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莱芜诗词楹联协会:端午节征稿
楹联部分:
孙淑静
端午粽香飘万里;
汨罗气节载千秋。
竞舟江上雄风震;
酹酒心中敬意深。
王勤
驱邪俗艾符束挂;
祭圣贤蒲酒频斟。
九章天问传千古;
一曲离骚唱万年。
陈传彪
艾草插门驱病疫;
香囊悬颈保平安。
龙舟斩浪飞清泪;
角粽抛江祭屈魂。
苗传东
粽煮香丹端午乐;
艾蒸影瘦九娘欢。
流芳屈韵,爱国忠君真气节;
识世骚辞,经天行地大文章。
张道同
屈原饮恨千秋烈,
民族图强万代雄。
国人铭记屈原恨;
志士满怀家国情。
苏灿明
碧血丹心昭汨水;
忠魂浩气护家邦。
龙舟竞渡无双景;
艾叶飘香数万年。
张茂勇
怀揣荷包兜吉利;
门悬艾束守平安。
吟诗永守修身志;
品粽长持爱国心。
车效伟
再述灵均泪;
重闻伍相魂。
粽米飘香传古韵;
龙舟竞渡谱新章。
吕宜浩
绿粽飘香怀屈子;
青蒲带韵咏离骚。
雄黄白酒驱邪气;
艾草青蒲伴正阳。
秦翠兰
粽香漫忆三闾志;
舟影长牵九域魂。
艾叶悬门驱瘴气;
龙舟竞渡振雄风。
刘华田
迎福门前悬艾草;
纳祥襟上佩香囊。
两岸争锋雷动鼓;
三江竞渡浪飞舟。
刘云翠
汨水长流屈子恨;
龙舟劲鼓楚江春。
粽叶裹春藏正气;
艾香祛疫见青天。
吴茂军
香艾悬门邪气退;
雄黄入酒健康来。
赛龙舟依艾草,楚地骚风起;
擂战鼓展红旗,炎黄傲骨传。
李海林
百载雄黄悲楚地;
千年米粽祭丹阳。
艾草盈门除病疫;
雄黄镇宅保平安。
卢潇楠
香粽沉江怀楚月;
彩丝缠臂系秦风。
剑魄凌霄贞骨烈;
诗涛化碧鉴湖香。
耿桂美
龙舟破浪千帆竟;
糯粽牵情五彩承。
怀沙酹酒忠魂祭;
悬艾竞舟福祉迎。
格律诗、词、曲部分:
孙淑静
端午节感怀
楚江空渺烟波荡,何不洗清臣子冤。
万户粽香飘两岸,千年敬意本无言。
王勤
采桑子•艾草
身居荒野迎风舞,枝叶青青。枝叶青青。雪雨霜侵、端午更含情。
熏香缕缕蚊虫惧,挂艾门庭,挂艾门庭。驱走妖魔、福佑享康宁。
〔正宫•叨叨令〕端午思亲
多情角粽飘香气,融情艾叶连天际。堪怜节里慈恩忆,相逢梦里愁怀寄。母爱深也么哥,母爱深也么哥,无言独坐心中泪。
胡一平
端午节(通韵)
粽叶轻包白玉纹,艾香高挂慰忠魂。
汨罗江畔千年祭,一曲离骚悼逝君。
临江仙•端午节吟怀
五月榴花红胜火,又逢重五端阳。龙舟竞渡鼓声扬。粽香飘万里,蒲酒醉千乡。
屈子忠魂今尚在,离骚一曲流芳。汨罗江水诉沧桑。楚词流后世,正气贯穹苍。
陈传彪
端午吟
迓来五月近端阳,箬叶裹金涵枣香。
煮蛋缝荷挂蒲艾,驱邪避疫保安康。
龙舟悍将争标急,屈子精神继世长。
酹酒追思逢节祭,传承文脉永流芳。
