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死
文/邵洪强
龚永生在老屋拆迁时,意外翻出一面旗帜和一张照片。凝视着它们,一段被岁月尘封的家族往事涌上心头,他决定前往爷爷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寻访那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时光回溯,从中日甲午战争的旅顺大屠杀,到 “九一八” 事变后东三省沦陷,再到 “七七” 事变,华夏大地陷入苦难深渊,每一个中国人都被怒火点燃,发誓要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前线战事惨烈,中国军人以钢铁般的意志,用血肉之躯抵挡炮火。一支连队在日军无差别扫射和坦克重火力压制下,不到半小时便损失殆尽,无一生还。
夜色中,战火稍歇。一支增援连队在老爷庙休整,士兵们满脸疲惫,抱着枪支或坐或躺。他们深知即将面对强大的日军,此去凶多吉少。
老爷庙内神像旁,两位有世仇的连长 —— 张连长和李连长,相对无言。张连长起身走到院内,望着明月,摸了摸空空的口袋,长叹一声。李连长见状,赶紧起身递上手卷的香烟。张连长惊讶地与他对视,接过烟。李连长转身欲走,张连长喊了声:“狗牙子。” 李连长回头,二人相视一笑,过往恩怨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此时,战火已烧到莘崖庄,城中百姓纷纷逃亡。开中医馆的龚常胜却不忍离去,这里倾注了他毕生心血,且父母双亡、妻子难产而逝,他已了无牵挂。
城门在一声炮响中被攻破,八路军战士边打边撤退回城里,找到龚常胜的中医馆请求治疗。龚常胜为他们敷上云南白药后,日军敲响了医馆大门。战士们迅速寻找有利地形防御,一位战士恳请龚常胜带着一封重要书信,向西去虎跑沟寻找大部队,并递给他一把手枪防身。在日军的催促声中,战士将龚常胜从窗户推了出去,随即屋内枪声响起。
龚常胜在街道上拼命奔跑,却不幸中弹晕倒。等他醒来,城池已被攻克。他看到日军指挥百姓搬运尸体,对未死的士兵补刀。城门已关,他拖着受伤的右臂,躲到大树下。在探照灯的照射下,他被巡逻日军发现,只得翻越城墙跳入河道逃脱。
龚常胜趁着夜色向西赶路。一路上,他看到衣衫褴褛的难民、被炸毁的公路桥梁。他忍痛取出手臂中的子弹,用布条简单包扎。沿途,他目睹了无数生离死别,也看到同胞们自发修路、架桥,老弱妇孺齐心协力打通抗战补给线,让援军源源不断奔赴战场。
在一处公路旁的臭水沟边,龚常胜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原来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跪在已去世的母亲身边哭喊,不远处的臭水沟里,父亲的尸体早已没了生机。孩子告诉龚常胜,父亲是修路工人,在敌机轰炸中不幸遇难,母亲因饥饿和悲伤也撒手人寰。龚常胜掩埋了孩子的父母,拿出烧饼给他。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龚常胜心生怜悯,决定带他一起走,孩子叫三元。
他们来到一个村庄,看到一大户人家门口,两个孩子被家丁踢了出来。原来,这两个孩子 ——哥哥清明和弟弟清宁,因偷吃地主家上供的食物被发现,遭到打骂。龚常胜了解情况后,决定带他们一起寻找部队,两个孩子欣然答应。
一行四人继续西行。晚上,他们来到一片竹林山区,饥肠辘辘。在竹林深处,他们发现一间茅草屋,屋内一位老奶奶正在做针线。龚常胜说明来意,老奶奶热情地拿出馒头和菜蔬招待。交谈中得知,老奶奶的儿子当兵多年,杳无音信。这时,老奶奶的孙子铁头打猎归来,得知他们要寻找部队,铁头决定一同前往,奶奶表示支持,并嘱咐他到部队后寻找父亲,打跑鬼子。
第二天,铁头带着奶奶准备的干粮,和龚常胜等人踏上了路。
一路上,他们翻山越岭、穿林过草。终于,有消息称虎跑沟不远了。在长丰镇,铁头发现有人跟踪。龚常胜带着大家绕进巷子,发现跟踪者是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身后跟着一只小狗。孩子说自己母亲早亡、父亲病死,在大伯家过得不好,看到他们路过便跟了上来。龚常胜心生同情,同意孩子一起走。孩子叫大富,12 岁,小狗叫 “不死” 。
龚常胜终于找到部队,上交了书信。部队得知他是中医,便挽留他治疗伤病员。经打听,铁头的父亲就是李连长 “狗牙子”,已在不久前的战斗中牺牲。铁头听闻后,更加坚定了参军打鬼子的决心。
龚常胜深受感动,向上级请命,将这些孤儿组成战地后勤服务队。抗日战地后勤服务队成立了,孩子们斗志昂扬,旗帜上绣着 “不死” 二字,他们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誓要把鬼子赶出中国。
服务队的工作繁重,后方医院人来人往。面对血肉模糊的伤员,孩子们从最初的恐惧,逐渐变得勇敢。他们清洗堆积如山的纱布、充当输液支架、给伤员喂饭、搬运子弹。
有一次,输液支架不够,铁头冲上去帮忙。抢救过程中,浑身是血的他,被伤员喊出了名字。伤员拿出一张照片,是铁头与父亲李连长的合影。原来,在战斗间隙,李连长曾和伤员聊起儿子,并嘱托若自己牺牲,要带话给铁头。铁头泪流满面。
随着战事推进,“不死” 战地后勤服务队被编入抗日童子军团,接受正规军事训练。孩子们逐渐成长,清明将对地主的恨转化为对日寇的仇恨;清宁不再胆小,拿起枪勇敢无比;三元为报父母之仇刻苦训练;铁头为替父报仇,训练格外用功;大富也在大家的感染下,决心带着 “不死” 奔赴前线。
在最后一场战斗中,敌军的狂轰滥炸冲开了一个缺口,“不死” 军团的娃娃兵们毫不犹豫地跳进战壕,捡起枪支,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铁头和他的同伴们全部壮烈牺牲,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这片他们深爱的热土上,可那面写着 “不死” 的旗帜,却仿佛依然在风中烈烈飘扬,诉说着他们的英勇与不屈。
作者简介:
邵洪强,1982 年 5 月生,江苏无锡人。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他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其中他创作的孤独症主题小说《杨柳依依》,改编成同名院线电影,让更多人关注到孤独症儿童群体。他作品的《我是好人安大笨》荣获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 “志愿文学” 以及无锡市惠山区 “政府文学奖” 奖项。