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 程
~~~~~~~~~~~
作者:刘 伟
笔名:卧 龙
轻轻的问一声你在哪儿
此时此刻我又在想你了
不敢冒昧的打搅与表达
只能悄悄地思念伴泪花
心爱的人儿你在哪儿
明天我就要奔向远方启程啦
几次的偶遇已变成了想法
你在哪儿~你在哪儿
无数的呼唤梦想里的童话
足下的冰川已开始悄悄融化
无论是否拥有已经成为知己了
心爱的人儿醒了吗
我只有默默的思念悄悄表达
轻吻你的额头抚摸你的脸颊
只有柔柔的嘴唇不敢触碰它
也许这就是君子之交情如兰花
心爱的人儿我已出发
每天的夜晚记得早睡吧
免得泛起了皱纹我会心疼啊
亲爱的朋友我要启程了
内心的苦涩不知该不该表达
淡淡的忧伤顺着眼角静静地落下
这首《启程》是一首情感真挚、含蓄婉约的现代抒情诗,充满了暗恋的甜蜜与苦涩、离别的感伤与克制,以及对心上人深沉的关怀。以下是其赏析:
核心主题:单恋/暗恋中的离别与深埋心底的柔情。
情感基调:温柔、克制、忧伤、不舍、深情、略带一丝无奈与苦涩。
艺术特色赏析:
1. 真挚细腻的情感流露:
核心情感:全诗贯穿“思念”与“不敢表达”的矛盾。诗人对“心爱的人儿”怀有深切的爱慕(“在想你了”、“轻吻你的额头抚摸你的脸颊”)和关怀(“记得早睡吧”、“免得泛起了皱纹我会心疼啊”),却因种种原因(可能是对方不知情、关系未明、自身性格内敛)而“不敢冒昧的打搅与表达”,只能“悄悄地思念伴泪花”、“默默的思念悄悄表达”。这种“爱你在心口难开”的情感,是诗歌最动人的核心。
离别愁绪:“启程”是诗题也是核心事件。离别在即,使暗藏的情感更加汹涌(“此时此刻我又在想你了”),也带来了“内心的苦涩”和“淡淡的忧伤顺着眼角静静地落下”。离别的背景放大了思念的强度和无言的遗憾。
2. 含蓄克制的表达方式:
反复询问:“你在哪儿”三次出现,既是空间上的疑问,更是心灵上的呼唤与无处安放的思念,强化了情感的强烈与无法靠近的无奈。
“不敢”与“悄悄”:“不敢冒昧”、“不敢触碰”、“悄悄的思念”、“默默的表达”等词句,反复强调情感的克制与压抑,体现了诗人性格的温润、尊重与对情感的珍视。
“君子之交情如兰花”: 这一句是诗人对彼此关系的一种自我定位和解释。将自己深藏的爱意比喻为高雅、清幽、有距离感的“君子之交”和“兰花”,既是一种情感的升华(追求精神层面的契合),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安慰(无法逾越现实的距离或关系状态)。这种比喻充满了东方式的含蓄美。
3. 富有画面感和触感的意象:
“思念伴泪花”:将抽象的思念与具象的泪珠结合,视觉化地表达了思念的深度和内心的酸楚。
“足下的冰川已开始悄悄融化”: 这是一个非常精妙的意象。既可以实指启程远行时脚下冰雪消融的自然景象,更可以隐喻诗人内心因爱意和离别而冰封的情感开始松动、流淌。暗喻着情感的力量和变化。
“轻吻你的额头抚摸你的脸颊”、“柔柔的嘴唇”: 这些想象中的亲密动作,充满了温柔的触感,是内心渴望的直接投射,与现实中“不敢触碰”形成强烈对比,突显情感的浓烈与表达的克制。
“忧伤顺着眼角静静地落下”:将无形的忧伤具象化为滑落的泪滴(或类似物),形象地描绘了离别的悲伤和内敛的表达方式。“静静”二字更显其隐忍。
4. 深情的关怀与祝福:
即使带着满心的思念与忧伤启程,诗人最牵挂的依然是对方。“记得早睡吧”、“免得泛起了皱纹我会心疼啊”这两句朴实无华的叮嘱,超越了单纯的思念,上升为深切的关怀和体贴,是发自心底的爱护,感人至深。
5. 结构清晰,情感递进:
起(1-4行):点明思念的起点和状态(轻轻问、悄悄思念)。
承(5-8行):点明“启程”的背景,强调“你在哪儿”的呼唤。
转(9-14行):情感深化,描绘内心渴望(轻吻、抚摸)与自我定义(君子之交)。冰川融化的意象是情感转折的关键。
(15-20行):再次强调启程,表达深切的关怀(早睡、心疼)和最终无法抑制的离别忧伤(苦涩、忧伤落下)。
6. 语言风格:
语言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化表达(“醒了吗”、“心疼啊”、“该不该表达”),贴近内心独白,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感。
虽然质朴,但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泪花、冰川、额头、脸颊、嘴唇、兰花、皱纹、眼角忧伤)营造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张力。
节奏舒缓,适合表达这种温柔、忧伤、欲言又止的情感。
总结:
《启程》是一首深情款款的现代情诗。它成功刻画了一个在离别之际,内心充满炽热爱恋、无尽思念与深切关怀,却因尊重、内敛或现实原因而选择克制表达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中“不敢”与“思念”的矛盾,“启程”与“呼唤”的张力,“君子之交”的定位与内心渴望的对比,以及“冰川融化”、“眼角忧伤落下”等精妙意象,共同构建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其真挚的情感、含蓄的表达、深情的关怀和质朴动人的语言,使之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尤其能引起有过暗恋或离别经历者的共鸣。它歌颂了那种不张扬、不占有、深沉而克制的爱,如兰花般清幽隽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