苗传东
咏端午(通韵)
粽煮香丹端午乐,艾蒸影瘦贵妃欢。
龙舟遐古屈魂粹,骚雅瑰辞赋世颜。
悼屈原(通韵)
只识香草胸襟粹,明恨情仇意志坚。
力赋丹华傾理念,生抛九宇醉歌甘。
赤心玉骨国疆尽,涓露清风故土还。
品尚德馨躯岸伟,英贤昭世赋青山。
张道同
端午吟
爱国情怀悼屈原,弘扬纪念祭忠魂。
龙腾大地春阳丽,福满神州盛世繁。
苏灿明
端午节(通韵)
蒲香裹米满街飘,棹橹劈开千载潮。
争渡声中人影动,长河落日忆离骚。
浣溪沙•端午忆屈子
粽叶飘香祭骏良。九歌佳作永流芳。中华历史古今彰。
若如屈原身影在,笑谈国富众安康。福宁日子万年长。
陶希明
悼屈原(通韵)
汨罗江上吊灵均,浩气千秋励后人。
忧世长歌凝两岸,怀沙绝笔见城心。
忠贞尚在云中啸,遗韵犹存泽畔吟。
每至端阳寻旧事,龙舟竞渡祭英魂。
吕宜浩
端午怀屈原
离骚千古唱潇湘,屈子忠魂夜未央。
端午行吟三楚地,雄黄数盏醉他乡。
浣溪沙•端午感怀
又唱离骚仰圣贤。良臣抱恨坠江冤。恰逢端午浴芳兰。
破浪龙舟锣鼓振,悬门艾草彩灯妍。弘扬文化赋诗篇。
张茂勇
端阳节
日月双轮滚动频,端阳煮酒艾悬门。
汨罗安澜拼香粽,世代相传敬烈魂。
任颖
包粽子
青青芦苇叶含香,瑞午家家采摘忙。
糯米裹心花线绕,愿君髙粽喜常常。
秦翠兰
龙舟竞渡
鼙鼓惊涛裂楚空,千桡劈浪祭孤忠。
沉江角黍鱼龙静,悬户菖蒲鬼蜮穷。
一卷离骚光日月,九歌天问耀霓虹。
而今更续灵均志,争渡潮头唱大风。
鹧鸪天•艾草香
五色丝缠糯粽香,邻家阿嫂绣香囊。
银针挑出蟾宫影,彩线穿成白虎章。
蒸角黍,沥雄黄,童孙额上画王妆。
忽闻岸上笙歌起,知是龙舟下汨江。
李秀珍
端午
麦浪金波丰收望,薰风赤热艾清香。
龙舟竞赛端阳节,众力划船国盛昌。
李绍凯
艾草乡情
艾草驱邪别味芳,比邻悄送挂门旁。
三亲远水银河澹,近火湮凶谢老乡。
龙舟竞渡
操舟逐浪似渊龙,飞棹谐调逆击冲。
号子惊天无二志,头筹拔得笑从容。
吴建新
端午祭屈原
汨罗波涌粽飘香,艾影龙舟吊国殇。
楚韵长留千载调,泪抛江水祭忠良。
端午抒怀
角黍盈盘箬叶香,门悬艾草佑端阳。
龙舟击水千帆竞,屈子忠魂日月长。
刘华田
观包粽比赛
成行桌椅排街院,各欲摩拳誓领先。
巧系银丝芦叶卷,轻翻玉指竹绳缠。
珍馐摆案增君味,薪火烹餐引客涎。
米肉新鲜邻里赠,婵娟竞冠笑眉妍。
清平乐·端午习俗
雨风如注。四野弥霾雾。浊水污尘蝇繁处。暗啮人间情愫。
菖蒲倒挂檐朱。艾香清扫庭芜。稚子斜簪虎佩,驱蚊消毒邪除。
〔正宫•叨叨令〕端午划龙舟
龙头击鼓增豪气,楫桡破浪争雄力。聚精挥撸同舟济,凝神用劲长虹戏。雨打衣也么哥,浪溅襟也么哥,锦标夺得山河丽。
刘云翠
端午感赋
