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雨巷文学社
心海,因你而泛起涟漪
——第四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随感
作者:梁晓纯(澳洲悉尼)
大约从前年起,就听由世界华人周刊主导的世界华人笔会一届比一届红火,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华语作家诗人艺术家们都踊跃参与。有文友邀请我参加去年在海南召开的年会,但因为我要上班以及其他的安排,最终未能成行。不想今年的年会来到了澳洲家门口,便欣然报了名。
组委会很会安排,年会的第一站是维多利亚州,开幕式设在墨尔本举行,那是一座文化名城,我于是如期飞抵墨尔本。
参加世华笔会的作家艺术家们,其祖籍国大都是中国,多年来生活在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历全都不一样了,此番齐聚墨尔本,这事情本身就令人心动。



两天的开幕式可谓精彩纷呈,议程被排得满满的。由于内容丰富,登台领奖或发言的人很多,每位嘉宾演讲的时间被严格限制。我的五分钟发言被排在了上午的倒数第二位,根据以往的经验,我能够登台的机会几乎是不存在的,而素来有着讲台恐惧症的我,乐得少受这一遭罪。只在台下聆听别人的发言,潜心汲取他们的经验与知识,为他们鼓掌,轻松而愉快,何乐而不为?然而这一天,主持人崔淼淼女士和韩长福先生严格把控时间,竟然完成了所有计划中的流程,我也被催促着上台发了言,虽然不免紧张,但毕竟也荣耀了一回。
晚上,少不了有一个隆重的开幕式晚宴,这才是与会者们真正的亲密接触、相识、交流的时刻。当年曾有句话说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如今可以讲我们都是来自七大洲四大洋了。一百多人济济一堂,热闹非凡,认识的不认识的,相遇时似乎都有着说不尽的话题,彼此掏出手机一扫,加了微信,天涯海角瞬间即成了比邻。几杯红酒下肚,便纷纷站起身挨桌敬杯,加上几个即兴的节目表演,好不欢畅。
两天的会议结束,我要回悉尼了。世华笔会的文友们留在墨尔本继续游览,三天后我们将再次相聚于悉尼。
飞机起飞了,窗外夜空下的墨尔本,被黑暗的底色划隔成了一大块一大块的光的岛屿,有的像一簇簇晶莹的珊瑚,有的像一块块烧红了的木炭,有的像一串串幽蓝的宝石,还有的则像一幅幅诙谐的卡通画,它们无不熠熠地发着光。我知道在那群光的岛屿之间,正有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作家艺术家们,像闯入一片未知海域的鱼儿,他们的身体虽然已经渺小得微不足道,却正伸直了触须,游弋在光影里,欣喜地捕捉着又一波灵感的源头。我仿佛看到,此时眼前整个的宇宙,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汇集了所有圣哲先知的思想的大脑,上面那些闪烁着的亮点,正是先知指引人类前行的智慧之光。亚里士多德说过: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而此时的我,就愿意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这舷窗外光的宇宙之中。
飞机行至中途,附身望去,地面上的光亮已变成一缕缕若隐若现的游丝,机身仿佛置身于深深的海底之中。机舱里马力全开的电灯倔强地守护着这一隅光明,像是《海底两万里》中那艘神秘潜艇。
当飞机在悉尼降落时,又一次被一群光的岛屿淹没。陆地成了光的海洋,而那离我们远去的天空,仍然是沉睡的深蓝色。
飞机徐徐地逼近路面,所有的灯光不再魔幻,绿的、红的、黄的、银的,界限分明,好像是真实的,又好像皆是虚妄。耳鼓咕咕作响,我回到了现实中来,明白飞机已经着陆了。

三天后召开的闭幕式,再次将本届笔会推向高潮,悉尼歌剧院旁跨海大桥之下,游轮上的海港诗会,激荡起文友们的阵阵情愫。很荣幸的,我们雨轩诗社的苏童、鲍宇、康妮为诗会献上了诗朗诵、演唱和舞蹈节目。次日,在文友们游览了悉尼市区各处景观之后,于傍晚,举行了盛大的欢送晚宴,接着是领导的发言总结,对此次笔会的承办单位新南威尔士州华文作协的嘉奖,为十几位艺术家捐赠的艺术品开办的拍卖会等。文艺演出之后,一曲欢快的舞曲,给此次在澳洲召开的盛会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生活的洪流如滚滚的东逝水,因着世华笔会的举行,变得更加的湍急。本届笔会刚刚落幕,明年的笔会,已经在向人们招手。



笔会结束,悉尼的秋色正好,金黄色的斜阳洒在楼宇树影间。此时,参会的作家诗人艺术家们正纷纷散去,返回到各自原来的地方了。开会时许多人之间那亲密热烈的交流逐渐降温,变成了偶尔在网上的问候,有的或许此生再也无缘相会。那些日子,就像是被一阵旋风卷起的欢腾的浪花,风停之后,浪花退去,水面渐复平静;又像是澄澈的夜空中浮现的一颗颗闪烁的星辰,当云幕来临时,便纷纷隐去了光芒,消匿于无边的苍穹之中。
我猜想此时,那些散落于世界各个角落的文友们,已经回到了各自的书案前。时间永不停歇,新的一天开始了。
作者简介:
梁晓纯 笔名:梁风如故。生于天津。1996年移民新西兰,1999年移民澳大利亚。现为澳华悉尼雨轩诗社社长,澳大利亚新州华文作协会员,中国散文网会员。作品散见于澳华文学网、中国散文网、澳洲新报《新文苑》、北美《中国日报》《世界华人周刊》、北美《世界华文文学》丛刊、《欧华文学选刊》、《华文月刊》、《大洋时报》、澳洲网等。喜欢清新典雅、寓情于景、富有哲理的创作风格。

作者在第4届世界华人作家笔会上发言

投稿须知:
1.本刊为公益平台,欢迎公益投稿。
2.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原创作品,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3.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首发作品。
4.本平台刊发文学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文学评论,书法、绘画等。
5.投稿作品一经刊登,本刊以及中国雨巷文学所属机构均有使用、出版之权利。
6.投稿作品7日后未刊登,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概不退稿。
投稿须提供:
1.文本、2.作者简介、照片
3.朗诵者简介、照片,4.诵读音频、视频
投稿联系热线:13306500910
中国雨巷文学社
首席顾问:黄健 、特别顾问:周绍志
顾问:毛建一、 邓国安、徐勤
海外顾问:鄧瑛(德国)、王静(英国)
社长:陈继业
副社长:孙建胜(兼秘书长)
副社长:刘虹、王木清
雨巷文学编辑部
总编:陈继业(兼)
主编:韩菜菜
本期编辑:陈继业
2025年 6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