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军《岁月留痕》(自传)连载
第50章
岁月交织的悲欢
东北的春总是来得迟缓,四月的风掠过榆树虬曲的枝桠,才将枝头的嫩芽轻轻唤醒。窗台上的丁香花苞攒着劲儿生长,香气若有若无地飘进屋子,我站在江北百栋楼的阳台上,望着巷口那辆银灰色轿车缓缓驶来。两岁的小孙女早早就把脸贴在车窗上,肉乎乎的小手拍打着玻璃,碎花外套上的小熊图案跟着晃动,奶声奶气的“爷爷”穿透晨雾,让我眼角的皱纹都盛满笑意。
这般温馨的日常背后,藏着一家人咬牙向前的坚韧。儿子在江南滨江物业的工作从早忙到晚,儿媳在单位也是兢兢业业,可生活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在工作之余寻找出路。暮色初临时,他们就推着装满货物的小车,匆匆赶往夜市摆摊。盛夏的东北,空气里闷得能拧出水,摊位上方的灯泡在热浪中摇晃,成群的蚊虫围着他们打转,叮得手臂和脖颈满是红包。儿子一边擦拭着额头不断滚落的汗珠,一边耐心地给顾客介绍商品;儿媳则麻利地打包、收款,即便衣衫被汗水浸透贴在背上,也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
而我的爱人王秀兰,虽已退休,却也在为这个家拼尽全力。天还没亮透,她就已经赶到早市,在卖大饼子的摊位前忙碌。滚烫的铁锅腾起白烟,她熟练地揉面、擀皮、翻面,面团在她布满老茧的手中变成金黄酥脆的饼子。遇到人手不够的小吃摊,她二话不说系上围裙帮忙掌勺,翻炒时火苗窜得老高,油烟熏得人睁不开眼,她却只是眯着眼继续忙碌。东北的冬天,寒风如刀割,她的手指被冻得通红发肿,却依然坚守在摊位前,帮着摊主招呼客人、打包食物。有次我劝她歇一歇,她只是笑着摇头:“多挣一分,日子就能宽绰一分。”看着她在熙熙攘攘的市场里穿梭的身影,我既心疼又敬佩,岁月的风霜压不垮她,反而让她愈发坚韧。
家族的病痛如同挥之不去的阴霾。二哥李明贵曾是化肥厂的职工,厂子倒闭后靠着烧锅炉每月挣1500元勉强糊口。可脑血栓缠身后,他走路时身子不自觉地向左倾斜,每挪动一步都要扶着墙,手掌在墙面上蹭出一道道灰白的痕迹。我攥着微薄的编辑稿费,每月偷偷给二哥汇款。去邮局的路上,我总要反复确认汇款单上的字迹,生怕被人看见。弟弟的遭遇同样坎坷,35岁的爱人因心梗离世后,他在感情路上屡屡受挫,如今又被脑梗折磨得右手颤抖,连端杯水都成了难事。
生活的重担压得人喘不过气时,爱人王秀兰成了我最坚实的依靠。那天傍晚,我望着存折上不多的积蓄,犹豫着说:“咱现在住上楼房了,可爸妈还在大九号大青沟的土坡上……”话没说完,她就握住我的手,粗糙的掌心带着常年劳作的温度:“老人为咱们辛苦了一辈子,这责任必须扛到底。”起坟那天,北风卷着沙尘掠过三岔河的旷野,她接过我颤抖的铁锹,带着亲友小心清理遗骨。每一块沾着泥土的骨殖,她都仔细擦拭干净,装进特制的小棺材。两万多的墓地费用,对我们来说不是小数目,可她从没皱过一次眉。下葬时,她捧着鲜花轻声说:“爸、妈,以后这里就是新家了。”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什么是风雨同舟的深情。
这份情义也延伸到了她的家族。爱人娘家的侄男侄女们婚丧嫁娶,我总是忙前忙后,像操持自家孩子的事一样上心。她的两位聋哑哥哥虽然不会说话,却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我的情谊。每次来松原,他们总会用独特的节奏叩响房门。推开门,他们明亮的眼睛里满是笑意,双手快速比划着,虽然语言不通,我却能从他们热切的眼神、有力的手势中感受到浓浓的牵挂。临走时,我往他们口袋里塞钱,他们总会红着眼眶紧紧抱住我,喉咙里发出含糊的声音,用力拍打着我的后背。这份跨越无声世界的情谊,比任何言语都更加真挚动人。
夜深了,榆树的影子在月光下轻轻摇晃,小孙女在里屋发出均匀的呼吸声。这些年的悲欢离合,像老电影的片段在脑海中一一闪过。病痛带来的伤痛,被亲情的温暖慢慢治愈;生活的艰辛,让家人之间的羁绊愈发深厚。我望着窗外的夜空,忽然懂得:生命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相互扶持的时光里,藏在孙女甜甜的笑声中,藏在爱人温暖的手掌间,藏在无声却炽热的牵挂里,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未完待续)
李明军,笔名文实。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
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公开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等著作,目前第四本新闻著作正在出版中。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