艾蒲悬户晓风清,角黍盈盘祭屈平。
楚水犹存雄魄泪,龙舟竞渡浩天声。
千秋正气凝诗骨,一巻离骚照月明。
莫叹汨罗江上客,丹心留取后人评。
房逢晓
端午情思
端午粽飘香,艾蒲斜户傍。
一江舟楫舞,两岸鼓旌扬。
汨水惊诗魄,屈君忧国殇。
九歌迴大地,千古叹沧桑。
潇湘神•端午祭
端午临。端午临。汨罗江上雾沉沉。
米粽吐香寻屈子,龙舟歌赋慰忠心。
〔中吕•山坡羊〕忆屈子
龙舟江横,粽食香送,汨罗江上寻遗梦。楚辞风,九歌穹,问天一曲山河恸,爱国忧民泉下涌。生,当世雄;终,盖世雄。
李海林
柳梢青·端午节祭屈原
信谗权臣,奸邪当道,报国无门。国破家亡,忠奸明辨,豪气昆仑。
英灵化作青云,志向笃,忠君感恩。艾草盈庭,龙舟斩浪,遥寄忠魂。
端午节怀念屈原
艾草菖蒲雄酒香,龙舟端午赛程忙。
胸襟博大吟天问,志向幽深咏九章。
国破山河空落泪,家亡社稷痛衔觞。
英灵饮恨随江逝,祭奠先贤粽叶长。
注:雄酒,雄黄酒。
许富强
风入松·忆端午游湖
平湖十里画中游,笑语盈舟。船家采得馨香艾,置雄黄、醉约沙鸥。半道斜阳云外,当时新月山头。
而今风雨几春秋,逸兴都收。争如范蠡和西子,隐归处、燕侣莺俦。一日三餐有酒,两人四季无忧。
李晓白
端午祭
端午江波涌,哀思绕汨罗。
臣情千古恨,诗韵万人哦。
报国心犹在,怀沙志未磨。
英魂今永祭,天地共悲歌。
江城子·汨罗江畔祭屈子
汨罗江水泣忠臣,碧粼粼,泪纷纷。千古悲歌,犹忆屈平君。独醒世间怀恨弃,心系国,志难伸。
英魂一去几千春,艾香薰,粽江吞。岁岁端阳,遥祭楚灵均。浩气凌霄昭日月,风拂处,韵犹存。
李萃华
思帝乡·纪念屈原
端午忙。艾蒿门上扬。纪念贤才忠烈,粽飘香。玉卷流芳万代,汨江茫。水阔龙舟赛、话凄凉。
亓慧
端午怀古
糯粽沉江祭楚贤,湘波依旧咽寒烟。
九歌一曲穿云去,留得清辉照楚天。
卢潇楠
端午
艾香蒲影绕端阳,绿粽龙舟竞水乡。
五彩缠丝牵旧俗,诗心一片寄沧浪。
端午吟
绵山冷月照孤忠,鉴水寒锋淬血红。
角黍犹包千载义,诗舟竞渡两襟风。
耿桂美
寄屈原
山河壮丽楚辞锵,粽糯舟行趁午忙。
如若有缘江上见,一樽蒲酒酹桑沧。
吴茂军
端午情
亲家来送粽,夫在麦田忙。
不想来陪客,耽心穗炸芒。
端午怀旧
今临佳节倍思娘,难忘儿时那口香。
红枣果仁花样变,慈恩未报泪汪汪。
谷体花
端午吟
蒲艾垂门碧,椒兰绕砌幽。
鼓催千浪立,诗共一江流。
端午粽市
长街箬裹糯香稠,叫卖声中彩缕浮。
素手翻飞青玉坠,金盘叠作碧山丘。
刘文阶
欢度端午节(通韵)
龙舟水面飞如箭,深海载船波浪翻。
米粽飘香人喜爱,雄黄艾草报平安。
忆江南·端午风俗永留传
端午到,水面跑龙船。美好作风应继续,优良民俗要留传。江海画图悬。
