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者/袁沛清
一位单亲母亲,38岁那年就独自带着8岁的女儿生活,不说含辛茹苦,也历经了很多女人没有经历过的酸楚。为了让女儿不受父亲出走的影响,她以全部的母爱来呵护她成长。
女儿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非常优秀,是标准的学霸。高考以当地理科状元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核物理专业,毕业后又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从事研究工作。
女婿也是上海的学霸,年纪不大,就已经是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了。他们有一个四岁的儿子,上海的爷爷奶奶在美国照顾了两年,今年6月回上海去了。一个主要原因是女儿和他们处得不好,经常吵架。曾经担任上海厅级干部的爷爷一怒之下带奶奶回去了,还说再也不来美国受罪了。
无奈之下,女儿、女婿多次给她电话求援,让去芝加哥帮他们带孩子。她退休后单位返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心情也很好。考虑到女儿的处境,最后下定决心到了美国。但在这里的每一天都很难过,人生地不熟倒是其次,主要是女儿、女婿几乎很少和我交流。
他们早出晚归,回家只想睡觉,周末不是在家睡觉,就是电脑或手机,只有她一个人忙孩子忙家务,好像就是他们雇来的保姆,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在家里他们享无论吃水果还是喝饮品也不会问问妈妈是否也需要。因为他们自己的缘故造成了偶尔的剩饭剩菜,那绝对是妈妈一人全包。在家里他们的行为全是对的,妈妈即使再看不惯也不可以做任何点评,因为在她们眼里妈妈就是一个没得见识和水准的老太婆。到了假期,他们带上孩子出去度假,让妈妈一个人留在家里。她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到底是美国改变了他们?还是独生子女都是这个德性?
女儿、女婿的收入不错,还经常给非洲穷人捐钱。她几次提醒他们说:舅舅、姨妈家在河南老家农村,生活艰苦,你们给非洲黑人捐钱,是否也可虑资助这些亲人一点?女儿女婿的回答让她震惊:非洲穷人更需要帮助。帮自己的亲戚不是慈善,没有意义……
真不明白女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无情无义,冷漠得不可理喻!是她家庭教育失败了吗?如果说是文化不高,不会教育子女,那么女儿的公公、婆婆,一个是政府官员、一个是同济大学教授,怎么他们的儿子也是如此?国庆那天,亲家在电话中说:你辛苦了,大家都被独生子女害了。让他们自己请保姆,你回来过你自己的日子,别理他们了……
亲家的话有道理,但妈妈于心不忍。
回忆那年高考,我在高校外面悄悄守候三天,一心祈祷女儿考试顺利;收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晚上,女儿搂着她泪流满面地说:妈妈,这些年您太辛苦了。我以后有出息、有能力一定要好好报答您的……那时她是多么的开心,觉得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女儿的话,让她觉得这个世界没有黑夜……可是,当女儿已经有了出息的今天,妈妈的内心却历经从未有过的伤痛。她是否还记得她说过的话?是否记得妈妈为她所做出的一切?
妈妈如此深爱自己的女儿,她爱妈妈吗?
这位母亲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位母亲的追问,而是一代中国人的纠结,更是做人上不可泯灭的问题。而这样追问和纠结,都需要两代中国人来回答……
袁沛清,男,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宜川县人,毕业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留学于日本大学。曾在西安市人民政府工作,历任中国驻外使领馆外交官、中国翻译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翻译协会副主席、陕西省高级职称评审、陕西省中日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等职。出访数十个国家,出版有《日本博览》《希特勒精神分析》《母子像》等。
乙巳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