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生活幽径,采撷禅悟四修的智慧繁花(创作札记)
作者:田金轩
在时光长河的畔边,我悄然踏入一段如梦似幻的创作旅程,《轩语金言之禅悟四修》的诞生,宛如晨雾中绽放的花朵,带着丝丝静谧与深邃的芬芳。
那时,我漫步于生活的幽径,不经意间,诸多微妙瞬间如星辰般落入心间,成为创作的点点火种。一日,暖阳倾洒,我见匠人雕琢玉石,那刻刀与玉石的摩挲,似是岁月与灵魂的对话。每一刀落下,玉石的疼痛与蜕变,让我仿若瞧见了修身的模样。时光恰似这刻刀,在我们的生命里穿梭,疼痛中悄然孕育出通透的光芒,于是“修身如雕玉,时光是刻刀,疼痛里藏着通透的光”这句呢喃,从心底缓缓流出。
自然,那广袤无垠、神秘深邃的自然,宛如一座无尽的灵感宝藏。在山峦的怀抱中,我伫立成孤峰之姿,云雾如轻纱漫卷,穿身而过。那一刻,尘世的喧嚣渐远,内心的澄澈浮现。我领悟到,人于这纷扰世间,亦应如孤峰,坚守本真,不为外物所染,“站成一座孤峰,让云雾穿身而过,却不带走一片影子”便在这山风的轻抚下诞生。
身体与灵魂的关联,宛如一首悠扬的乐章。我将身体视作灵魂的琴弦,弦音的和谐与否,取决于松紧的把握。过度紧绷,弦易断;过于松弛,音难鸣。生活中的我们,恰似在这琴弦上行走,需寻得那微妙的平衡,方能奏响生命的和谐旋律。
日常的琐碎,在我眼中亦是禅意的诗笺。晨曦初照,晨露闪烁如珍珠,我仿若看到大自然赐予的洗净身心之礼。“在晨露里洗净骨骼,让每一寸肌肤都映出晨曦”,便是我对这美好瞬间的诗意回应。行于大地,大地如古老的经卷,每一步都踏在智慧的文字上;静立风中,风若流动的袈裟,轻拂着心灵的尘埃。
修心,宛如在心灵的幽潭中养一泓静水。落叶飘临,游鱼嬉戏,而水面始终平静如镜,映照出完整的天空。心应如此,包容万物,波澜不惊。“心若皎月,圆缺都是修行,阴晴皆是功课”,月之盈亏,恰似人生境遇的起伏,都是修心的契机。
言语,这沟通的桥梁,亦蕴含着修行的奥秘。杂念如细沙,时光如潮汐,在岁月的冲刷中,我们应学会沉淀,让言语如清泉般纯净有力。“言语是落在唇边的雪,一出口,便化作春水或寒冰”,形象地描绘出言语的力量,而“修言如酿蜜,采百花之精,只取最清甜的一滴”则点明了言语需精炼、美好的准则。
修行之路,恰似煮一壶老茶。火候的掌控,决定着茶的滋味。人生亦如此,节奏的把握至关重要,不急不缓,方能品味生活的真味。“每一步脚印,都是大地写下的经文,深浅都是悟”,行走间,大地记录着我们的成长与领悟。
四季轮回,与四修有着奇妙的呼应。春日,嫩芽破土,那是修身的萌动,充满生机与希望;夏日,莲花绽放,出淤泥而不染,恰似修心的纯净与高洁;秋日,枫叶似火,题诗寄情,象征着修言的诗意与深邃;冬日,踏雪无痕,宁静致远,宛如修行的超脱与淡然。“春修身,如嫩芽破土;夏修心,如莲开不染;秋修言,如枫叶题诗;冬修行,如踏雪无痕”,四季的画卷,亦是四修的生动写照。
在创作的漫漫长路中,我不断探寻四修的内在融合。身如竹,坚韧挺拔;心若水,灵动包容;言若兰,清新雅致;行若云,自在飘逸。四者合一,便是人间清欢的美妙境界。它们又似笔、墨、纸、画,相互交融,绘就生命的壮丽长卷;如四弦琴的四根弦,和谐共鸣,奏响灵魂的梵音。
随着思索的深入,我触摸到修行的至高境界——“无修”。那是一种云淡风轻的洒脱,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皆不挂于心。心如天空,宽广无垠,任万物来去,不留痕迹。在平凡的日常里,洗碗时,水珠如滚动的佛珠;扫地时,尘埃如飘散的执念。每一件琐事,都蕴含着禅机,“柴米油盐皆成诗,喜怒哀乐俱是禅”。
创作的终章,我希望传达:四修不是束缚,而是心灵的翅膀。它引领我们穿越尘世的迷雾,成为那个纯粹而通透的“真人”。这段创作旅程,是我心灵的一次诗意远航,愿这些文字如清风,轻拂读者的心田,一同踏上这美妙的修行之路。
