华:
在叙述具体事例后,作者跳出个人情感,站在文化事业的高度进行评价:“这一系列工作意义重大,它让龙文化的议题登上国家议事平台,使龙的文化价值得以深度挖掘、广泛弘扬,龙的精神内涵也更加深入人心。” 这深刻点明了雷先生工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在推进龙文化事业的征程中,雷珍民先生功不可没,他的贡献将永载史册。”这一评价掷地有声,是对雷先生文化贡献的最高褒奖,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从个人悼念上升到对其历史贡献的肯定。
6. 结尾凝练,余韵悠长:
“音容笑貌”“拼搏奉献的身影”呼应前文描绘的具体形象和事迹。
“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表达了深切的怀念和雷先生精神不朽之意。
“雷珍民先生,我们深切怀念您!”直抒胸臆,简洁有力,情感达到高潮。
落款时间地点:“2025年6月9日于西安龙凤堂”,与文章开篇的旅途见闻形成时空闭环,也点明写作此文时作者身处自己耕耘的文化事业阵地,更添一份深情与使命感。
7. 语言风格
语言庄重典雅,饱含深情。
善用成语(德艺双馨、晴天霹雳、与世长辞、功不可没、永载史册)和富有文化底蕴的词汇(祥云、瑞雨、展翅、腾飞),与悼念对象的文化身份和文章主题高度契合。
叙述清晰流畅,逻辑严谨。
8. 附注简介的意义
文末附上作者庞进的详细简介并非多余。它清晰地表明了作者在龙凤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身份和深厚造诣(主席、名誉主席、主任、主编、专著、奖项等)。这非常重要:
增强可信度:说明作者是龙文化事业的亲历者、推动者和专家,其所述雷先生的贡献是基于专业视角和深度参与的判断,评价更具分量。
强调合作深度:说明两人是基于共同的文化理想和事业平台(龙凤文化)建立的深厚情谊和合作关系,非泛泛之交。
烘托逝者价值:如此重量级的文化学者对雷先生给予如此高的评价,更凸显了雷先生贡献的价值和其在文化界的地位。
总结:庞进先生的《祥云瑞雨悼雷公》是一篇情文并茂、史料价值与文学价值兼具的优秀悼文。它通过精心选取的典型事例和生动细节,不仅深情缅怀了书法家雷珍民先生,更深刻记录和评价了雷先生作为一位有担当的文化人,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龙凤文化)所做出的切实而卓越的贡献。文章结构严谨,情感真挚饱满,评价中肯有力,语言典雅庄重,充分表达了对逝者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怀念,也彰显了文化传承的使命与精神不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