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高考

唐增虎(山东)
十载寒窗今亮剑,众生上阵试刀锋。
才高八斗千章涌,艺博诗山育凤龙、
莫道读书多寂寞,只缘有识露骄容。
荣登金榜亲朋盼,更待扶摇耀祖宗。
《七律·高考》解析
文/唐增虎(山东)
此诗以高考为切入点,展现学子寒窗苦读后的决胜时刻,融合个人抱负与家族期望,语言豪迈而情感深沉。以下从意象、情感、艺术手法三方面解析:
一、意象运用与主题表达
“十载寒窗今亮剑”
“寒窗”象征学子长期艰苦的求学历程,与“亮剑”的锋芒形成对比,凸显厚积薄发的张力。
“试刀锋”以兵器喻考场较量,呼应“千军万马过龙门”的竞争意象。
“艺博诗山育凤龙”
“诗山”比喻知识积累如高山,而“凤龙”代指杰出人才,体现教育“育英才”的崇高目标。
“荣登金榜”“耀祖宗”
直指传统科举文化中“光宗耀祖”的价值观,反映高考在当代社会仍承载家族期望。
二、情感层次与精神内核
自信与豪情
颔联“才高八斗千章涌”以夸张笔法写学子才思泉涌,展现考场自信。
颈联“莫道读书多寂寞”转折,强调知识赋予的底气,消解苦读的孤寂感。
家国双重期许
尾联“亲朋盼”“耀祖宗”将个人成就与家族荣辱绑定,暗含传统宗族观念。
三、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
如“才高八斗”对“艺博诗山”、“千章涌”对“育凤龙”,体现律诗格律之美。
虚实结合
实写“寒窗”“金榜”,虚写“骄容”“扶摇”,增强诗意感染力。
典故化用
“扶摇”典出《庄子·逍遥游》,暗喻学子平步青云之志。
总结
此诗以高考为镜,既照见学子“十年磨一剑”的拼搏,又折射传统功名观与现代教育的交融。尾联的殷切期盼,与“春风桃李遍八荒”异曲同工,传递出对教育公平与成才路径的乐观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