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放映为村民,爱国教育谱新篇 ——记西新桥村义务放映员于景友
在文安县滩里镇西新桥村,有这样一位令人钦佩的热心村民,他就是62岁的于景友。多年来,于景友在北方胶合板中心左各庄经营着一家机械制造修理厂。凭借着自身扎实精湛的技术,他为本地及外地的胶合板厂提供高品质的胶合板制造设备以及专业的维修服务。在业内,他的好口碑口口相传,客户们对他赞誉有加,生活也在他的努力经营下愈发红火。
富裕起来的于景友,心里始终装着乡亲们。在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潮中,他深切地意识到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这些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绝不能被遗忘和丢弃。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以及充分的调查了解,于景友决心从宣传教育方面着手,为广大村民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心动不如行动,于景友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10万余元,购置了一整套电影放映设备。其中,那台日本进口的九成新老式电影放映机尤为显眼,他还亲自动手制作了配套支架等物件。同时,他精心挑选了《地道战》《地雷战》《苦菜花》《智取华山》《渡江侦察记》《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多部革命战争题材的老电影片子。这些影片都是六七十年代摄制的胶片片子,生动展现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场景,也有解放初期社会主义建设的精彩片段,每一部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
起初,于景友的家人对他的这一决定并不理解,也不支持。毕竟购置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后续的放映活动还会耗费他许多个人时间与精力。但于景友没有因此而动摇,他耐心且诚恳地向家人解释自己的初衷和想法,还带着家人一起观看了自己的放映活动。看到村民们在观影时全神贯注的模样,以及影片结束后大家热烈讨论、深受触动的场景,家人们逐渐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思想也发生了转变,转而全力支持他的公益放映事业。
周边乡村只要有邀请,于景友总是有求必应,毫不犹豫地前往放映。不管路途多么遥远,条件多么艰苦,他都毫无怨言,不辞辛劳。6月5日晚,他来到文安县第二中心敬老院放映,为老人们送去了欢乐与温暖,让老人们在影片中回忆往昔,感受岁月的温度。从去年冬天至今,他已经在几个村累计放映了几十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每到放映的夜晚,他总是早早到达场地,认真细致地调试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只为确保放映效果达到最佳。为了让更多人能看到电影,他常常放映到近11点才结束,结束后还得拖着疲惫的身体收拾器械装车回家。
尽管很辛苦,于景友却总是朴实地说:“我不图什么回报,就是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多辛苦点,为本村及周边乡镇的居民做点贡献,希望大家能从这些影片中受到教育,激发爱国热情。观众快乐,我更快乐。”他的巡回放映,就像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照亮了乡村的夜晚,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通过放映这些老影片,广大青少年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他们从中了解到革命战争年代,中国人民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无数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这些影片激发了青少年们的爱国之情,让他们更加珍惜当下,努力学习,立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而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些影片则勾起了他们对那个时代满满的回忆。影片里的英雄事迹,也激发了大家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力量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心。
每次放映结束后,大家都会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观影感受。村民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学习英雄事迹,向英雄们致敬,以他们为榜样,用实际行动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奋力拼搏,把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好。这才是对英雄人物最好的敬意。”
Q于景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乡村大地上书写着属于他的公益故事。他就像一位执着的文化使者,将爱国主义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中,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让文明之花在乡村绚烂绽放。
通讯员/何万志
2025.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