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赞歌的嘹亮音符
——记南疆防御作战一等功臣丁勇
梨花雨 王 倩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东南亚地区蹦出来一个自封的“第三军事强国”,在我西南边境不断制造武装冲突。
对这个自封的“第三军事强国”,我们并不陌生。早在秦王嬴政时期,它就是中原王朝“百越郡”一部分。2000年来,只要中原王朝战乱势微,它就思谋造反;待到中原王朝稳定强盛,它就示好依附。晚清时期,“甲午战争”爆发,清王朝割地赔款腐朽没落,它趁机摆脱牵绊翻脸不认人。即便如此,近百年来它也没少跑来借光。抗法战争我们帮它打过,抗美战争我们帮它打过,却估量不出它有多少感恩之心。1978年12月,它悍然起兵侵入邻国,企图建立“印支联盟”,直接威胁我西南边境。君子一怒,血溅五步,继1979年自卫还击作战以来,我17万英雄儿女奉命开赴西南边陲,御敌于国门之外,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丁勇,就是其中一个嘹亮音符。

丁勇是山东胶南人,1981年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成为67军199师597团通信连有线排一名战士。通信连是团直属连队,主要担负首长机关通信保障任务。通信连分无线通信专业和有线通信专业,无线通信就是各种电台操作,有线通信就是架设线路接通电话。
丁勇有文化,身体壮,能吃苦,肯实干,是连队认可的好苗子。有线排训练的强度高难度大,收放线和爬杆是有线兵基本技能,需要反复练习熟练掌握。收放线训练往返奔波挥汗如雨,爬杆训练胳膊腿磕碰得青一块紫一块。丁勇知道有线兵训练不仅要掌握基本技能,更要适应实战需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确保通信线路畅通,即使在恶劣环境下,也能迅速恢复通信,保障战场信息及时传递。丁勇在连队进步很快,1年7个月担任副班长,7个月以后升任班长。
1985年初,上级下达南疆防御作战命令,丁勇内心并没有掀起太大波澜。南疆烽火一直在燃烧,当兵就要上战场,他早已做好心理准备。部队战前收拢,官兵不得离队,他不想让父母担心牵挂,就没有写信告知家人来队探望。在紧张的临战训练中度过农历乙丑牛年春节,转眼进入阳历3月,他才给父母写信告知了参战消息。
3月12日,597团离开章丘营房,在明水火车站登上开赴前线的军列,在昆明卸载后摩托化行军到达砚山江那集结地域,开始进行山岳丛林地域战前训练。
丁勇心里清楚,走上战场对敌作战,不仅是意志和胆量的比拼,更是战力与技能的较量。他带领有线2班8名战友,精心研究战地有线通信布设,利用地形地貌隐蔽架设有线通信线路,适应战地通信保障实际需要,坚决完成通信保障各项任务。
5月12日夜,丁勇与战友们在江那训练营登上汽车,13日上午赶到南温河待命,成为597团有线通信保障队。6月17日上午,丁勇带领有线2班到达597团指挥所627高地,受领任务接防662.6、662.7、128、左9、左4、左8、120、110、102、213、143、144、北长形高地、141、147、210、255、202、208高地和偏马、船头、里头寨、天保农场,实施有线通信保障。

