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
镇 原
文/路等学(甘肃兰州)
巍巍陇山,云遮雾绕,如巨龙蜿蜒,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悠悠茹水,波光粼粼,似丝带飘动,流淌着历史的绵长。在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上,镇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的版图之上,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回溯往昔,镇原的历史源远流长,厚重而深沉。自周王朝治理大原之地,这里便成为一方重镇,承载着古老的文明与记忆。作为旧邦故里,它在岁月的长河中开启了绚烂的篇章。唐虞时期,先贤们的德行风范在这里树立典范,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最初的精神基因,构建起礼仪纲常的基石。周代,不窋、公刘在此教民稼穑,发展农耕,让荒芜的原野变成了丰饶的沃土,奠定了农业文明的根基;秦赵时期,这里更是战略要地,闪耀着军事与政治的光辉。丝绸之路的驼铃声声,也曾在镇原的古道上回响,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当红星在这里高扬,镇原又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亿万年的时光流转,孕育了镇原独特的地貌与生态;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产与精神财富。
镇原的自然风光,雄浑壮美,令人心驰神往。连绵起伏的山峦,犹如大地的脊梁,巍峨耸立;广袤无垠的原野,似一幅巨大的绿色画卷,铺展在天地之间。境内四河奔腾,犹如四条巨龙,激荡着生命的活力;五原广袤,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仿佛是猛虎潜伏,蓄势待发。三池碧水悠悠,波光潋滟,倒映着蓝天白云与岸边的绿树繁花,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秀美的水乡画卷。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饱含着独特的风情,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镇原儿女。红杏枝头春意闹,金针花开遍地金,不仅装点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更成为了镇原的特色名片;地下埋藏的铀煤等丰富矿产,是大自然赐予镇原的宝藏,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原浆佳酿,香飘万里,承载着镇原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日月轮转,时光飞逝,见证着镇原的发展与变迁,彰显着大自然的浩瀚与永恒。
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孕育出了无数贤俊英才,文脉昌盛,绵延不绝。从古代不窋教民稼穑、公刘匡正民风,到秦代的神武之士,再到东汉时期著名思想家王符,以其雄辩的才学与深刻的思想,著就《潜夫论》,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他们如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照亮了镇原的文化之路,并将这熠熠光辉延续至今。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广袤的原野,开启新一天的蓬勃朝气;夜晚,明月高悬,映照在云台上,为镇原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壮丽的色彩。悠悠岁月中,镇原秉持着善良淳朴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同肥沃的土壤,滋养着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
镇原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独具魅力。自古代起,这里便传承着周代的礼仪制度,延续着秦代的音乐文化,汉代的正统教育在这里广泛传播,以仁爱之心教化民众。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历经岁月的打磨,愈发熠熠生辉。在镇原,家家户户重视耕种与读书,将辛勤劳作与文化学习紧密结合,形成了诗书传世、代代相承的良好风尚。邻里之间,相互劝勉,共同追求高尚的品德与事业;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循礼俗,相互谦让,和谐共处。这种将大道融入内心、付诸实践的处世之道,历经千年传承,早已成为镇原独特的社会风尚,深深烙印在每个人的心中。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镇原儿女始终怀揣着坚定的信念,在时代的浪潮中奋勇前行,传承历史,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他们立下宏愿,励志兴邦,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紧密相连。以仁爱之心待人,以诚信之德立身,将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书写着新时代的美德篇章。他们精心擘画发展蓝图,以坚定的决心与不懈的努力,成为推动地方与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追求幸福生活,实现民族复兴,是全体镇原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他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对家国的深深眷恋与热爱,让他们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守护着家园的荣光。
‘步入新时代,镇原儿女展现出新的作为,在新的征程上向着新的辉煌奋勇迈进。他们秉持着科学精神,遵循发展规律,致力于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如同勇敢的水手,扬起远航的风帆,与世界各国开展广泛合作,追求互利共赢,致力于协和万邦,在国际舞台上展现镇原的风采与担当。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他们齐心协力,攻坚克难,与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小康社会,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文明和谐之花处处绽放,创新精神激发着无限活力,推动着镇原不断腾飞。同时,他们深知生态保护的重要性,精心呵护着这片美丽的家园,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相信在镇原儿女的不懈努力下,在中华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镇原必将再谱新的辉煌篇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