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源文苑诗词散文作品选粹
一、新村预报
文/农朴
夹山峪的村名被风吹散了
村中的大喇叭,什么风都咬过
如今,沙哑的嗓门像风卷落叶
拆迁,并村的播音还能入木三分
山路弯得直不起腰来
风把年轻人的魂叼走了
老人的眼像干涸的水塘
都把日子搦出水来
新村的名字斯文得出风入雅
竣工的村街挤进不少巧心眼
几家超市竟把城市搬了来
俱乐部将老人的笑纹汇成一组油画
临村的水库,名称也高就了
“龙湾湖”,奇妙的景点随地栽种
村头的无数温室把江南移植过来
公路上的货车把村名“悦山庄”拉远了
端午浅思
文/农朴
节临中夏艾凝香,夺锦龙舟击浪狂。
碧水一江吟壮烈,谁知历史戬忠良!
农朴,原名宋永基,1938年生,从事过教育、文化工作,作品见诸于各报刊。现在退休赋闲,以文为乐
二、《 高考:梦想的站台》文/曹德全
在六月炽热的阳光里
高考,如一列轰鸣的列车驶来
站台边,青春的行李早已备好
学子们眼神滚烫,怀揣期待
教室的灯光曾是星辰的伙伴
堆积的书本似沉默的山峦
无数个日夜,笔在纸间耕耘
汗水与梦想,在时光里搅拌
试卷像神秘的海洋
难题是暗藏的礁岩
而智慧的航船破浪向前
勇气,是永不落下的风帆
考场上的呼吸声
交织成紧张又激昂的乐章
每一次思考,每一笔书写
都是与命运的一场较量
窗外的蝉鸣为奋斗高歌
心中的火焰在胸膛闪烁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
青春在答题纸上铭刻
高考啊,你是人生的渡口
有人在此启航,驶向远方的辽阔
无论结局如何
这段拼搏的岁月永不褪色
因为那努力的身影
已成为青春最美的轮廓
在未来的时光长河中
闪耀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光泽
曹德全,出生63年9月6日,,男,汉族,本科学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喜欢文学,八十年代.曾在《胶东文学》及全国青年散文大赛《梦》获奖,小小说《她究竟干什么?》获得新人奖,《山东供求报》编辑济宁记者站负责人。《供求快报》主编
三、《 圣泉的专业之光》文/沙继国
在济宁的土地上,
有一座塑胶的殿堂——圣泉。
书刊热熔胶的故事,
在这里静静开篇。
机器的轰鸣,似时代的鼓点,
奏响专业的旋律不断。
每一滴热熔胶,都是智慧的凝练,
流淌着专注的情感。
研发的案头,思维火花四溅,
配方在反复试验中蜕变。
只为那贴合的瞬间,
精准如艺术的展现。
书刊的书页,因我们紧密相连,
文字的世界有了稳固的防线。
翻阅时顺畅的体验,
是我们专业的无声礼赞。
圣泉的名号,在行业里流传,
品质是我们骄傲的标签。
热熔胶的使命,我们扛在肩,
用专业续写辉煌的诗篇 。
沙继国,1962年11月生于山东泗水,大专学历,现为山东省书业商会理事,酷爱文学创作。八十年代担任国有企业负责人,2000年下岗创业,组建济宁圣泉塑胶公司,专业从事文化印刷传媒产业。
四、五绝·五月之歌(组诗)文/赵祥友
(一)
年年风剪麦,岁岁赋新诗。
只为伊人外,乡情信早知。
(二)
香飘布谷声,风信总传情。
又到流金日,收忙过五更。
(三)
熏风蒸仲夏,遍地泛黄金。
布谷吟唐句,声声醉我心。
(四)
榴花红胜火,仲夏泛金波。
正值丰收季,聆听大地歌。
青春
文/赵祥友
青春不辞而别
深深的足迹留在眼角
其实你嫁给了别人
不是你的错
我牵着青春的衣角恋恋不舍
可无论怎么挽留
你去意已决
只在我的头顶洒下一捧白雪
看着青春熟悉的影子
泪水打湿了眼窝
曾经无羁的心沉重了许多
遗憾丛生而好不自觉
总想叮嘱些什么
别在恍惚之间
你也错过
