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全国二卷)摘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昨夜闲潭梦落花”“我欲因之梦吴越”“铁马冰河入梦来”……梦往往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我们也常常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梦,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梦,以行动实现自己的梦。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将梦赠予他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梦,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乡愁,是镌刻在骨子里的忠诚,更是激荡于时代浪潮的使命。它常常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我们的感受和期冀,为我们打开更浩瀚的天空。
从千年诗行里的魂牵梦萦,到烽火岁月中的铁骨铮铮;从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抛头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到热爱祖国、建设祖国、挥洒汗水、砥砺前行的科技精英和劳动模范......无数人的美好梦想,在历史长河中次第绽放,感动中国,也感动世界,最终汇聚成照亮民族复兴之路的璀璨星河。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唐代诗人张若虚笔下飘落的花瓣与流淌的江水,构成了时间流逝的具象隐喻。既饱含对自然时序更迭的怅惘,也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哲思,在物我两忘的境界中感悟生命的渺小与宏大、短暂与永恒。诗人在春江月夜下的叹息,是游子心中永不褪色的乡愁。江畔的落花随波远去,恰似漂泊异乡的游子,梦里的一草一木、一颦一笑,都凝结着对故土的深情眷恋。这份乡愁不是脆弱的独白,不是无病的呻吟,而是生命对根脉的深情回望。无论行至何处,故乡永远是心底的牵挂,是支撑我们穿越风雨的力量源泉。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唐代诗人李白以月光为舟,载着盛唐气象驶入吴越山水。在这场超现实的梦境里,李白将盛唐文人特有的浪漫气质与昂扬精神推向极致,虚实交错间探寻着理想与现实的平衡。既是对天姥山奇妙风光的瑰丽想象,也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凝望,更是诗人冲破现实樊篱、追寻精神自由的浪漫宣言,彰显出一个天才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永恒追寻。镜湖里的粼粼波光,倒映着天姥山的巍峨雄奇,是对自然山水的礼赞,也是诗人精神世界的诗意投射,更暗含着“安社稷、济苍生”的报国宏愿。
“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诗人陆游在风雨交加的寒夜进入梦境,驰骋疆场,将诗歌梦境推向新的高度,升华为炽热的家国情怀。垂暮之年的诗人,“尚思为国戌轮台”,在梦境中重回金戈铁马的战场,不顾衰老之躯,满怀激昂斗志,以“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赤诚,将生命的全部热情奉献给国家。这个充满张力的梦境,不再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而是将个体生命与国家命运紧紧相连,奔涌着为国戌边的报国热情。
陆游这份爱国情怀,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永恒的光芒,曾激励无数人以身许国,守护着祖国河山。从“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到“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的左宗棠,再到“若要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杨度......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歌,也诠释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爱国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是守护祖国大好河山的执着。
三位诗人,三重梦境。张若虚教会我们珍视生命的每一个瞬间,以诗意的眼光感悟世界;李白激励我们在困境中坚守理想,永葆探索未来的勇气;陆游则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应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责任担当。三个“梦”,构成了中国文人精神的三重境界,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梦。
中国梦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而是五千年文明积淀的必然回响,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和汗水浇灌的希望之花,也是幸福源泉。“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它扎根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长于十四亿人民勠力同心的奋斗之中。
当今社会,家国情怀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愿将这三个“梦”赠予所有胸怀梦想的人,因为这不仅是中国诗歌的精神密码,更是激励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永恒力量。它指引着我们在新时代的浪潮中,既要仰望星空、追寻理想,更要脚踏实地、担当使命,满怀豪情为国建功立业。
筑梦之路,需要每一个人踔砺奋发,躬身力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追逐“禾下乘凉梦”,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天眼之父”南仁东,二十余载跋山涉水,让中国天文昂首望向苍穹;敦煌女儿樊锦诗,扎根大漠五十余载,守护千年文明;云南山区女中校长张桂梅,以“只要活着,就去送考”的信念,用燃烧生命的方式,为2000多名山区女孩照亮高考之路......他们以平凡之躯,撑起千年梦想,铸就非凡事业,用实际行动证明:实现中国梦,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奋斗。
我要送给每一个怀有梦想的人一句话:“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人生的意义在于奋斗。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只有永葆开拓进取的勇气,在时代的浪潮中勇担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坚守梦想,逐梦前行,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让我们将爱国之情化作报国之志,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我深知,每一份微小的努力,都是构筑中国梦的基石;每一个追梦的身影,都在为民族复兴的画卷增添绚丽色彩。当十四亿份梦想汇聚成时代的洪流,我们终将见证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千年梦想绽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2025年6月7日写于莲城耘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