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敬人民的领袖毛泽东(外一篇)
付荣
今日,我们怀着无比崇敬与深情,迎来毛泽东诞辰日。在历史长河中,毛主席如巍峨灯塔,照亮中国革命与建设之路,其思想精神深深烙印在中华儿女心中。
毛主席坚守“不搞特殊化”的原则,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艰苦朴素。他那件补丁叠补丁的睡衣一穿20多年,接待外宾时穿着带补丁的袜子,还幽默提醒“家丑不可外扬”;对毛岸英要求严格,让其脱下苏军制服,上“劳动大学”等。这些小事彰显了他廉洁奉公的伟大人格。
毛主席一生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他带领人民赢得民族独立和解放,创建新中国,又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他关心群众疾苦,深入基层调研,从延安时期与农民交谈,到新中国成立后关心百姓衣食住行,都体现出对人民的深情厚谊。

每当读到毛主席的事迹,老百姓既心疼又肃然起敬。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我们应反思是否坚守艰苦朴素精神,是否能像毛主席那样时刻心中有人民、不搞特殊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虽已离世,但他清廉、无私奉献、奋斗的一生,是后人的典范和党员干部的镜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我们要以毛主席为榜样,传承弘扬其精神,不忘初心,廉洁奉公,艰苦奋斗,让毛主席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光芒。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向毛主席致敬。人民永在,他的生命永生,其思想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奋勇向前。

悬壶半世纪,医心写华章
——记中医师潘富荣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一位医者,他以七十余载的人生阅历和五十余载的医路历程,书写着对中医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坚守。他,就是潘富荣。
潘富荣于 1952 年 8 月 29 日出生,岁月的车轮见证了他从青春年少到白发苍苍,却从未停歇对中医的探索与追求。他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的职称。这一身份,不仅仅是对他学术水平的认可,更是他开启救死扶伤之旅的金钥匙。
毕业后,潘富荣就职于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石油矿区职工医院。在那里,他初涉医坛,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和纷繁复杂的病症,他虚心求教,刻苦钻研。每一位患者的病历都是他学习的教材,每一次诊疗都是他积累经验的机会。他在病房中穿梭,在诊室里忙碌,用自己的双手为患者减轻痛苦,用自己的智慧为患者带去希望。

2000 年,由于时代的变革和个人发展的需求,潘富荣有偿解除了劳动合同。这一决定,并非是他医路的终点,而是他另一段辉煌征程的起点。2001 年,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对中医事业的坚定信念,开启了自己的诊所。在那小小的诊所里,他既是医生,又是护士,更是患者的知心朋友。他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仔细地为患者诊治,用最精湛的医术和最温暖的关怀,赢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好评。那三年,他的诊所成为了社区里的健康港湾,无数患者在他的悉心照料下恢复了健康。
2005 年,蓬溪天仁医院慧眼识珠,聘请潘富荣为中医门诊部主任。他将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管理智慧带到了新的岗位上。他不仅注重自身医术的提升,还积极培养年轻医生,带领整个门诊部不断发展壮大。他组织学术讲座,分享自己的诊疗心得;他开展病例讨论,激发大家的思维火花。在他的努力下,蓬溪天仁医院中医门诊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2013 年,安居新安医院向他抛来了橄榄枝,聘请他为门诊部主任兼副院长以及门诊部中医。他再次踏上新的征程,迎接新的挑战。在安居新安医院,他参与医院的管理决策,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他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医科室建设和服务提升的建议,并亲自付诸实践。他增设了特色中医诊疗项目,引进了先进的中医诊疗设备,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他的努力,不仅让医院的中医门诊量大幅增长,也让更多的患者感受到了中医的魅力和疗效。
2016 年,遂宁市珺珉医院聘请潘富荣担任院长。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又一高峰。他深知,作为院长,不仅要关注医疗技术的提升,还要注重医院的整体运营和管理。他积极改善医院的就医环境,加强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在他的带领下,遂宁市珺珉医院逐渐发展成为一家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中医特色更是成为了医院的一张亮丽名片。