赵祥友,山东淄博高青县人,毕业于北京人文函授大学文学系(自学),曾担任乡村教师多年,喜欢诗歌创作,曾在地方报纸上及网络平台发表诗歌多篇,爱好书法,对古诗也有涉猎
五、芒种文/大山
仲夏启开,芒种又至
让我走进水深火热里
布谷鸟的催促
掀起黄金麦浪的潮汐
收割机轰鸣交响
抢收抢种,不误农时
翠色如潮 漫过视野的堤岸
青荷举着月光,轻摇涟漪
绽放与枯萎在风中交换箴言
禾苗的方阵,将根脉运筹玄机
红杏踮脚,注目人间烟火
枣花馥郁,将甜蜜揉进风里
蜜蜂驮着晨光往返
雏燕亮翅,跃跃欲试
我在祈愿,振翅的蝶 正撞破茧室
让萤火虫光,点亮生活的诗意
听蛙鼓蝉唱,随心所欲
迎一阵凉风,接一场好雨
指尖上的春天
文/大山
诗的蓓蕾
跳上春的枝条
一曲琵琶
放牧高山流水
温情的旷野
有昨天和明天的驻守
魔力的磁场
读出佛与情的童话
脱胎于深沉的黑暗
那是日出的绝美
涅槃于数九酷寒
才有醉人的芬芳馥郁
当打开你的诗稿
我的青山不在荒芜
你的脸蛋儿突然羞红
开成了我手中的玫瑰
六、又是一年麦收季文/钱玉珍
今观麦浪浸金黄,日暖风和麦穗长。
芒刺满身犹自傲,种成希望满粮仓。
《银发筑梦映初心》
——记华龄志愿者行动
文/钱玉珍
晨光里摊开讲稿的褶皱,
传统文化、红色故事在教室里生动呈现,
皱纹里藏着半生的故事
正化作春风,吹过年轻人的眼睛。
走访时叩开的每扇门扉
,都盛着夕阳般温热的絮语,
握过沧桑的手掌里,
藏着比温度计更暖的刻度。
舞台幕布扬起时,
银发在聚光灯下闪成星河,
鲜艳的红绸舞出岁月的节拍,
台下掌声,是时光写给奉献的情书。
剪刀在指缝间流转,
碎发轻落如秋日的银杏,
镜中新剪的鬓角,
映着比春日更蓬勃的生机。
这些被岁月沉淀的身影
,正把年轮站成路标,
每一道志愿红的剪影里
,都生长着永不褪色的春天。
七、蜜蜂咏
文/若风
蝶蝶飞飞觅花丛 ,不知何处是归终。
花粉两腿落蜂巢,蜂蜂到死亦相拥。
路遇
文/若风
那边是万仞宫墙的门
古柏下的绿化带里是你的家乡
你盘曲在热热的路面
挣扎在碎玻璃般的阳光上
水管的水在密集的根里流淌
我放下手中圣洁的咖啡
轻轻地捧起你
再轻轻地放入清水漫过的叶丛里
我提起纸袋
匆匆向公交站点走去
一条蚯蚓
万千泥土的犁
植物园吉安门晨坐
文/若风
亭上望云来,不觉临清风。
青青林木间,条条通道中。
游人步步起,群鸟声声鸣。
人世多疲惫 ,盛世游人兴。
马建业,笔名:若风。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八、 麦收
文/殷秀奎
一望无际展画屏,麦黄遍地绿树映。
南风不恋昨日景,只为联合放歌声。
注: 联合指联合收割机
六一儿童节絮语
文/殷秀奎
摇篮襁褓到学堂,手握铅笔写栋梁。
风吹红巾远哭鼻,雨打校服不尿床。
墙贴奖状德智高,身怀抱负文武强。
祖国花朵正含苞,冉冉升起似朝阳。
九、 梦回课堂
文/李德举
追忆少时求学处,母校杏坛一墙隔。
大成殿侧书声琅,梦回课堂泪成河。
歌谣
文/李德举
南风起吆麦子黄,男女社员割麦忙。
东边一片割得快,西面那儿更紧张。
快收快打加油干,支援国家缴余粮。
家父当年是队长,带领大伙歌谣唱。
送粮车队长又长,仓库满满心不慌。
而今正值麦熟季,机器收割轰隆响。
纵使小麦多少亩,稍候即可全收光。
南风起吆麦子黄,男女社员割麦忙。
扬净晒干忙归仓,熟悉旋律绕耳旁。
音容笑貌今犹在,怀念父亲泪两行。
李德举 山东省曲阜市人,爱好文学,曾任山东华金集团通讯员,是《华金报》主要撰稿者之一,在《中华纸业》等刊物发表稿件多篇。为宣传企业文化,提高华金品牌作出了突出贡献。现主要针对现实作一些小诗,和各位文学爱好者交流。
十、民歌;早早个把这杏树儿栽文/刘雨林
双扇扇门来哟
乌素图的黄杏咱亲手摘,
想哥哥你俺泪挂腮。
有了这心思俺口难开,
一心盼着哥哥你早早眊我来。
山坡坡上山丹丹花儿开,
想妹妹你咋就不过来。
喜鹊儿喳喳夸我哥哥帅,
妹子你心里头把谁爱?
