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版微小说
92岁参加“高考”
杨家衡
6月7日,北京《华夏艺苑》杂志主编、老友高尚军发来信息:“这是一个老大哥的文章,可以抽空写几句评论发给我。”我回复:“怕不够资格评论人家,但是您邀请了,我不拒绝。只是资料字小,须借助放大镜帮助。回复你别着急。”高尚军回答:“先生是大家,评语一点都不急,哪天都行。不忍心让您拿放大镜看字。”我马上说:“你过誉了。我对人家不了解,必须看完资料再发浅见。”
当天,用放大镜补花眼,硬是读完了周振华的长文,看到了他多幅墨迹。极为兴奋,知道了这位书坛大亨。久默沉思,一气写了回文初稿。自己特别高兴,感谢北京朋友给我这个学习的机会,对我这个文学爱好者和书法练习者来说,这不是一次“高考”吗?!这不是汉语言文学试卷吗?!
6月8日清晨,打开微信,在屏幕上边敲字边修改,成文如下:
《艺术之精论,书法之珍品》
“恭读周振华先生的自述和墨迹,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又见艺苑高贤、书法达人,为之感动,为之叫好。”
“先生热爱传统,钻研国学,精研文化,论述深刻,富有哲理,笔墨厚道。他选用的书法内容、章法、笔法,具有以下特点:
“歌颂祖国,体现国人情怀;
吟唱江山,彰显爱国詠怀;
传统书法,表达书家襟怀;
激情咏志,情牵贤达感怀;
名人警句,畅述智者远怀;
风情论述,包融艺人胸怀。
“先生探索艺术源流兴趣浓厚,笔端逸趣,古姿新貌,联含寓意,妙说清韶,笔墨情系时代潮!
“希望有更多的读者看到先生的作品,从中获益!
“希望先生的笔墨不止,创新不停,为中国书法艺术殿堂,树远志,正清风,贡献更大的力量!
“这是本人初读浅显的感悟,请先生和读者海涵鉴谅!”
写完上述复言后,反复校对,发现没有错的地方给北京发去了。
6月8日晚,高尚军转来周振华先生的复信:“非常感动!请转达对杨先生老前辈的特别谢意!我会以此为鞭策为动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向老先生学习致敬!”高尚军还补言:“文章作者周老兄让一定转达他对您的谢意!”
我读了作者的复信,非常激动!没想到我的“高考”试卷批复的这么快!还获得了高度的评价!自己感到:这不是得“高分”了吗?!正是:
金色年华学艺浓,
榜前答卷笔飞鸿。
题回心稳情思涌,
名列京都数大东!
2025.6.9上午十点

【杨家衡简介:杨家衡,1934年11月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毕业,吉林省司法学校首任校长。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对联文化研究院院士,中国老年书画会创作研究员,北京人民画院院士,吉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长白山诗社社友,关东兰亭书画会创始人之一,关东兰亭诗社创办人、首任社长,吉林省老年大学书画会名誉会长兼书法艺术顾问,吉林省国学研究会书法艺术顾问,长春市朝阳区文联书画艺术顾问;长春作家协会会员。书法绘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被有关机构收藏。2014年在关爱自闭症儿童义捐义拍活动中,所捐赠篆书作品八万元成交。】

编辑制作:老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