在此期间,67军参战部队已经在老山——八里河东山全线与敌人展开激烈的“5.31”战斗,取得胜利。敌人有备而来,精心策划“M—1”作战行动,以第313师982团为主攻,以第356师981团、第314师983团为助攻,妄图打我立足未稳,撕开前沿防线,夺取我军坚守的防御阵地。
“5.31”抗反作战,是67军参战部队与敌人的第一次较量。广大官兵英勇顽强,坚决抗击,打退了敌人进攻,粉碎了敌人图谋,提振了部队士气。丁勇意识到,南疆防御作战敌我双方皆以火炮为重型武器,攻击威力大,破坏性强。只有对防御阵地了如指掌,才能安全有效架设有线通信设施,保障通信联络畅通。丁勇手持冲锋枪,身挂“光荣弹”,冒着与敌人特工遭遇、随时可能流血牺牲的危险,巡查摸排了19个高地和偏马、船头、里头寨、天保农场,熟悉地形地貌和所有通道,为实施战地通信保障打下基础。
战场多雨,潮湿闷热,杂草丛生,道路崎岖,树木茂盛,山石嶙峋,敌人炮击不断,给有线通信保障造成很大困难。丁勇深入阵地,密切观察,汇总分析,找到行之有效的破解方法——放弃原本贴着杂草、山石、通道架设的低线,依托树木掩护在偏僻远程地域架设高线。高线受力面积小,不容易被敌人炮火炸断。这一方法落到实处,将线路故障率减少了百分之七十五。
架设高线保障战地通信,给通信兵增加了风险——线路沿途树林密集,便于敌军特工渗透潜伏。丁勇精心制定对策,防患未然,将全班人员分为4个小组,协同行动,一人查线,一人警戒,不给敌人留下可乘之机。
通信兵素有“千里眼”“顺风耳”之称,是保障战争胜利的重要环节。上级要求有线通信保障进到哨位,架设在交通壕和哨位的通信线路,容易被频繁往来人员损坏,更容易遭到敌人炮击。于是,丁勇决定将线路就地掩埋,以60厘米长木杆楔地作为固定线路标志,使线路位置一目了然,能够缩短查询线路所耗时间。他还根据线路距离设置“维护哨”,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加强线路维护。一般在无战斗情况下,坚持两天巡线一次。战斗打响以后,则随时随需抢修。同时尽量悬空被复线,避免人员机动损坏。一系列措施落实到位,线路故障率减少了百分之八十,通信线路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丁勇从战场战地实际需要出发,保障有线通信从不盲目蛮干。他发现我炮兵对敌实施炮火打击后,敌炮兵会对我防御阵地实施冷炮还击。根据这个作战规律,他要求战友们在此阶段不要外出进行线路修复。一旦发现有线通信暂时中断,立即报请无线电临时开机联络。
597团对峙敌军精锐,战场态势紧张刺激,左4高地与左9高地之间地段,完全暴露在敌军炮火之下。丁勇要求战友们利用暗夜或者晨雾掩护,对该地域线路进行维护修复,沿途利用地形地貌设置简易隐蔽所,保证突遭炮击时可以就地隐蔽,保护生命安全。

丁勇深知作为班长,确保战友安全责任重大。他前出观察,多次勘测,寻找有利地形,组织人员耗时6小时架起一条高达3米的通信线路,有效改变了以前逢炸必断的被动局面。由于通信线路质量好,通信状态稳定,在对敌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自线路架设完成,阵地上12天内落弹近300发,没有一次被炸断。20天内仅被敌人炮火炸断2次,比原先架设的2条低线减少故障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被上级首长和战友们誉为“炸不断的电话线”。

丁勇一切从实战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线,预留充足,结实紧固,标识明确,便于抢修,想方设法为战友们维修线路减轻负重,减少时间。在他积极协调指挥下,2班做到1.5公里线路抢修,用时最短8分钟,最长25分钟,创造了南疆防御作战有线通信奇迹。
班长是“兵头将尾”,班长是“军中之母”。丁勇这位班长,不仅有大智,而且有大爱。他战前狠抓训练,战中严格管理,三思而后行,谋定而速动,凭借过硬的能力和超强的责任心,用心用情呵护着全班战友,在“12.2”出击拔点作战之前,穿梭往返阵地7个多月,无一伤亡。
1985年11月,接防部队先后开到江那、南温河、大坪、小石洞集结地域,进行战前模拟训练。为了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给接防部队创造有力条件,上级制定“851”工程,即“12.2”出击拔点作战计划——596团与597团协同行动,错时进攻,一举夺取敌968高地和敌405高地。丁勇接到597团首长命令,所在2班负责保障597团突击分队跟进架设有线通信。