剪出个鸳鸯一达达里挨,
妹妹的心思哥哥你莫乱猜。
捻线线选样样为谁抬,
油灯下納成一双鞋。
乌素图的黄杏酸酸甜甜惹下个债,
妹子你朴实忠厚韵情怀。
哥爱你妹子知情达理好人才,
早早价把这杏树儿栽。
十一、鲁源文苑文朋艺友捷报频传
1、日前,从《当代作家》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社获悉:
刘友艳《国画:雄风万里》,荣获2025“屈原杯”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
作品符合《时代中国.当代作家》杂志或《中国教育科学》杂志纸刊发表标准(刊号:ISSN1993-6893),国画作品刊发后,将被杂志社及合作的网站收录。
附:
信息链接:印象中国||2025中亚国际艺术节交流展总第十三期(端午节)
大酋长 印象当代艺术 2025年05月31日 19:14 新疆
我们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观察的世界,探索艺术,研究艺术。推荐优秀的艺术家,探寻艺术的未来。面向国际艺术市场展现中国艺术的“中国气派”、中国精神”、“中国风格”与“中国标准”的平台。“一带一路”,文化包容,让中国艺术走向世界,打造最具权威、最具品质、最具影响、最具学术性的品牌。
继承传统文化中华文艺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
推动新时代美术发展
特邀艺术顾问 党晓禾、龙江飞、马培童(香港)、傅冲 、田夫、 汤卫明、 王子锦、 王绍举 、王欣、 王立庆 、刘涌、 吴强、 徐鸣(加拿大)、 冯颂杰(俄罗斯)钟鸣、洪晓兰、 施文华(法国)、许广专 、蔚国银、赵忠燮 、 潘平观、 潘建伟、 Echo(澳大利亚)等。
本次展览面向全国发布征稿通知,征集到涵盖国画、油画、书法、水彩(粉)、综合材料等不同形式的多件近年的创作作品,经过编辑部严格筛选审核,最终将展出 位艺术家的 件作品。展览将分为“艺术大视角”和“印象当代艺术”“中亚艺术视角”“大国中亚艺术”四个公共号及“美篇号”作为线上月展向观众呈现,作品要求积极向上,艺术风格突出,秉承“遵从艺术前辈,鼓励新秀创新,加强艺术家交流,创立学习平台”的办展理念,随着中国复兴,以大国艺术的出现在世界舞台,艺术更需要彰显中华美学精神、中国元素、中国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配合国家网络整治行动,坚决抵制低俗庸俗媚俗的作品,挑选专业美术作品,剔除行画,体现富有厚重的生活底蕴,彰显着青春的气韵和生命的活力,呈现出当代艺术家主题思想,艺术动向及蓬勃发展现状,还有人才辈出的年轻新秀展现出后劲十足的良好势头,为当代中国艺术走向世界中心的发展做出贡献。
2、徐明金散文《恋上西侯幽谷>荣膺首届孔夫子祥通杯全国征文比赛优秀奖。
徐明金: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散
文学会会员、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青年作家协会会员、济宁市散文学会会员、泗水县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市北区作家协会会员。其作品于2019年04月29日参展于济宁市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青春向党,建功新时代》主题作品展。《儿时的苹果园》一文入选改革开放四十年《济宁文学作品选》散文卷。2023年3月19日在济南莲台山获得山东省散文学会2022年度优秀会员。散文《又是一年三月三》入选《山东散文家精短作品选》。2024年1月6日荣获《济宁日报》复刊40周年作品征集·40年我与《济宁日报》征文三等奖。2024年3月23日在青州获得山东省散文学会2023年度山东省散文学会优秀会员。
十二、
千里之外的椿树沟好人
——记救人英雄单元职
文/钱玉珍
泗水县圣水峪镇椿树沟村,地处圣水峪镇西北部,日兰高速公路北侧,西与曲阜市防山镇接壤。该村是省级文明村、济宁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济宁市孝文化教育示范基地。这天,泗水县华龄志愿者协会组织文艺宣传队赶往该村儒学讲堂讲课、表演节目、观摩村的幸福食堂。在途中,一路感慨着乡村发生的巨大变化,路过红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得知渠书记正陪同市农科研究所专家视察指导工作,便不再打扰她,我们便匆忙来到了村委会。
