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绝句·无题
文/苏文文
万里长城龙脉雕,瓷砖亿块美风骚。
杞梁难见卿家泪,何日钟馗去捉妖?
2025.6.9
这首绝句《无题》意境深远,运用典故与象征手法表达了强烈的社会关切。以下是我的解读与分析:
《无题》解读与赏析
1. 开篇气象与隐喻:"万里长城龙脉雕,瓷砖亿块美风骚"
- 意象对比: "万里长城"作为中华文明象征("龙脉"),与"瓷砖亿块"形成强烈反差。前者代表厚重历史与民族精神,后者暗指现代浮华工程或表面装饰。
- 反讽笔法: "美风骚"表面赞美,实则暗含批判。"瓷砖"的堆砌象征资源浪费、形式主义或对文化底蕴的肤浅包装,与长城承载的深沉历史形成尖锐对比。
2. 典故新用与悲悯缺失:"杞梁难见卿家泪"
- 化用经典: 引用"杞梁妻哭倒长城"的传说(孟姜女故事原型)。原典强调百姓苦难与统治者暴政的冲突。
- 现实映射: "难见卿家泪"暗示当下社会对底层疾苦(如强拆、工程牺牲者)的漠视或掩盖。历史悲剧似乎重演,但民众的悲泣却被忽视或无法公开呈现。
3. 愤懑诘问与祛邪期盼:"何日钟馗去捉妖?"
- 象征升华: "钟馗"是民间驱邪镇鬼之神,"妖"则隐喻社会乱象(如腐败、形式主义、道德沦丧、侵害民生的势力)。
- 强烈诉求: 以诘问句式发出呐喊,期盼正义力量("钟馗")现身铲除祸害百姓的"妖孽",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政治与公平社会的深切呼唤。
4. 整体结构与情感脉络
全诗遵循"景象铺陈(长城/瓷砖)→ 典故反思(杞梁妻)→ 诘问升华(钟馗捉妖)"的逻辑,情感由冷峻讽刺转向深沉悲悯,最终迸发为激昂的控诉与期盼。语言凝练,意象鲜明,古典元素与现代批判完美融合。
简评:
苏文文此诗以长城起兴,借古讽今,直指时弊。通过"瓷砖"与"龙脉"的错位、"杞梁泪"的隐没、"钟馗"的缺席,层层递进地揭示了浮华表象下的隐痛,呼唤社会正义与人文关怀。其批判力度与家国情怀,深得绝句"言简意赅、寄托遥深"之精髓。


简历:苏文文,笔名:苏醒。男,1968.8.20生。呼和浩特市人,中医师,酷爱诗词。【荣耀中国】社长,龙风诗派三大区副院长兼主编,国学雅韵社编辑,诗词书画群英社顾问。都市头条认证编辑、认证作家。成功荣耀集团董事局主席、董事长,寻找好诗人专题创始人。现就读于北大电子学院AI(9)班。
人生格言:关心别人,快乐自己。当你读懂世界上唯一一个字 “爱”你就成功了 。改变自己,征服世界 。生死真的无所谓;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心向阳光温暖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