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啸赋》
文/苏志文
夫大块噫气,万窍怒呺。天地以不言运行,圣哲因有思立教。观夫老舍鼓书之缄口,艾青病鸟之啼霄,穆旦诗囚之沥血,乃知至音常在希声,大辩时归讷言。此间玄机,岂非默为体而啸为用,静为根而动为枝者乎?
若夫渊默之德,实涵万有。司马迁蚕室铸史,血渗竹简而无声;普鲁斯特幽居织梦,香萦玛德琳以回甘。中国画留白处,云涛自涌;宋瓷冰裂纹,天道暗藏。昔伯牙绝弦,非琴亡也,待心契也;陶潜无弦,非音寂也,得意忘也。此皆证至道不在喧嚣,大美生于静观。犹记张良圯桥之默受,范蠡五湖之潜踪,岂非智者知白守黑,和光同尘之妙境?
然则,当晦夜笼盖八荒,孰为启明之曦?屈子《天问》呵壁,血泪溅成星斗;杜甫《三吏》实录,墨痕化作剑芒。贝多芬耳聋谱《欢乐颂》,音符刺破苍穹;鲁迅笔战铸《野草集》,句芒挑破铁屋。昔稽康临刑,广陵散绝,然“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姿,遂使刑场为道场。此皆证至刚不挠,虽九死而犹未悔;至诚能动,纵万劫而终不泯。
至若当今之世,众声喧哗而真言湮没,信息漫溢而智慧枯竭。社交媒体如蛙塘争噪,流量经济若饕餮食人。多少“表达”实为表演,几许“共鸣”只是共谋?智者当效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定力,愚者徒羡杨朱歧路之彷徨。老子云“多言数穷”,庄子谓“渊默雷声”,盖默者非喑,蓄也;啸者非躁,发也。犹记顾准牛棚著史,陈寅恪目盲著书,皆以默守灵台之火,终成啸引风雷之势。
且看历史长河,凡大音之作,必生于默啸之交。司马迁“究天人之际”是默,“通古今之变”为啸;曹雪芹“十年辛苦”是默,“字字看来皆是血”为啸。八大山人画鱼翻白眼,默也;徐渭泼墨写葡萄,啸也。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悟笔法,乃知静动相生;怀素芭蕉练字,乃见虚实互济。此皆证艺道如阴阳轮转,默啸似呼吸循环。
今之世人,或溺声色而失聪,或逐功利而丧我。当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之澄怀,兼习李白“我本楚狂人”之豪纵。沉默时当如老僧入定,呐喊处须似狮子吼。苏格拉底饮鸩前的从容对话,文天祥《正气歌》的掷地有声,皆示人以“默如渊岳,啸若江河”的至高境界。
盖闻至人无己,神人无功。默者所以存真,啸者所以明道。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蝶与?蝶之梦周与?此大默也;屈子问天,百七十四问而不答,此大啸也。吾辈处信息洪流中,当筑心斋以过滤,铸智剑以剖判。如达摩面壁九年,终得破壁而出;似凤凰涅槃五百年,必获更生之鸣。
尾 声: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默),四时有明法而不议(默),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默)。圣者原天地之美(啸),达万物之理(啸),观古今之变(啸)。故曰:至默如雷待发,至啸似雪初霁。知此者,可与论艺,可与言道,可与人文化成矣!
2025.6.7于白银山南小区
作者简介:苏志文,网名东风第一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词研究会、甘肃诗词学会、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志》水川史料撰稿人。其《〈西厢调〉小曲》为白银市获得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责编。诗词歌赋散见《中国诗词》《甘肃诗词》《黄河诗阵》《兰州诗词》《凤凰网甘肃》《大西北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华夏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商海诗潮》《中华诗赋集锦》《文化网诗词》《力军文学》《神州文学家园》《白银文学》《人文白银》《炎黄文学》《白银日报》《黄河文艺微刊》《全国百家经典》《青城诗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