端午民俗(通韵)
千只龙舟忙比赛,万家米粽味飘香。
门插艾草祛虫害,人饮雄黄保健康。
治病菖蒲生水域,驱邪神像挂村乡。
震天大鼓响江畔,耀眼清波映寨庄。
李广
端午
郊野子规鸣不绝,丰收有约却忧伤。
梦中频现三闾影,五月风轻水可凉。
亓守珍
〔正宫•叨叨令〕包粽子
青青苇叶层层放,白白糯米盈盈漾。红红火焰炉中亮,腾腾雾气房中荡。启盖看也么哥,眼瞪大也么哥。丝缠绿锦腰身胖。
新诗部分:
吕昌玲
端午节的思念
沿着曲曲折折的小径 踽踽独行
初夏的晚风 像您宽大的手
抚我落寞的脸 轻柔而温厚
河滩的艾草 犹在肆意疯长
四散说不出什么味道的淡香
近处的荷塘 蛙鸣此起彼伏
枝上不知名的鸟儿
啾啾唧唧 一声不离一声
自行车的铃声 猝然响起
白发的老农 悠悠驶过
一后座浓得化不开的粽子香
瞬间 击碎我伪装的坚强
记忆的潮水 瞬间漫过时光的堤岸
那些旧年的端午节
您笑意盈盈 风风火火
灵动的手指在粽叶间飞舞
任枣树下的光影摇晃
映着您专注的模样
柴火烈烈 舔舐着炉灶
一锅接一锅 饱满的粽子
裹着蜜一般的软糯
在翻涌的热水中 尽情吟唱
幸福和温暖四下漫淌 漫淌
暮色如许 我分明看见
是谁鬓角的白发随风而动
把爱的旗帜挂在庭院的枣树上
五月的风 犹在浅吟低唱
五月的粽香 犹在轻舞飞扬
娘呵娘
人说 您去的地方叫天堂
请您告诉我
天堂里有没有端午节
有没有烟火气里的粽子香
就像我一个人 坐在这里
静静地想您 孤寂而忧伤
思念是一条没有尽头的河
远山斜日没 又上小月亮
娘
您是否与我一样
也在看着这枚小月亮
李秀珍
五月端午艾香棕也香
哪一抹艾香
一抹绿意
麦收后,田间地头
风中守望
等待着挎篮采割的小姑娘
弓背的老爷爷挥镰割起
老奶奶缝制的艾荷包
捻七色彩线挂娃脖项
逗逗爱笑的娃
艾香奶香宝宝茁壮成长
妈妈包的粽子掺入新收的麦粒
喷喷甜甜的香
五月端午
艾香粽也香
户户炊烟里透着欢畅
巧手包的棕子
走村窜巷
家家门口插着艾草
驱蚊、驱虫、利湿去暑喻吉祥
五月五看闺女
带上蒲席、蒲扇
提上绿绿圆滚滚西瓜
少不了串串线捆起的刚出锅的米粽
打开苇叶
裹着红枣蜜蜜香
五月端午民俗
悠悠中华情
诗歌唱响
浓浓艾香粽飘香
刘云翠
粽子
一层层地剥离
时间一层层也随之
如落英般的脱落
那个端午节的气氛
也悄然而至
当洁白的牙齿
接触到被煮熟了的糯米肉体
一个古老的传说
又开始一次伟大的咀嚼
舌尖上的滋味
翻上翻下
如那条汨罗河
有多少苦涩
有多少灾难
在滾动
中国人就在这种
悲壮的咀嚼声中
将一个永恒的传说
品出新意
收稿:李秀珍 亓守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