受领作战任务以后,丁勇精心组织实施,带领战友们沿着偏远地段建立起5条直通前沿连队指挥所的高架线路,2条直通前沿炮兵指挥所的高架线路。这7条高架线路建立得分散而又隐秘,将受力面积减少到极致,加强固定后既不容易被人力损坏,也不容易被炮火炸断。即使被炮火炸断,也便于及时发现,迅速抢修。
1985年12月2日清晨,大雾弥漫。7:30分,597团率先打响对敌作战,万炮齐发,地动山摇,敌405高地瞬间被炮火覆盖。随后,敌人反应过来,组织炮火对597团防御阵地覆盖猛烈轰炸。消息传来:通往前沿阵地指挥所通信线路被敌炮火炸断。

丁勇闻讯挺身而出,背着维修工具冲进漫天炮火之中。他熟悉阵地,熟悉线路,熟悉简易隐蔽所,很快接通被炸断的通信线路。返回猫耳洞时,丁勇迎来战友们一阵欢呼。然而,这只是战斗开始,远远不到结束。8:00分,596团出击敌968高地战斗打响,天崩地裂,惊心动魄。597团突击分队趁着我军炮火延伸,向敌405高地发起攻击。丁勇又一次背起维修工具,冲向被炸断的通信线路。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眷顾丁勇,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爆炸,飞溅的弹片击穿钢盔钻入头部和身体,他感到令人窒息的剧痛,鲜血从头部、双臂和左侧大腿伤口处淌出。丁勇咬紧牙关,强忍眩晕,先后9次冒着炮火匍匐在地爬向被炸断的电话线,用牙齿咬开线路外皮,将两股线路连接加固,确保恢复线路畅通。他看到卫生员顶着炮火猫着腰跑来,知道敌人的炮弹没有炸死自己……

战斗还在继续,战况紧张激烈,战友们看到丁勇带伤作业深受感动,也都争着抢着前出修复不断被敌人炮火炸断的通信线路。3位战友在前出中陆续负伤,他焦急地大声呼喊:“注意防炮!注意隐蔽!注意安全!”
9:00分,丁勇收到荣立一等功消息。9:30分,丁勇接到代理排长任命。没有人知道他伤势严重,一直在咬牙坚持前出完成任务。6个小时过去,597团突击分队夺取敌405高地,打扫战场,构筑防线,清点人数,结束战斗。此时,丁勇再也支持不住了,一头栽倒在地陷入深度昏迷。

丁勇昏迷了6天5夜,第7天上午在昆明军区总医院苏醒过来。医护人员感慨丁勇命大——颅脑伤势形成盲管,弹片无法取出。双臂和左侧大腿嵌入10多块弹片,失血严重。经过前沿战地救护所——师医院——后指医护站一路后送,耗时两天从砚山抵达昆明,居然还能活着,还能表述清楚,除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外,只怕是强大的精神力量起着重要作用啊!

丁勇知道自己伤势严重,已经达到军残标准。但是,伤残军人也是军人,军人的位置应该在前线、在战场。3个月后,伤势未愈,丁勇强烈要求出院重返部队,归建597团战斗序列。
丁勇热爱军队,强者没有所谓的“战争心理创伤”,情绪稳定的人也不会被熙攘红尘扰乱了心性。随队凯旋后,丁勇先后进入济南陆军学院、信阳陆军学院学习,继续为部队建设做出奉献。

战争带给丁勇5级残疾,头部弹片难以取出,影响到他继续留在部队。1993年,丁勇服从命令,听从安排,脱下军装换警服,转业到章丘县公安局工作,开辟他人生新战场。
OK
作者简介

王倩,山东蓬莱人,山东作家协会会员,在纸刊、微刊发表作品300多万字。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