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间话高考
文/郭有三
又到一年一度高考季。前几天有人问我,为何高考定在炎热的六月七、八日?这个看似简单的日期选择,实则暗含着社会运行的深层逻辑。作为曾经的考生,我曾在考场挥汗如雨时困惑:酷暑是否影响考试公平?特殊日期是否具有心理暗示?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去探寻高考时间背后的真相。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1979年恢复高考时选定七月七、八、九日为高考时间。设立7月7日高考,目的在纪念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激励青年学生勿忘国耻、奋发图强。2003年非典期间,将高考时间提前至6月进行,既减少人员聚集风险,也验证了新时间段的可行性。还因为七月极端高温频发,故提前至六月七、八日。“678”既是顺应气候变化的人性化调整,也暗含"录取吧"的谐音寄托。数字组合被赋予吉祥寓意,既缓解考生压力,也体现社会对高考的重视。
数据显示,六月中旬全国平均气温较七月低2-3℃,紫外线强度下降15%,这种科学决策既保障考生生理状态,也折射出教育公平的持续优化。时间选择能优化,但无法消除挑战,正如六月再凉爽也需直面考试,人生更需要主动适应环境、应付特殊状况的能力。高考日期的选择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纪念和文化内涵的传承,更是对考生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的深切关怀和期望。
高考是人生的一场重大考验。经历十余年的寒窗苦读,期望考上名牌大学,是众多考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愿。临近高考,考生要将注意力放在“如何高效复习”、“如何查漏补缺”上,而非过度担忧结果,社会应给予考生更多的关爱和理解。高考,从来都不应成为青春的枷锁,而应是人生旅程中的一个重要驿站。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节点,但并非唯一出路。
当我们走出校门,踏入社会,就会明白:学历不等于能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社会是个大课堂,人生处处是考场。其实,人生的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不一样的考试。高考固然重要,但人生的诸多考试更重要,比如公务员考试、资格证、职业教育证等!
“678”是个不平凡的数字,也是一个千万学子期待而紧张、胆怯的日子,十二年的日夜拼搏就为这一刻而战,这两天也是青年人生的分界岭。祝愿莘莘学子在考场上,如芒种时节的农民,辛勤耕耘,落笔生花,将知识的种子播撒在试卷上,收获属于自己的累累硕果,最终金榜题名,前程似锦!
作者简介:郭有三,笔名安乐书生,现居住于洛龙区安乐镇,现在农行洛阳分行工作,是一个有一定金融理论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金融工作者。参加工作后,长期从事于市场营销、信贷管理工作,其撰写的《信贷资产良性循环的实践与探索》一文,在河南省农行交流学习,关于信用卡、零售业务、信贷方面的工作心得在农行总行发表,在省市级媒体发表宣传报道及文学作品多篇,是一个知行合一的业余文学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