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自 渡
文/路等学(甘肃)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以命运的谶语叩击人心:“晚年不是悲哀,而是自渡。生命的后半程,你要成为自己的屋檐。”当霜雪悄然爬上鬓角,当岁月将繁华酿成琥珀,我们才终于读懂——人生本是孤舟行于沧海,唯有学会自己执掌船桨,在时光的惊涛骇浪里奋力摆渡,方能抵达灵魂深处那片澄明的港湾。
自渡,是与孤独签订和解的契约,将寂静淬炼成生命的诗行。暮色四合时,温热的茶水在杯底氤氲,那是深夜惊醒后自己斟满的慰藉;晨光未熹处,药瓶的轮廓在指尖摩挲,那是病痛袭来时唯一的依靠;电话挂断后的余音里,煮沸的茶烟袅袅升起,氤氲出无人言说的牵挂。这些看似荒芜的时光碎片,实则是生命馈赠的珍贵火种,照亮我们向内探寻的幽径。孤独不再是禁锢心灵的枷锁,而是一场与自我的隐秘对话。我们在寂静中拆解岁月的褶皱,在独处时触摸灵魂的纹理,如同翻阅一本镌刻着年轮的古籍,逐字逐句破译生命的密码。当与孤独达成和解,我们便拥有了抵御时光侵蚀的铠甲,在独处的天地里,静听内心的回响,感受生命最本真的律动。
自渡,是为身心筑起一座坚固的城池,在岁月的侵蚀中守护生命的尊严。肉身是承载灵魂的圣殿,亦是晚年生活的基石。年轻时我们总以为健康是取之不尽的宝藏,直到生命的后半程,才懂得每一次规律的作息都是对岁月的温柔抗争,每一次舒展的筋骨都是与时光的无声博弈,每一口温热的羹汤都是给生命的深情告白。而心灵的栖居之所,更需要精心修缮。将往事的尘埃轻轻拂去,把执念的枷锁逐一解开,以清风明月为友,以诗书雅乐为伴。挥毫泼墨时,让心绪在宣纸上流淌;抚琴弄弦间,任灵魂在旋律中翱翔;展卷阅读时,随思绪在文字里驰骋。如此,即便岁月在脸上刻下沟壑,内心依然繁花似锦,不惧风霜。
自渡,亦是为生命备好抵御风雨的行囊,以从容之姿应对岁月的无常。积蓄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堆砌,而是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温柔底气——它是清晨煎药时袅袅升起的安心,是调养身心时不必仓促的余裕,是在生活泛起涟漪时,能让自己安稳停泊的港湾。小疾缠身时,这份积蓄化作一剂良药,让我们能安心调养,静待身体的自愈;而当生命遭遇难以逆转的惊涛骇浪,它给予我们的不是与命运对抗的执念,而是泰然接受的豁达。我们终将明白,有些旅程终有终点,与其在无力回天时徒增挣扎,不如怀着释然之心,将一切交还于自然,让生命以最本真的姿态,完成最后的谢幕。
人生如逆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摆渡人。尤其是在生命的后半程,当曾经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伞渐次收拢,唯有自己成为巍峨的屋檐,方能在人生的风雨中岿然不动。与孤独和解,是灵魂的觉醒;守护身心,是生命的坚守;积攒底气,是现实的从容。这三者交织成晚年最坚实的归途,亦是每个人毕生修炼的生命哲学。当我们真正参透自渡的真谛,便能在时光的洪流中,笑看潮起潮落,静赏云卷云舒,以丰盈的内心和坚韧的姿态,书写属于自己的壮阔诗篇,让生命在岁月的淬炼中绽放出最璀璨的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