椿树沟乡村儒学讲堂开设已经十多年了。第一次讲课是在红山奶牛养殖场,省市有关部门、学者们还来此地进行了观摩。如今,乡村儒学讲堂搬进了村委会的院子里,其设施配备齐全,整个讲堂呈现出庄重典雅,文化底蕴深厚的氛围。墙上,悬挂着“仁义礼智信”等书法匾额,内容多出自《论语》等典籍。近年来,我一直在椿树沟乡村儒学讲堂和村民们共同学习,相互交流,接受着儒学的滋养和教育,从行为到心田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村风民风得到根本性好转
村委会对过,是新时代文明广场,百姓舞台、篮球场、健身器材好齐全,特别是长长的防锈木廊架、凉亭,纹路里嵌着岁月的烟火气,坐下去时,偶尔会发出“吱呀”轻响,像时光的私语。藤蔓攀着廊角织出绿帘,阳光漏成碎金落在说话聊天乡亲们身上,歌声、笑声、大喇叭生混着槐花香飘远,孩子追着蝴蝶跑在广场玩耍往北望去,只见远处小山上有个凉亭,她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几个人正在上边聊天。近处还有个石碾凉亭,一位妇女正在凉亭下面碾地瓜干,我们过去帮她推碾,体验着曾有过的感觉。我问她碾了地瓜干做什么用?她说:“这是给牲畜碾的饲料,过去人都吃不上,现在的生活是真好。有这个凉亭,下雨阴天照常能轧碾,既好看,又方便。”听得出,这位大姐对如今的生活挺知足的。
志愿者们下车后做着准备工作,有的在化妆,有的在吊嗓子,曲艺队和旗袍队在走台,都可认真了。本村返乡大学生们,有的在拍视频直播,有的在调试音响,有的洗碗摘菜,有的在下通知,有的往广场搬凳子,里里外外好热闹。看到乡亲们陆陆续续来到广场已经坐好,便与几位老人聊了起来,一位86岁的大娘高兴的说:“演节目的时候,我们使劲欢迎,这么远来到俺这里,你们受累了。”“不累,为你们演节目,高兴。看您福态态的,多好。”“现在政策好,日子也好了,我们都有补助,现在村里又开了老人幸福食堂,大家在一起可高兴了。”老人乐的只合不上嘴。
乡亲们看见我们都热情的打招呼:“讲课的老师来了”。我兴致勃勃的和乡亲们聊了起来,问大家:“我上次来,听渠书记说,咱村出了个舍己救人的英雄,你们了解情况吗?”话音刚落,一位乡亲指着一位年龄70岁左右的大婶给我介绍:“她就是英雄的娘,儿子儿媳从大火里救出了4个人,真是个好孩子呀。”只见老人穿着讲究,面带微笑,一脸的慈祥,她从儿子那里回来不久。我正想向老人详细了解一下情况,随着清脆悦耳的笑声,村支部记渠井萍忙好红山奶牛养殖场的工作赶了过来,她拉住我和这位大婶的手说:“单元职是她老人家教育出来的好孩子,给我们椿树沟人脸上争光了。”渠书记夸的单元职就是我要了解的救人英雄。因为时间关系,没来得及与渠书记还有英勇的母亲细谈。经过老人同意,我留下了他儿子的电话号码。
回家后,便迫不及待的联系到了单元职。乡音拉进了我们的距离,我感到电话那段的单元职非常热情。当说明我的初衷时,他谦虚的说:“姐,救人是我应该做的,谁遇到都会这么做。”由于相隔千里,我们便相互加了微信,通过微信“采访”他。从微信中,看到单元职和妻子每人手捧“太和好人”荣誉证书的合影,只见他高高的个子,英俊魁梧但不失憨厚朴实,妻子透着精明能干的气质。他和妻子都是安徽雅蔻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当地有名的企业家。
2015年,35岁的单元职被招商引资从泗水来到坟台镇创业, 投资300万元在贫困村赵桥村兴建安徽雅蔻食品有限公司。雅蔻食品是一家专业生产花果茶的企业,先后研发了蓝莓、蜜桃、玫瑰等7种口味的花果茶,以及养生养颜保健茶等上百款产品。2017年10月,企业以每年2.6万元的价格租下赵桥村扶贫车间。进驻扶贫车间后,企业优先录用村里的贫困户,不仅企业生产有了保障,也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带动贫困户增收。在尽力解决贫困户就业难题的同时,单元职夫妇充分发挥企业优势,大力推广中药材特色种植。在村里收购,物流成本降低了,质量也更有保障,贫困户也能增加收入。带动了15名贫困户就业,11户贫困户脱贫,示范带动效果很好。