潘富荣在中医领域的造诣深厚,尤其是对中医内科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疾病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特的治疗方法。他认为,胃肠道和肝胆是人体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时,他注重脾胃的调理,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念。他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或健脾益气,或消食导滞,或疏肝和胃,或清热利湿,总能精准地找到病因,对症下药。对于肝胆疾病,他深入研究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肝脾同治”“肝肾同源”的治疗思路。他运用中药方剂,调节肝脏的气血阴阳,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同时注重肾脏的滋养,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在五十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潘富荣始终秉持着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的态度。他深知,医生的每一个诊断、每一个治疗方案都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因此,他对待每一位患者都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用心去感受他们的痛苦,用爱去给予他们关怀。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患者有需求,他总是随叫随到。他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为患者加号看病,只为了不让患者多等一刻。他的诊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这些都是他医者仁心的最好见证。
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潘富荣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他平时认真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关注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他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与同行们交流经验,分享心得。他还订阅了大量的医学期刊和书籍,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他不断接受新思想、新理论,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己的诊疗水平。他常说:“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挖掘出其中的瑰宝,为人类健康造福。”
五十余载的医路历程,潘富荣见证了中医事业的兴衰荣辱,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他是一位平凡的医者,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自己的双手,为无数患者撑起了一片健康的天空;他用自己的爱心,诠释了中医“大医精诚”的深刻内涵。如今,已过古稀之年的潘富荣依然坚守在临床一线,他的身影依然忙碌在诊室和病房之间。他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一直为患者看病,这是我的使命,也是我的幸福。”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患者前行的道路;他更像一棵大树,为患者遮风挡雨,庇佑着他们的健康与安宁。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潘富荣将继续在中医的世界里砥砺前行,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
作者简介

付荣,男,1952.8.29出生,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曾在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中石油矿区职工医院工作。退休后,2005年被蓬溪天仁医院聘请为门诊部主任,2013年被聘请为安居新安医院门诊部主任、副院长,门诊部中医。2016年被聘请为遂宁市珺珉医院院长,对中医内科胃肠道疾病和肝胆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中医各科疾病有极深的造诣。
(声明:文字美图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联系我们删除等处理。)
《西部作家村》散文·小说创作联盟
顾问:吉狄马加,王宗仁,车延高,阿来,龚学敏
艺术顾问:张咏霖,刘代明
主席总编:詹仕华
副主席副总编:涂国模
常务主席: 王贵川
主编执行主席:程欣文
执行副主席: 李义忠,余楷茂,周克勤,贺杰,钟若菱,陈锡挺,鲁小月,珺羽
秘书长:李义忠,余楷茂(常务)
本期编审:鲁小月
本期执编:钟若菱
特邀编委:李发模(贵州),刘炳琪(湖南),张开翼(宁夏),张新平(湖北),赵南成(广东),陈俊(安徽),陈词(辽宁),罗盟(成都),贺罡(四川),吕雄文(西藏),贾文华(黑龙江),雪野(甘肃),韩志君(吉林) ,熊亮(江西)
编委:谭金强,孔令华,胡锐,高万勇,孙金莲,商丘,宋健,唐鸣,归途,唐成光,李传斌,钟斌,万刚
策划:平原
编审: 涂国模,鲁小月
业务总监:珺羽
法律顾问:张华彬律师
每周一、三、五出刊。
千里马的草原,大树生长的沃土。用虔敬之心,铸造文学攀登之路!
来稿者,请点关注《西部作家村》,了解作品采用情况。
该公众号是纸刊《作家村》和《西部散文诗人》的选稿平台。作品应是原创首发,和授权本平台独家原创发表(投稿即视为作者授权,版权归作者,使用权归本平台)。请勿一稿多投。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拒绝抄袭涉黄。文责自负,文章不愿修改者,请说明。
投稿请附作者个照或相关照片,作者200字简介。文章在《西部作家村》发表后,作者应积极主动转发,扩大影响;投稿两周未被采用者,可自行处理。
即日起,凡投稿本公众号的作者,作品在本平台刊发后,根据阅读量等情况,将有机会推荐到上述刊物,和党报副刊发表。
稿费:主要来源打赏。刊稿第七日后打赏不再统计;第八日按打赏的50%以微信红包发给作者(加主编微信),50%作为平台运营费用。
投稿邮箱:
诗歌:xibuzjc@sina.com;
散文: xibuzjc@sina.com;
小说: xbxiaoshuojia@sina.com。
投稿者,请加微信群“B《西部作家村》稿友群”,便于联系选稿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