附:《轩语金言之禅悟四修》
作者:田金轩
1、修身如雕玉,时光是刻刀,疼痛里藏着通透的光。
2、站成一座孤峰,让云雾穿身而过,却不带走一片影子。
3、身体是灵魂的琴弦,调得太紧易断,太松则无声。
4、在晨露里洗净骨骼,让每一寸肌肤都映出晨曦。
5、行走时,大地是低语的经卷;静立时,风是流动的袈裟。
6. 修心如养一池静水,不拒落叶,不拒游鱼,只映照完整的天空。
7. 心若皎月,圆缺都是修行,阴晴皆是功课。
8. 把杂念捻成细沙,让时光的潮汐一遍遍淘洗。
9. 最深的心事,是埋在雪下的种子,静待春风的密语。
10. 闭目时,星河在血脉里流淌;睁眼时,世界已换了模样。
11. 言语是落在唇边的雪,一出口,便化作春水或寒冰。
12. 沉默是金,言语是银,而微笑是月光镀上的柔光。
13. 说出的每个字,都该像蝴蝶振翅,轻盈却足以改变风向。
14. 修言如酿蜜,采百花之精,只取最清甜的一滴。
15. 有些话,适合写在云上,让风读给天空听。
16. 修行是煮一壶老茶,火候太急则苦,太缓则淡。
17. 每一步脚印,都是大地写下的经文,深浅都是悟。
18. 扫地时,灰尘是落定的往事;煮饭时,米香是升腾的禅意。
19. 行走人间,如蜻蜓点水,不惊波澜,却留下涟漪的偈语。
20. 最深的修行,是在喧嚣处静坐,在寂静处歌唱。
21. 春修身,如嫩芽破土;夏修心,如莲开不染;秋修言,如枫叶题诗;冬修行,如踏雪无痕。
22. 身若竹,心若水,言若兰,行若云,四修合一,便是人间清欢。
23. 修身是笔,修心是墨,修言是纸,修行是画,四者俱足,方成生命长卷。
24. 四修如四弦琴,调至和谐,便能奏响灵魂的梵音。
25. 身是庙宇,心是经幡,言是钟声,行是香火,四者俱在,神明自来。
26. 山教我修身,水教我修心,风教我修言,月教我修行。
27. 看一朵花如何开放,便知修身之道;听一滴雨如何落下,便懂修心之妙。
28. 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这便是修行的境界。
29. 云来云去不执著,花开花落不挂怀,四修终归是“无修”。
30. 最深的修行,是让心如天空,任飞鸟掠过,不留痕迹。
31. 洗碗时,水珠是滚动的佛珠;扫地时,尘埃是飘散的执念。
32. 修行不在深山,而在菜市场的讨价还价里,仍能微笑。
33. 晨起煮粥,米粒沉浮如众生;夜来点灯,火焰摇曳似菩提。
34. 最平凡的日常,藏着最深的禅机——比如,如何把一杯白水喝出茶味。
35. 四修的最高境界,是柴米油盐皆成诗,喜怒哀乐俱是禅。
36. 修到极处,身如琉璃,心如明镜,言如清泉,行如流云。
37. 四修圆满时,一呼一吸都是梵唱,一步一履皆是莲花。
38. 若问修行归何处?青山无语,流水潺潺。
39. 最后的悟,是发现“修”与“不修”本是一体,如光与影。
40. 四修如四时,春去秋来,最终归于一场大雪的寂静。
41. 修身如驯养一只白鹤,让它优雅地栖在肩头,却不被其重量所累。
42. 修心如养一尾锦鲤,在思绪的池塘里,只留最灵动的那一尾。
43. 修言如折纸船,放入心河,看它能漂多远而不沉没。
44. 修行如放风筝,线握得再紧,也要懂得适时松手。
45. 四修如四色颜料,调匀了,便能画出生命的虹彩。
46. 真正的修行,是让身成为一首诗,心成为一支歌,言成为一则谜,行成为一场梦。
47. 四修不是枷锁,而是翅膀——越轻盈,越能飞向光明。
48. 若把人生比作长卷,四修便是留白处的题跋,看似最淡,实则最重。
49. 修行到最后,不是成为完人,而是成为“真人”——如孩童般纯粹,如老者般通透。
50. 四修如四季风,吹过千年,仍带着最初的清香与最后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