“仁义礼智信”在单元职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2020年12月5日晚21点45分左右,单元职、贾燕平夫妇,驱车送副总经理王可贵回家,途经太和县坟台镇陶阁村小张庄时,三人发现一团熊熊的火光,正把黑夜映的通红。三人调转车头,驶近一看发现,是一农户家中起了火。“快救火!”因为天干气燥,火势非常凶猛,单元职第一时间让贾燕平赶紧拨打119,自己则和王可贵一起冲下了车,飞快跑到这户农家院门前,看着熊熊大火,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救人要紧!急需拍门却没人答应,他们便猛力踹开大门,箭步冲进一片火海,用手机手电照着,单元职发现一名老汉正带着一个孩子手持瓦罐,慌里慌张地奔跑灭火。顾不得询问详细情况,单元职两人将老人和孩子拽出院子。老人似乎这才反应过来,大声哭喊着:“孩子,孩子!屋里睡的还有孩子!”细心的两人注意到着火点位于厨房,此时厨房已经是一片火海,而堂屋则与厨房相连,此时火势已有向堂屋蔓延的趋势。危机时刻,单元职和王可贵毫无畏惧,将生死置之度外,又一次冲进屋内。这时,烈火已经将住人的主房烤得炙热,他们迅速掀起被子,摸到仍光着身体睡在床上的两个孩子,两个光溜溜的娃娃还睡得迷迷糊糊,不知发生了什么,他们飞速抱出大门口。消防人员和当地民警先后赶到后,大家齐心协力将大火扑灭。单元职瘫坐在路旁,向民警说明事情经过,一起安顿好被救出的一家四口。便悄悄离开。惊魂未定的老汉叫张思久,今年67岁,是一名贫困户,被救出的孩子分别为13岁、10岁和9岁。老人说:“俺家真是幸运,遇到了好心人。要不是他们发现及时,出手相救,俺这个家就全完了!”由于单元职三人救火后没有留下信息,张思久四处打听,在坟台镇志愿者服务队的协助下,用三天时间才找到心中的英雄。这位纯朴的老农拉着单元职等人的手,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一句“恩人哪!”,让在场的志愿者感动不已。随后,单元职夫妇仍惦记着老人一家。当他们了解到老人腿有残疾,子女在外务工,全凭自己一人照顾3个孙子时,准备通过适当方式对老人进行帮扶。夫妻两人先后荣获2020年见义勇为“太和好人”,2021年度“阜阳好人”“阜阳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通过多方对单元职的了解,他是位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工作充满热情,对社会负有责任感,散发着正能量的小伙子,他舍己救人不是偶然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生长在尼山脚下的美丽乡村,这里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诞生地,儒学文化发源地。在这片沃土的滋养下,椿树沟村的村风淳朴,村民勤劳、勇敢、朴实、智慧。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走出去的单元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了儒家思想精髓。他舍生取义,扶弱济困,奋发有为,彰显着家乡人朴实正直,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他忘不了养育他的家乡,2022年又成立了安徽仲尼山(太和)食品有限公司,公司的牌匾在晨光中崭露锋芒时,家乡的味道随着流水线的流转,化作包装上的水墨纹路、产品里的风土真味。随着四通八达的物流,绽放着儒家文化的文明之花。
作者:钱玉珍,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退休干部。济宁市作家协会会员,泗水县历史研究会、洙泗文化研究会会员,乡村儒学讲堂讲师。爱好写作。撰写的《我的母亲王在英》、《最可爱的人》,山东快书《孝敬》,歌曲《抱抱妈妈》等作品,曾被《济宁日报》《泗水大众》《老干部家园》《泗水文艺》《泗水政协》《学习强国》等报刊媒体采用。多次被评为全市“优秀理论教育工作者”,被选拔为山东省“齐鲁文化之星”。

本期制作人
张燕
图文编辑
刘友朋
《鲁源文苑诗词散文作品选粹》作者/鲁源文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