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溆浦,空气里浮动着焦躁的热意。高考第二日的考场外,家长们攥着冰镇的矿泉水瓶,目光穿过警戒线,在一中校门口来回游移——此刻的每一分钟,都像被按下了慢放键,连风里都裹着滚烫的期待。
上午11点15分,距离最后一科考试结束还有45分钟。一中校门口"潇湘悦读·为梦护航"、同心公益组织、溆浦自愿者协会、溆浦义工联、“红色溆浦”雪峰山旅游政协委员工作室等献爱心组织在第一中学考点校门口,摆放几十箱包装清新的矿泉水,志愿者们把水一箱箱拆开摆放在两边长桌上 ,水面倒映着志愿者额角的汗珠,却比阳光更透亮。
"同学们,出来接杯水!"穿着红色文化衫的志愿者举着指示牌,声音里浸着蜜。他们中有退休的语文教师,有出版社的编辑,还有刚放暑假的大学生来自于各行各业——这些自称"爱书人"的志愿者,今夏的身份是"送水人"。
一瓶水的温度,藏着整座城的牵挂
"阿姨,这水是冰的吗?"一名扎着马尾的女生小跑过来,发梢沾着考场里的闷热。志愿者小陈立即拧开瓶盖,递到她手心:"刚从冷链车拿的,凉丝丝的,小心别冰着。"女生喝了两口,忽然红了眼眶:"我妈妈早上五点就来排队,说要给我送冰水,可考点不让家长进......"她吸了吸鼻子,把水瓶举到眼前:"您看,这包装上有'加油'两个字,和我妈写在我铅笔盒上的一样。"
这样的对话,在三个小时的送水时间里重复了上百次。志愿者们发现,考生们接过水的动作各有不同:有的行个队礼,有的小声说"谢谢",还有的把水贴在发烫的脸颊上,再郑重地揣进书包。而在家长群里,一张照片正在刷屏——一位白发爷爷踮着脚,把水递给考完数学的女儿,女儿转身扑进他怀里,两人的影子被阳光拉得很长,重叠成一片温柔的海。
书香里的浪漫:那些藏在瓶贴上的心意
仔细看这些矿泉水,瓶身贴着定制的便签纸,墨迹未干的小楷写着:"笔锋所至,心之所向""愿你合上笔盖的刹那,有侠客收剑入鞘的骄傲""今天的汗水,都是未来翻书时的星光"。这些句子,出自潇湘悦读文化研究会的会员之手——他们中有作家、诗人,有中学语文名师,还有坚持二十年写读书笔记的老读者。
"我们不想只送一瓶水,想送一份精神的力量。"研究会这次活动的发起人向芳瑾老师抚着瓶贴,眼里有光。作为一名深耕于地方文化领域十多年的文化工作者,她记得自己当年高考前,班主任在他课本里夹了张纸条:"你读过的书,都在等你。"如今,她想把这份"被文字托举"的温暖传递下去。"这些孩子,从小到大读了那么多书,此刻最需要的,是让他们想起——那些在书页间相遇的星光,从未离开过他们。"
一场双向的治愈:我们都在为青春护航
下午2点,最后一箱水分发完毕。志愿者们坐在台阶上休息,忽然听见考场里传来欢呼声——考试结束的铃声响了。人群如潮水般涌来,又很快散去,只留下满地的空瓶,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
"姑娘,能帮我拍张照吗?"一位穿旗袍的母亲拉住志愿者,手机里是她女儿刚考完试的样子,额前的碎发沾着汗,却笑得像朵向日葵。"我刚才给她发消息说'别怕,外面有叔叔阿姨给你们送水',她回我'妈,你们当年高考时,是不是也有人这样等过你们?'"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原来爱真的会轮回啊。"
致追光的你:你看,人间值得
暮色渐浓时,研究会的志愿者们在考点外挂起了一块小黑板,上面写着:"今天的你,为梦想拼尽全力;明天的你,终将站在更辽阔的地方。我们在这里,等你们的好消息。"路过的考生驻足拍照,家长轻轻擦拭眼角,连路过的保洁阿姨都放慢了脚步,对着黑板念了一遍又一遍。
高考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那些藏在矿泉水里的温度,写在瓶贴上的诗行,人群中默默的守望,都是这个夏天最动人的注脚。正如潇湘悦读文化研究会在活动海报上写的:"我们相信,每一滴为梦想流过的汗,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酿成照亮前路的星光。"
此刻,考场里的少年或许正翻看着书本,或许在和同学讨论最后一道题,或许在给远方的朋友发一条"稳了"的消息。而我们知道,无论结果如何,这个夏天,他们都曾被一群爱书人温柔托举过——那是文字的温度,是文化的力量,是整座城对青春最深情的告白。
少年,请继续向前吧!你笔下的每一个字,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你走过的每一步,都有无数素未谋面的人,在暗处为你点亮灯盏。
待你合上笔盖的刹那,必有捷报随风而来——毕竟,你读过的书,爱过的人,流过的汗,都不会辜负这场盛夏的奔赴。
金榜题名,未来可期。我们,等你凯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